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研究
2021-03-26乔争光
乔争光
摘要:本研究以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云南省为例,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党建工作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党建工作现状及问题:一是人员分散,集中教育难;二是经费有限,活动保障难;三是学历低、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四是学习形式单一,载体不够丰富;五是创新意识不足,能力有待加强;六是人员有限,扶贫压力大。思考及建议:一是注重人才选拔培养,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基层党建发展;三是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创新发展党建工作;四是打造党建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五是从严抓好法制教育,规范党员队伍管理。
关键词: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党的建设;基本经验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特征
民族分布特征
云南2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1135.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3,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6,而贫苦人口占全国的总贫困人口的15%。从分布范围来看,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交错分布、大杂居、小聚居。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一个民族只住一个县(市),总的说来,在边疆地区分布居多;二是立体分布,与云南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相联系。总的看来,傣、壮大壮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区,回、满、白、纳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坝区,哈尼、拉祜、佤、景颇、基诺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区,苗、僳、怒、独龙、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三是跨境民族多。云南还是我国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 在云南的25分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分别是傣族、壮族、苗族、景颇族、瑶族 、哈尼族、德昂族、佤族、拉祜族、彝族、阿昌族、僳僳族、布依族、怒族、布朗族、独龙族,这些跨境而居民族主要分布在境外越南 、老挝、缅甸等地,有的甚至延伸至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国。
地区经济特征
云南省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这些地区贫困人口多,经济相对落后。根据2017年公布的国家级贫困县名单,全国共有592个贫困县,其中云南73个,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2)》,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共划分了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其中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都有云南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分布。云南民族大学王家明分析认为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状况有以下四点:一是经济水平低,发展动力不足;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阻碍经济发展。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人员分散,集中教育难
云南大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在山区、半山区,人员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气候复杂多变,夏季多雨,冬季严寒,这些客观原因都增加了集中学习的难度和时间成本。另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党组织各种事务繁杂交织,头绪多、任务重,有些党员身兼数职,各种检查、会议占去大量时间,这些因素对集中学习都产生较大影响。同时部分党员为维持生计、解决家庭负担,外出务工,流动频繁,成为了党员学习教育管理的“死角”。
(二)经费有限,活动保障难
根据中央组织部2008年发布的3号文件《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各级党支部的活动经费由党委按各党支部上缴党费的一定比例下拨,由党支部所辖行政部门拨付,由党员自愿捐款等。主要用于(1)培训党员;(2)订阅或购买用于开展党员教育的报刊、资料、音像制品和设备;(3)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加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一)注重人才选拔培养,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在当前城乡一体化目标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的使命在增强、职能在扩充。当前偏低的基层干部素质不能适应"精简、高效"的组织建设需要。王俊程、胡红霞分析认为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确立"内培外引"两步走战略:"内培"即建立农村本土人才库,将熟悉情况、群众基础好的精英吸纳到基层组织,加以引导轮训,不断提升胜任力,让其实战成才;"外引"即推进改革,破解基层干部发展瓶颈,将有识之士广泛吸引到基层组织。此外,还需大力挖掘大学生村官和上级援建干部的优势,向基层注入新知识、新理念,宣传贯彻利民政策,打造学习型基层组织,推进基层党员和干部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智力支撑。而云南为了推进党建人才的培养,也推行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
一是借助民族习俗习惯,探索创新组织设置。可以依托民族文化协会、民族文化产业、民族聚居地设置党组织,推行“支部+协会”的模式,在民族文艺宣传队等协会组织建立党组织,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同时也可解决党建宣传人力不足的问题。
二是关心关注少数民族,建设党员干部队伍。要把威信较高的少数民族群众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培养成党员,发展成党员中心户。让致富带头人、群众热心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增强民族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认同感,改善了民族地区的干部队伍结构。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基层党建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经济社会发展相当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很差。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群众主要生活在山区半山区,从事传统的农牧业,一些地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正是由于这些历史、自然等原因,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贫困落后问题还比较突出;民族问题与当今社会生活中一些深层次问题相互交织,引发矛盾的因素有所增加;各民族間交流日益频繁,但因利益关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引发的磨擦和纠纷仍然存在;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境外敌对势力不断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进行渗透破坏,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形势更加复杂。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党建工作的开展。对此,云南省委省政府专门印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财政、税收和金融支持力度等具体举措。民族地区要结合自身特点将党建工作积极融入互联网,探索“互联网+党建”的新模式,通过打造智慧党建平台、开展党性教育、解决百姓难题、推动脱贫攻坚等途径,巩固夯实基层党建根基,激发党建工作的新活力。
(三)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创新发展党建工作
2008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作出批示:云南丽江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很好,民族地区的各项工作都应适合民族特色。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民族文化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的源泉,必须给予传承。 多年来,云南省各地党组织在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民族资源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党建工作也会在民族资源的运用中彰显独特的魅力。要利用民族节庆、民俗活动、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等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把党建工作与民族特色结合起来,使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动力和活力。
一是用民族文化元素搭建党建活动平台。根据民族民居特色,在活动阵地保障上,要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体现少数民族民居特点,增强党在民族地区的亲和力。
二是用民族语言进行宣传教育。通过民族语言传播党的声音。用各少数民族语言播放时政新闻、政策法规、民族歌曲,传递党的声音,使党的政策传遍社区村落,走进千家万户;开通“双语”电视和广播节目,把党建宣传教育从单语种向多语种转变。
参考文献:
王文光、薛群慧、田婉婷编著、昆明、云南的民族与民族文化,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