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课堂实效

2021-03-25孙凤革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自学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能不能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就要看教师能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空间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学生能不能创新,关键看教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师角色,上好每节课

这就要求教师在新的课程中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从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满足不同需要,因材施教,倡导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教学的权威者,而应当是引导者、促进者。课前设计理念更新,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创建一个学生能够接纳的、宽容的,能够充分释放创造性的,乐于参加的课堂氛围。组织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切探索,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打破传统观念,转变角色意识,让学生在短短一堂课里学到更多的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1.课前当个诸葛亮

课堂上出现意想不到的场面、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教师的预设,是每一位从教者都不可避免的经历。科学的课前预设会为课堂生成铺设道路,强调生成,并不是不要课前预设,相反,没有课前的充分准备,进入课堂就会处于无序和盲目状态。预设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对过程多作假设:学生会怎么说?我们有该怎么引导?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么处理?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做足功课:课前走近学生,和他们交谈,从中了解他们对生活问题的看法、对生活时间的态度、对生活现实的需求和困惑等,课下还要大量查找搜集资料,体现出教师的文化底蕴,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2.课中扮个美猴王

教师的文化底蕴,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品质的高低。“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人,心里时刻充满着光,眼睛常会闪着智慧的光彩。这样的状态出现在课堂上,就不仅仅是一个有着丰高富知识的教书匠了,更是一个有着丰富人文内的数有者,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单纯地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活动形式应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样,可以当画家、记者、做导游、还可以是主持人等等。孩子们是充满童趣的,平时我设计活动情境时试图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孩子,用自己的“童心”去设计吸引孩子们的活动。

3.课后学做老愚公

一个人文化底蕴的不断积淀与丰富,可以提升人的品味和气质。为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常忘我地留连于优美的文字和智慧的思想之中,通过读好书,从那字里行间去发现,去感悟一些美好的思想,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不断地锤炼自己,提升自己,展示自己。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我把从书海中捡到的奇珍异贝,捧到孩子们面前,或读上一段优美的文字,或讲上一个动情的故事,以此来调节课堂气氛。

二、优化学习效果,合作探究结合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时期新课程学习方式改革的重要特点,是拓宽学习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讨论文中哪些地方地方反映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这类问题学生独立学习常常不能有满意的结果,同时只要认真阅读,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的欲望和可能。因而,有效地合作学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表演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如教《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一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任导演,通过指导和评论间接参与表演,同学们的个性化阅读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动作、语言表演,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体的语言素质。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四、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此外,還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们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了同学们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

总之,要想使课堂焕发生机活力,就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体验,相信学生的潜能,创设高效课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多维度地激活语文课堂,为课堂注入活力,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氛围。

天津市静海区第五小学 孙凤革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自学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思路
好习惯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