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粗浅认识
2021-03-25吴锁芳
吴锁芳
摘 要:语文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独特的作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创设悬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求异思维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语文教学亦如此。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要勇于探索,大胆开拓,打破一些旧的教学理念、教学习惯,用创新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创新思维潜能的开发,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改善课堂气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欲望
实践证明,宽松的学习氛围对于实施创新教育非常重要。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把过去那种旧的“师道尊严”变为师生互敬、民主平等的合作伙伴。平时下课后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上,要用亲切的眼神和温和的态度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让他们在课堂上乐于与老师共同参与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只有在这种宽松氛围中学习时才会兴趣大增,在遇到困难时才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我们必须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乐学、想学,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为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我往往让学生轮流提出问题,与老师一起分析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也增强了学生信心,活跃了学生思维。
二、创设悬念,巧妙营造课堂气氛,培养创新精神
我们都知道,过去的课堂教学多以灌输式的教育为主,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当今的教育中,教师必须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或带有挑战性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情境下,就会对疑问产生探究的欲望,全神贯注地去探索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形成。
例如,在教学《穷人》时,我围绕“穷人”主题设计问题情境:穷人的穷具体表现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理解。通过关键语句的阅读,学生感受到了文中穷人生活的贫苦、艰辛。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
三、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發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及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维,要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多方面地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要开发他们的这种求异思维。如《草船借箭》一文故事的结尾为:“诸葛亮神机妙算, 真不如也!”引导学生由果溯因,紧扣一个“算”字,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在整个借箭的过程中,诸葛亮究竟“算”到了哪些内容。
又如:我在教学《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时,学生读了课文之后,都知道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并且都明白了本则寓言的寓意是倚仗别人的力量来欺压他人。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又向学生发问:假如你是狐狸,被老虎抓住了,又能想出什么样的妙招脱险呢?学生听了以后,思维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这时,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知道当遇到危险时,就应该沉着冷静,多动脑筋,抓住敌人的弱点,才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过,“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语文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每一篇文章都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世界,每一篇都凝聚了作者的灵感智慧。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要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之中,可以读读、画画、唱唱、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和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谢小通.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20(6).
[2]何晓芳.新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