APP下载

复合煤层采空区下分层综放开采相似模拟研究

2021-03-26海,王

煤炭工程 2021年3期
关键词:综放模拟实验常数

姚 海,王 宁

(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神木 719315)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和民用所需煤炭量大幅增加,致使煤矿开采深度逐渐增大。其中极近距离复合煤层开采具有成本高、难度大、效率低等特点[1],是煤矿开采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制约着煤矿的安全高效发展[2,3]。因此极近距离复合煤层开采逐渐成为矿山开采的研究热点,目前针对极近距离复合煤层开采的传统方法有分层开采、大采高和放顶煤等开采方式[4-8]。其中分层开采主要受煤层厚度、开采工效和成本等多种因素制约,已逐渐被大采高开采和放顶煤开采方法所替代。大采高开采方法具有提高工效、减少巷道掘进量、提高煤炭采出率等优势,在我国煤矿已被广泛应用,但它仍受采煤机、支架等主要设备限制及片帮等安全因素影响,致使目前仍无法满足特厚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而放顶煤开采方法则对顶煤的韧性和强度具有一定的要求,在放顶时,必须保证顶煤可以自行破碎且尺寸适宜[9-12]。

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1-2煤层均厚10m,埋深69~106m,煤体韧性较高,硬度系数f>3.3,煤层倾角1°~7°,则1-2煤层属于浅埋深特厚坚硬近水平煤层,在该复合区采用传统开采方法无法奏效,不能保证煤矿安全高效快速开采。因此,活鸡兔井1-2煤层复合区开采成为该矿井面临的主要难题,在对其他类似矿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最终活鸡兔井决定在1-2煤层复合区实行上分层实行大采高综合开采、下分层实行综采放顶煤的开采方法。本文以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1-2煤层复合区地质条件及开采情况为研究背景,依据相似理论,在实验室确定相似常数和相似材料,进行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通过观测物理实验模型在上分层综采、下分层综放的开采方法下围岩和地表变形及应力变化情况,进而验证该开采方法的可行性,并为同类煤矿提供相应的开采经验基础。

1 工程概况

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井田南北长8.9km,东西宽7.4km,井田面积65.8km2。活鸡兔井北面为干旱性河流活鸡兔沟,最大水流量为4.3m3/s,矿井实测瓦斯涌出量0.06m3/t。1-2煤层厚4.6~10m,倾角1°~7°,煤层结构简单,为半暗型煤。

自2001年3月至2006年5月,对1-2煤层上分区201至209工作面进行综采。上分层开采方式比较随意,工作面呈蜿蜒状,且未实施铺网等支护,对下分层的回采造成极大的影响。1-2煤下分层均厚6.0m,埋深69~116m,由于当时没有成熟的下分层开采经验,下分层并未进行回采。1-2煤层12下202工作面是第一个下分层开采的工作面,下分层首采面位置如图1所示,在掘进和回采时,将面临着顶板离层冒落、过采空区等多重难题。

图1 下分层首采面位置

因此,1-2煤下分层回采方式的确定成为活鸡兔井开采研究的重中之重。以国内多个相似煤矿研究现状为背景,活鸡兔井综合考虑各种回采方法对1-2煤层上下分层围岩应力、变形以及煤炭采出率的影响,最终决定在1-2煤复合层下分层采用综放开采方式,但仍需验证其放顶性,即是否会产生较大尺寸的煤块并阻碍顶煤放出,以及煤炭中含矸率对煤炭资源回采率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活鸡兔井1-2煤层复合盘区围岩力学参数为基础(见图2),进行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进一步验证1-2煤层下分层综放回采的可行性。

图2 原岩力学参数柱状图

2 相似模拟实验方案设计

相似模拟实验是依据相似原理,将实际矿山岩层按照一定相似比例进行缩放,得到具有代表性的合理模型尺寸,并利用与煤岩岩性相似的材料铺制成模型[13-15]。在开挖后,通过监测岩层的位移和破碎范围,可得到岩层的活动规律,将对实际煤矿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2.1 模型相似常数确定

根据平衡、几何、物理及边界条件方程可得到模型相似系数关系见式(1)[16-19]:

式中,Aσ为应力相似常数,Aσ=σp/σm,其中,p和m分别表示巷道原型和实验模型;Aγ为容重相似常数,Aγ=γp/γm;Al为几何相似常数,Al=lp/lm;At为时间相似常数,At=tp/tm;Aμ为泊松比相似常数,Aμ=μp/μm;Aφ为内摩擦角相似常数,Aφ=φp/φm;AE为弹性模量相似常数,AE=Ep/Em;AC为内凝聚力相似常数,AC=Cp/Cm。

基于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实际地质条件,为了保证实验模型具有一定的刚度和稳定性,本文采用二维平面模拟试验台3.2m×2.5m×0.25m(长×高×宽)来铺砌模型。并综合考虑实验模型尺寸和其他影响因素,确定相似常数为Al=100,Aγ=1.61,则其他相似常数见式(2):

2.2 相似材料配比方案

实验模型以活鸡兔井煤岩力学参数为基础,综合考虑模型稳定性和巷道原始岩层的节理、层理和弱面等因素,设计铺设实验模型高113cm,1-2煤上下分层厚度分别为4.5cm和5.85cm,在下分层中开采3.5cm、放煤2.35cm。选取骨料为河砂和石英砂,胶结物为碳酸钙和石膏,并以云母为分层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比铺设模型,配比情况见表1。

表1 模型相似材料配比情况表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监测方案

为了全面监测开挖后相似模型岩层运动规律,拟定了实验监测方案和内容:①使用SONY数字高清摄像机观察上覆岩层的走向;②以10cm为间隔将测点布设在模型关键的岩层表面,并利用PENTAXR-322NX全站仪观测位移数据;③根据拍摄实验现象照片和实际测量等方法,测定基本顶初步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④测量裂隙带的发育范围及与地表导通情况;⑤将应变片(电阻120±0.1Ω、灵敏系数2.08±1%)以10cm间隔埋入煤层底板的砂质泥岩中,利用DH3816实时监测模型围岩的应力变化;⑥使用高精度百分表监测每次来压后地表下沉情况,每隔15cm布置一个百分表,共布置18个测点,监测方案布置如图3所示。

图3 监测方案布置

3.2 监测结果分析

3.2.1 1-2煤上分层综采

1-2煤上分层大采高开切眼尺寸为8cm,开采共推进42次,每次向前推进5cm,共推进长度210cm,在开采过程中共有13次周期来压,平均步距12.46m,初次来压步距转换成现场实际长度为45m。第一次工作面向前推进5cm时,围岩无明显变形;当工作面向前第四次推进至20cm时,第一层直接顶离层变形较大;当推进至27cm时,第一层直接顶开始冒落,第二、三层直接顶均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离层情况。在1-2煤层上分层回采后,老顶已经周期性回转垮落,并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但由于岩性未固结,冒落的岩体不能形成再生顶板。

3.2.2 1-2煤下分层综放开采

1-2煤下分层综放开采相似模拟实验情况如图4所示。工作面共推进38次,在总开采长度前130cm中,以速度5cm/次向前推进,总开采长度后130cm中,以速度8cm /次向前推进。开采过程中,共出现22次周期来压,转化为现场的平均步距6.68m,初次来压步距转换成现场实际长度为47m。开切眼设计尺寸为8cm,布置在煤柱中,致使上下分层初次来压步距相近。在第七次推进过程中,推进至32cm时,工作面后方煤体开始断裂,此时放煤厚度30cm,且冒落块体较大;第十次推进至47cm时,老顶初次来压,当至50cm时,直接顶垮落,老顶开始下沉,“砌体梁”结构出现变形失稳;第十九次推进至93cm时,老顶开始衍生大面积裂隙,至100cm时,老顶断裂,垮落高度28cm,离层冒落高度84cm。

图4 1-2煤下分层综放开采相似模拟实验

在1-2煤下分层开采中,由于二次开采对顶板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致使顶板和地表出现一定程度的破碎和下沉,矿压重新分布并逐渐趋于稳定。DH3816静动态电阻应变仪监测应力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在开采至距模型左边界横向距离小于50cm时,支承压力在10kPa以下且基本保持不变;当模型横向距离在50~70cm时,支承压力急剧增大,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在70~100cm距离时,支承压力急剧降低;在100~250cm距离时,支承压力变形下降趋势缓慢。下分层支架上方的顶煤厚约2.0m,且上分层给予的支承压力以静压为主,则下分层矿压值属于正常范围。

图6 下分层开采地表下沉变化曲线

根据百分表记录数据绘制了下分层开采地表下沉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随着周期来压次数增加,地表横向和纵向沉降波及范围相应缩小,在第14次周期来压后,地表最大下沉量几乎不变,约30cm,且第18至22次周期来压后,地表下沉横向波及范围仅为50cm,变形量明显缩小。同时上分层底板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支架的碾压,在下分层开采时,放顶煤效果极佳,且尺寸适宜,因此1-2煤下分层适合应用综放开采方式。

4 结 语

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1-2煤复合区开采困难,活鸡兔井提出上下分层分别实施综采和综放开采。为了验证该开采方案的可行性,在实验室进行了相似模拟实验,以河砂和石英砂为骨料、碳酸钙和石膏为胶结物、云母为分层材料,并根据相似理论,确定几何相似比100,容重相似比1.61,时间相似比10,应力、弹性模量和内聚力相似比161,以及泊松比和内摩擦角相似比1。通过开采后模型的变形和围岩应力变化的监测数据可知,在下分层实行综放开采时,地表最大下沉量为30cm,且综放工作面压力逐渐平缓,在上层底板受到一定破坏后,致使下分层放顶煤效果极佳,且块体尺寸适宜,并验证了该开采方法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综放模拟实验常数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
模拟实验在中职学校会计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
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组装课堂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模拟实验的开发步骤及原则
万有引力常数的测量
形如an+1=Can+D·λn+An+B(A,B,C,D,λ为常数且C≠0,1,λ≠0,1)的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煤矿大倾角综放、综采工作面飞矸防治技术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