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尘嚣外
2021-03-25尤丹娜
尤丹娜
菲律宾维甘古城街景
一直以来,说起前往菲律宾旅行,人们常常沉醉在其南部的风光,对北部鲜有涉足。事实上,远离网红打卡景点与知名海滨的喧闹熙攘,神秘的菲律宾北部,有着诸般不为人知的精妙神奇。
文化熔炉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菲律宾北部的总体模样,“文化熔炉”或许最为恰切。在这里,可以触摸到一座亚洲国家几经殖民浪潮、文化洗礼后遗留的复杂内里。
始建于16世纪,位于菲律宾南伊洛克斯省的维甘古城,不仅是亚洲保存最完好的西班牙殖民城市,也是“文化熔炉”下的杰出代表作。
如果你只是匆匆经过,从整座城市的结构上看,以网格街道模式、文艺复兴风格规划街道的维甘古城,的确是座不折不扣的“西班牙城市”。
比如,在西班牙的本土城镇,中心地带总要有一个广场。在维甘古城,也同样有一个热闹的萨尔赛多广场;广场上矗立的萨尔赛多纪念碑,是菲律宾北部最古老的纪念碑。再如,在西班牙城镇围绕着中心广场的城市规划中,教堂总要面向市政厅,两边则是政府及教堂官员还有富人居住的地方。在维甘古城,围绕着萨尔赛多广场的建设也同样如此,圣保罗大教堂面向市政厅等行政机构,大主教的住所在街道的另一边,与大教堂相邻。
不过,从这座15世纪时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齐名的著名教堂开始,维甘古城的样貌开始变得丰富。这座雄伟的教堂,沿用了伊罗戈斯地区的巴洛克风格,又融汇了新哥特式与仿罗马式的装饰图腾。教堂周围的建筑,既有西班牙殖民时期的风格,又常常出现菲律宾本土的特色与墨西哥文化的烙印。顺着狭窄的街巷,游客常能遇到传统风格的原木窗框,每格镶嵌着就地取材的贝壳片。欧洲的繁复与海滨的随性轮番出现,令人流连。
更有趣的是,如果你在维甘古城中漫步,很容易会发现熟悉的中国痕迹。那些两层式的楼房建筑,下层是商铺,上层为生活住宅,简洁实干的建筑风格,仿佛是中国随意哪一处民居改造的小型社区超市,显示着“下南洋”的中国人勤勉、务实的风格。
/ 欧洲的繁复与海滨的随性轮番出现,令人流连。 /
维甘古城的道路皆为古老的板石,为了保护这些不可重来的道路,这里严禁汽车驶入。于是,搭乘怀旧马车漫步古城,成了游客们的首选。
维甘古城街边的马车
这座1999年便被评为世界遗产、2014年被评为世界“七大奇迹城市”之一的古老城市,虽然已经荣誉加身,但在网红旅游地遍布的菲律宾,依然算不上“热门”—但这也让一切变得惬意起来。在晴朗的天气里,坐着马车经过斑驳的鵝卵石街道,看文化交融的古老街景,仿佛身处遥远的西班牙殖民时期,闪回的中国式建筑,陌生又熟悉。古老亚洲的独特与务实、繁华欧洲的优雅与整齐,在这里完美并肩。
凝固时光
同为西班牙殖民统治过的城市,菲律宾北依罗戈省的首府拉瓦格,则显得更“纯粹”些。
维甘古城街景
在伊罗戈语中,“拉瓦格”是“明亮”的意思。在航海时代,麦哲伦登陆菲律宾时,便发现这座小岛同时拥有蜜蜡、黄金等极为丰富的资源,难得又耀眼,便插上了西班牙国旗、修建起西班牙城堡。如此,拉瓦格开启了数百年的西班牙统治,直到1898年才结束。
漫长且纯粹的西班牙殖民,带来了极富西班牙特色的城市风格。在拉瓦格的街道中行走,目之所及皆是怀旧的教堂、钟楼等建筑,恍惚间,时间仿佛在古城中凝固。
用珊瑚礁、砖头、沙子,甚至还有蔗糖组成的混合物砌成的抱威教堂
淡黄色的圣威廉姆斯大教堂,是西班牙人在拉瓦格建造的最大的教堂之一。这座1612年由奥古斯丁教士修建的古老教堂,主要采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外形上又借鉴了菲律宾当地“二层四格”制式,在今天依旧是善男信女祷告、活动的宗教中心。若是傍晚造访,粉刷一新的教堂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着柔光,悠扬的唱诵回荡在耳畔,绚丽的风景与温柔的宗教洗礼,让美好的时光驻足。
相比热闹的教堂,百米外的班达伊钟楼则显得落寞又沧桑。这座曾被誉为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建造的“最高最坚固”的教堂钟楼,因为建在松软的河滩上,如今正在下沉。曾经成年男人骑在马背上能够自由出入的入口高度,如今游客们需要弯腰才能勉强进入。
淡黄色的圣威廉姆斯大教堂
同样古老而残缺的,还有抱威教堂。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遗产,是用珊瑚礁、砖头、沙子,甚至还有蔗糖组成的混合物砌成的建筑,集合了哥特式与巴洛克式风格。该教堂从1593年开始建设,断续建造了100多年,在1710年完工。为了防止地震等地质结构变化可能给教堂带来的安全威胁,抱威教堂还采用了“地震式巴洛克”的构造方式:从侧墙突出的S型扶梯加固墙面,提供支撑避免地震破坏。
经历了两次地震、度过了两次世界大战,抱威教堂依旧屹立不倒,但教堂的屋顶被炸毁,始终没能修复。如今,因为政府没有经费修复,这座教堂的顶部用铁皮覆盖着,像一顶不合时宜的帽子,将拉瓦格永远定格在二战后的创伤里。
/ 如今的碧瑶常见中国明代文化的痕迹。 /
世外桃源
如果想要远离密集的人群寻找神秘与惬意,菲律宾北部山区的碧瑶,绝对是个首选。
碧瑶市的色彩谷
碧瑶,一个仅是听上去便充满诗意的地方,这个诗意的名字其实也与中国人行走其中的痕迹密切相关。这里原本是菲律宾北部山区部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成为现代城市刚刚80年。“碧瑶”在当地语言中,是“风景”的意思。后来,前来菲律宾讨生活的华侨开始用闽南语称它为“碧瑶”—我国古人称仙境为“瑶池”;云雾缭绕、绿意盎然的“风景之城”,自此便在中文中被译为典雅的“碧瑶”。
华侨为碧瑶带来的不仅是名字,还有神秘的传说与诚恳的共建。相传,在明末清初时,明朝海盗林道乾带领海上军队退守吕宋岛,又被驻守在菲律宾的西班牙军队打击,不得不退入山林密布的碧瑶,分散在各个角落,与碧瑶当地的少数民族通婚、生活。这段特别的历史,使如今的碧瑶常见中国明代文化的痕迹:碧瑶的出土文物中,很多陶器、工艺品保留着中国明代的技术;坊间的风俗习惯、巫术信仰,亦与中国古代民间风俗有所关联。到了近代,随着碧瑶公路的建设,大量粤侨来到碧瑶,与当地居民一起建设这座城市,让今日的碧瑶逐渐展现出“山顶公园”“惬意城市”的特色。
群山环绕、树木成荫的碧瑶,在菲律宾被称作“夏都”和“花都”,公园随处可见。在东郊的矿景公园,松树参天,是天然氧吧;还有伯纳姆公园、曼尼斯公园、莱特公园、福布斯公园、文咸公园……在碧瑶,站在公园处远眺群山、于森林间看阳光投射,是轻而易举的惬意休闲。如果想要俯瞰整座城市,可以到一座名叫“綠色俱乐部”的山顶公园,站在巅峰,与最高峰多马斯山上的巨大雷达遥遥相望。
除了优美的风景,碧瑶的文化与教育事业也是菲律宾北部的“高地”。这座拥有5所大专院校的小城,像是真正的“象牙塔”,承载着文艺的梦想。这里的市民有固定阅读报刊的习惯,每天夜间,专门派送报纸的车辆穿行于夜色中,是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如果是在12月初到访碧瑶,更有可能看到这座惬意城市的神秘一面—高山族庆典。在碧瑶市中心的伊梅尔达公园,高山族人筑起临时小屋,摆上家禽牲口作祭品,唱歌、舞蹈、比赛竞技。有趣的细节是,人们可以通过帽子分辨男子是否已婚:单身男子的帽子较小,以野猪牙、红羽毛、彩色豆子作装饰;已婚男子则戴很大的帽子,上面没有饰物。在普遍以头饰区别女子婚否的文化惯性里,此刻的碧瑶充满陌生的惊喜。
无论是文化熔炉维甘古城、凝住时光的拉瓦格,还是公园般的碧瑶,菲律宾北部总有丰富而杂糅的惊奇之物,等待着人们掀开历史与自然的画卷,探寻它们内核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