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的“好心”,农民的愤怒
2021-03-25钱克锦
钱克锦
2020 年8 月初至今,印度农民抗议已经持续半年多,参与面越来越广。印度有媒体说,参与抗议的农民多达2.5 亿!
触发抗议的导火索,是莫迪政府在2020 年6月颁布了三项有关农业的法令,它们在9 月通过议会成为法案。
农业在印度总产值中占15%,但印度13 亿多的人口中,有近70% 生活在农村,依赖农业生活。自1990 年代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印度农业遭到巨大冲击,农民因贫自杀事件也时常见诸报端。为解决农民贫困问题,近年来印度也出现“把农民变成商人”的声音。
印度目前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受到严格管制。按规定,印度农民的农产品先要卖给按各邦规定设立的“大市场”(曼迪);大市场中获得政府许可的中间商,必须遵守政府规定收购农畜产品,不得剥削农民,也不能囤积某些农产品。这些规定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保证小民利益、避免出现饥荒的举措。但现在有人认为,它阻碍了印度农业发展。不仅农民没有交易自由,各邦之间的农产品也不能顺畅地互通有无。
莫迪政府推出的三个法令就是要打破这个限制。简单地说,这三个法案分别规定,取消必须在“大市场”售卖的规定,农民可以自由买卖,也可以继续在“大市场”售卖;不再限制收购商囤积农产品;农民和农业公司可以直接交易,不用再经过中间人。
这些是激进的改革措施,也很符合莫迪政府的习惯。2020 年9月莫迪还在全印广播电台现身说法,活灵活现地举例说,有两个农民不顾家人劝阻,没有经过中间人,把水果和马铃薯直接卖给大公司和超市,结果大获成功。
但是,多数农民的想法却和莫迪不一样。他们认为,虽然“大市场”体系中,中间人也会收取费用,但在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时,他们能免受影响;如果允许大公司和农民直接交易,它们会压价,而且喜欢和比较发达、运输方便、成规模的农业打交道,那些土地比较偏远、零散的农民,情况会更糟糕。
所以,莫迪以为他给了农民一把致富钥匙,农民却认为他向农民扎刀子。在印度北部有“粮仓”之称的旁遮普和哈里亚纳邦,农民们最先行动起来,先是在当地举行示威,两个月后开始了“向德里进军”行动。后来,全国各地农民开着拖拉机浩浩荡荡地向首都进发,并与警察发生冲突,造成伤亡。
政府提出暂缓实施三项法案,农民们拒绝;政府提出修改这些法案,农民们拒绝;法院作出对他们有利的判决,农民们也拒绝。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彻底废除这三项法案。
印度的农民为何如此决绝?尽管有官员称农民被左派欺骗了,甚至有“神秘外国势力”在背后,但这些阴谋论却掩盖不了一个事实:上亿的农民在面对有关自身生存的利益时,他们有自己的判断,而且这个判断与莫迪政府和执政党的判断不一样。
这场大规模抗议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究竟是大公司的强勢和贪婪,导致弱势的农民不得不起来捍卫自己最基本的利益,还是农民们缺乏远见,宁愿享受低水平的保障,也不愿冒险去享受自由?如果他们真的不愿冒这个险,决策者应不应该为了国家的GDP,强行让他们去享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