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萨市曲水县牦牛畜群结构调查及对策分析

2021-03-25王艳华索朗白姆次仁尼玛次央

西藏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畜群母畜存栏

王艳华 索朗白姆 次仁尼玛 次央

(拉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 拉萨 850000)

拉萨河谷地带是由拉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及其支流所形成的河谷地域,较高海拔山地地区,河谷地区内地势平坦、土质层厚、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为农牧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地空间。自治区主要领导指示,要把建设河谷经济和促进青稞牦牛、文化旅游扶贫产业发展作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百姓精准脱贫持续增收、增强的重要途径。曲水县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是典型的农牧结合县,将借助此次建设河谷经济带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牦牛产业。为摸清牦牛养殖家底,准确掌握全县牦牛畜群结构,为牦牛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市、县、乡三级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628 户牦牛养殖户进行了入户调查,并进行了对策分析。

1 调查方法

2020 年3 月,在曲水县全县境内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原则,逐户调查牦牛存栏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能繁母畜数(比例)等情况。

2 调查结果

2.1 曲水县各乡(镇)牦牛养殖情况

此次调查对曲水县6 个乡(镇)的628 户牦牛养殖户进行了入户调查,全县牦牛存栏21279 头,户均养殖牦牛33.88 头,其中公牦牛存栏9640 头,占牦牛总存栏量的45.3%,母牦牛存栏11639 头,占牦牛总存栏量的54.7%,全县各乡(镇)牦牛养殖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曲水县牦牛养殖情况调查统计表

2.2 曲水县各年龄段牦牛在畜群中的比例

曲水县各年龄段牦牛在畜群中的比例如表2 所示。2岁以下、2~3岁、4~9岁、10~12岁、13岁以上的牦牛在畜群中的比例分别为16.14%、24.39%、43.38%、12.81%、3.29%.表3可知,2岁以下、2~3岁、4~9岁、10~12 岁、13 岁以上的公牦牛在畜群中的比例分别为8.07%、11.94%、18.23%、5.61%、1.45%.表4 可知,2 岁以下、2~3 岁、4~9 岁、10~12 岁、13 岁以上的母牦牛在畜群中的比例分别为8.07%、12.44%、25.14%、7.20%、1.84%.3 岁前的公母牦牛比例分别为20.01% 和20.51%,3 岁前的公母牦牛比例接近1:1,说明初生牦牛性别比例接近1:1。

表2 曲水县各年龄段牦牛在畜群中的比例

表3 曲水县各年龄段公牦牛在畜群中的比例

表4 曲水县各年龄段母牦牛在畜群中的比例

2.3 曲水县不同类型牦牛在畜群中的比例

由表5 可知,全县种公牛比例为5.82%,能繁母畜比例为31.41%,种公牛与能繁母畜比例接近1:5.4,去势牛比例为9.77%.

表5 曲水县不同类型牦牛所占比例

3 讨论

3.1 畜群结构不合理

牦牛畜群结构主要是通过牦牛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及能繁殖母畜的所占比例反映当地牦牛生产状况和一些趋势[1]。由表5 可知,全县能繁母畜的比例仅为31.41%,远低于牦牛群中45%的合理能繁母畜比例,加之牦牛两年一胎的低繁殖率,导致畜群周转缓慢。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牦牛养殖户盲目追求数量大小,由表2可知,9岁以上老龄畜占比高达16.1%,老龄化严重,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

3.2 牦牛生产性能低

全县牦牛养殖方式依然是粗放的放牧管理模式,良种体系不健全、畜群结构不合理、自然交配为主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牦牛群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牦牛普遍存在生长发育受阻现象,基本上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且生产性能较低[2]。因此,保护和有效利用牦牛遗传资源以及实现牦牛健康养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今后科技人员所面临和肩负的重大挑战和责任。

3.3 科学饲养管理水平低

牦牛是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仍然是完全依赖于天然草地的传统生产模式,靠天养畜仍然是牦牛的主要生产模式。由于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牦牛饲养新技术推广缓慢。饲养管理技术、繁育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缺乏综合配套滞后,缺乏系统性、规模化的生产实用技术[3]。

3.4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灾(雪灾、干旱)能力较弱。由于牦牛生活的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冬季严寒,极端天气出现频繁,其最适宜的温度为8~14℃,且喜湿润,因而,牦牛在冷季还需要做好保温工作,防止死亡和减少掉膘等。这就要求牦牛圈舍有较好的保暖条件,防止在冷季和极端天气条件下出现应急型的抗灾行为,逐步转型成良好健康养殖的生产行为,这样牦牛产业才可健康持续发展。但曲水县牦牛养殖户大多对牦牛露天栓系,或圈在三面透风的圈舍,冬春季保暖效果差。

4 对策建议

4.1 调整牦牛畜群结构

畜群结构是草地畜牧业生产的核心,合理的畜群结构是发展畜牧业,加快畜群周转、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是畜牧业稳定、高产、快度发展的条件之一[4]。牦牛产业作为曲水县乃至拉萨市特色型优势产业,必须加以合理开发和利用。首先要改善牦牛饲养管理模式,其次调整畜群结构。通过增加农牧民科技养畜意识,进一步改造传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增加畜群中良种畜的比例,改善畜群结构,促进畜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快牦牛畜群周转,改善牦牛畜群内部结构,增大能繁母畜比例,养殖生产水平提高,畜产品产量和牦牛产值也将随之增加。

4.2 加快牦牛出栏速度

实行科学饲养,逐步淘汰现有劣质种畜,以提高牦牛质量为目标,缩短饲养期,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加快牛群周转。养殖方式上采用放牧+补饲的方法,冷季在白天短时间放牧的基础上,对种公牛、怀孕母牛适量补充精料、青干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产后对母牛不挤奶,增加产后母牛放牧采食时间,并对瘦弱母牛给予适当补饲,缩短发情周期并提高母畜的繁殖成活率,防止牦牛掉膘。经放牧养殖的牦牛,在进入冷季前,一部分成年牦牛及时出栏屠宰,另一部分成年牦牛、年老及淘汰牛转移至牦牛肥育带进行3~6个月的短期反季节肥育。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方面,强化生产基础,加大对草地网围栏、牧民定居点、畜用棚圈、人畜饮水、饲草贮存加工、交通能源和水利设施等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开展以畜用暖棚圈、草地网围栏为主的牧区防灾基础提高设施建设,提高其防灾、抗灾能力,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低下的生活水平,为牧区畜牧业的商品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4.4 加大人才支持力度

依托自治区“千名农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服务”活动和拉萨市科技人员“321”计划,建立县级技术团队,加大对曲水县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曲水县专业技术人员的牦牛养殖技术水平,为曲水县牦牛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打通农牧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编写农牧民通俗易懂的科技实用技术宣传手册,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中短期结合、脱产与半脱产结合、生产实践与理论结合等培训方式,让农牧民学习牦牛科学选育技术、饲草料种植技术、牦牛暖棚育肥技术、良种改良技术、疫病防治技术,实现平均每户有一名牦牛养殖明白人。

猜你喜欢

畜群母畜存栏
浅析母畜不孕症的原因、分类及防治措施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缩宫素和氯前列醇的使用简介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羊疥癣病如何预防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
大雨过后如何预防畜群疾病暴发
母畜妊娠期常见产科病及诊治
提高母畜繁殖功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