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特勒打造的超级度假村

2021-03-25张侃

看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东德度假村废墟

张侃

如今,各种店铺已纷纷在普洛拉落地生根,居民和游客的生活都变得越来越方便

我到达普洛拉时,天正阴着,一整排巨大、压抑、毫无美感的土黄色盒式建筑,笔直向外延伸开去,直到视线的尽头,如一堵密不透风的高墙,把对面遮得严严实实。

波罗的海边上的普洛拉度假村

我特地从柏林驱车3小时来到波罗的海畔的鲁根岛,就为了看一眼这“希特勒在世上留下的最大遗迹”。与想象中的完全不同,这里并不是军营或工厂,而是一座曾拥有整整1万间海景房、可供2万人同时入住的“世界最大度假村”。

“力量来自欢乐”

“战争狂人”希特勒,为何要修建这样一座度假村?这要从一项名为“力量来自欢乐”的计划说起。

1933年,在德国初掌政权的纳粹党,成立了一家“力量来自欢乐”(缩写为“KdF”)的休閑组织。它的真正目的,是拉拢更多工人阶级,来遏制当时德国方兴未艾的共产主义思潮。

KdF为全德的劳工提供多种廉价休闲选择,从音乐会、戏剧、图书馆、一日游到长途旅行一应俱全。很快,它就成为当时德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旅行社”。据统计,1939年参与过KdF活动的德国人超过2500万人次—相当于每3个德国人中就有1人。

1935年,KdF宣布将在波罗的海沿岸建造5座巨型度假村—每隔200公里就有一座,以供全德国的工人度假。整座普洛拉度假村将由8座完全相同的巨型建筑组成,沿波罗的海绵长细软的沙滩一字排开,总长超过4.5公里。

当时纳粹的口号是“每个工人都应该在海滩上度假”。因此,普洛拉的1万个房间全部面朝大海,走廊与楼梯则被精心设计在另一侧。为了体现“人人平等”的理念,这里只有一种房型:10平米的小单间,可容纳2人。邻近的房间可以开门连在一起,以方便那些带孩子的家庭。按照最初的计划,还会配套建设一座能容纳2.5万人的巨型宴会厅,两座带有人工造浪设施的游泳池,以及一座电影院和一座剧院。

在一次大型集会中,希特勒面对狂热的支持者高调宣称:“我要让每个工人都能享受真正的假期,让你们在度假中得到真正的放松。”

然而,他真实的用意却是备战。KdF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是为了锻炼德国人的体魄,让他们成为更强壮的战士,为纳粹而战。而沿海滩修建的这些大型度假村,除了用于拉拢德国的工人,也有计划在战时可以方便地改为野战医院,接纳用军舰运来的大量伤患。

╱ 这里只有一种房型:10平米的小单间,可容纳2人。 ╱

如果顺利完工,这里将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度假村”。然而时局却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度假村自1936年开工,吸纳了近万名工人和德国所有主要建筑公司参与其中,到1939年时,已经几乎就要完成。然而二战的爆发,以及希特勒疯狂的征兵侵略计划,让“度假”显然不再是德国人生活的主题。这里的建筑工人被紧急抽调去附近的兵工厂,而几近完工的度假村,当时没能迎来哪怕一位度假客。

命运曲折

也许是因为没能最终完工,二战中的普洛拉并没有如最初计划的那样,变成一座野战医院,只是在德国遭受盟军轰炸时,它短暂成为过四面八方难民的临时庇护所。1945年,德国战败,苏联军队占领了普洛拉,拿走了这里所有的物品,甚至剥走了内外墙皮,只给普洛拉留下裸露的红砖。

随后,这里成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的一部分。1940年代末,8座建筑中的3座被拆除,钢筋和砖块被用于重建二战中损毁的其他房屋。剩下的5座建筑,除了一座直接被当作东德军队训练城市作战的练习场,其余在修缮后大多成了军营。普洛拉成了一处与最初设计的度假村氛围截然相反的场所:戒备森严的军事禁地。

╱ 洁净光鲜的度假村与陈旧破败的废墟甚至会共处于一座建筑。 ╱

我曾经以为这段岁月,如太多的东德历史一样,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想到,普洛拉其中的一座建筑仍原样保留着东德时期的一切,并作为“东德博物馆”开放。建筑里的复原陈列品被精心布置,每个房间都展示着一个不同的主题。军官宿舍里,充满苏联特色的木家具让人感到似曾相识;一旁的食堂里摆着东德时期的酱菜瓶,那是当年市场上唯一能买到的品牌。利用度假房间改造的狭小空间里,甚至还藏着一座室内射击训练场。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间略为宽敞、布置也更有档次的房间,显然它是两个小房间打通合并而成的。一旁的说明写着,这是1980年代专供东德军官来此度假的房间。普洛拉在兴建50年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度假客”。

东德博物馆,设在普洛拉一栋尚未翻新的大楼中

然而1980年代末两德合并,冷战结束,军营也顺理成章被废弃。这块本该寸土寸金的海滨黄金地带,逐渐沦落成荒草丛生的废墟。当地政府曾多次想将其整体出售,却因其规模太大,无人负担得起购买和修缮的天文数字而屡屡失败。

今日普洛拉

我走进一间设在普洛拉楼群底层的小餐馆,店主Custal正熟练地将一张张铺满奶酪的那不勒斯披萨取出烤炉。炉门被打开的一刹那,面饼的焦香逸散在整个屋子。Custal说他是罗马尼亚人,来普洛拉开店已经是第三年了。“夏天那几个月,我每天得工作16个小时。”他见证了普洛拉从当年的废墟重新变成崭新的度假公寓,也见证了这里自建造以来第一次迎来“真正的度假客”。

在大规模翻新之余,仍有少部分区域保留着之前的废墟状态

普洛拉的沉寂,最初是被一群朋克青年打破的。2003年他们来到这片海滩,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电子音乐节。3天的活动吸引了超过1.5万人参与,巨幅宣传横幅铺满了废墟建筑的残垣断壁,荒无人烟的普洛拉一时间变成了灯红酒绿的不夜城。放眼望去,废墟内外全是临时扎起的营帐。

也许正是那场电音节,让更多人知道了普洛拉,也看到了它被埋没许久的商业价值;再加上当地政府放弃了整体出售的计划,改为“分块销售”,自那以后便陆续有人来此投资。

第一个来此试水的是一家青年旅舍,让钱包吃紧的年轻人也能享受海滩假期的青年旅舍。神秘的废墟,独特的历史,自由的海滩,一下就吸引了大批不走寻常路的年轻人来此猎奇,也让更多投资者看到了这片废墟的巨大潜力。

废墟中摇摇欲坠的配电箱,仍是东德军营时期的原物

在那之后,面向退休老人的长租养老公寓和供度假客享受海滩假期的豪华度假村,纷纷在这一带建起来。在不破坏建筑外立面的前提下,一个个设计巧妙的玻璃阳台被安装在本来光秃秃的墙体上,也让观光客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波罗的海的阳光与海滩。在这里最豪华的“天空套房”住上一周,要价高达2000欧元(约合人民币1.6万元)。

然而普洛拉区域实在太广,即使已大兴土木多年,仍留着大片未经丝毫改造的废墟区域。同时由于单体建筑面积太大,投资者常只买下半座用来改造,洁净光鲜的度假村与陈旧破败的废墟甚至会共处于一座建筑,形成令人唏嘘的巨大反差:一侧是漆得雪白的新墙体、一尘不染的玻璃窗;而另一侧却是早已没了窗户的黑洞,与斑驳剥落的土黄色旧墙皮。

废墟前空旷的海滩,入口被画满涂鸦

就连海滩也呈现出鲜明的对比。正对废墟的海滩空无一人,寂寥得令人生畏,只有海浪规律地拍打着沙滩,而入口处被荷尔蒙过剩的年轻人写满脏话的涂鸦,是这里唯一的鲜艳色彩。

我试着走进其中一座废墟,碎砖块满地,残存的黄白相间墙体透着浓厚的东德特色。一旁歪斜几近坠落的配电箱上,“1967”铭文标牌印证了我的猜测。我不确定这里之前是做什么的,但我很确定这里未来的用途:窗外已搭好的脚手架,预示着不久以后这里将脱胎换骨,变成又一座光鲜亮丽的度假村。

波羅的海畔的鲁根岛塞林码头

按照计划,普洛拉的整体改造计划将在2022年全部完成,届时普洛拉将在建造80多年后,第一次作为完整的度假设施展现在世人面前。

猜你喜欢

东德度假村废墟
路基石方爆破降低炸药消耗量研究
樱花节
怀念雷家沟的一处废墟
追忆东德美好时光
海岛度假村
街头的废墟
最后的猎熊人
废墟
穿越25年:柏林墙倒塌时
德国争论禁止东德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