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却模块独立风道对发动机舱热管理的影响

2021-03-25罗雪香

新型工业化 2021年12期
关键词:风罩发动机舱风道

罗雪香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23)

0 引言

近几年,随着国内汽车出口量的增加,覆盖区域扩大,汽车所适应的环境越来越复杂苛刻,对发动机舱的热管理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急需研究如何优化发动机舱散热性能。目前发动机舱热管理主要研究方向:一是考虑发动机及冷却系统部件,在冷却液这个维度上确保发动机在安全温度下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布置发动机舱内各种元件,确保发动机舱内的流场和温度场合理[1-2],保证在不同工况下发动机舱内部各个零部件都在其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3]。

本文是基于某型客车发动机舱舱温过热导致零部件损毁的背景,提出一种改善发动机舱舱温方案。即在换热器与发动机之间安装一个开口向下的导流罩,形成独立的风道,隔绝热风吹向发动机舱,并将热风直接导出车外。通过CFD数值仿真计算探讨风道形状参数对冷却系统进风量的影响,从而指导独立风道的设计参数,以达到最佳散热效果[4]。

1 仿真模型的建立

1.1 独立风道CAD模型

冷却模块独立风道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在冷却系统末端与发动机之间安装一个开口朝下的风道。考虑到冷却系统后端增加风道会影响进风量,为了最大限度减小风道对进气的阻碍作用,因此有必要对风道结构参数进行研究。风道结构参数主要考虑深度和倾角,为使热风更通畅流出,风道上表面设定一定的斜向下倾角Θ。深度d由100mm按Δd=50等差增加到350mm;倾角Θ由0度按等差值ΔΘ=10°增加至70°,见图2。

图1 风道安装示意图

图2 风道结构

1.2 数学模型

所有流体流动都必须遵守物理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5]。

质量守恒

ρ密度,vx,vy,vz速度在x,y,z方向上分量,质量守恒方程也称连续性方程。

动量守恒方程[3]

能量守恒方程

cp:比热容,K传热系数,ST黏性耗散项

对于速度小于0.3Ma的流动空气一般可以看作是不可压缩气体[6]。汽车的行驶速度远小于0.3Ma=360km/h。因此,本文采用不可压缩、分离流进行稳态计算,湍流模型采用SST k-ω模型。

1.3 网格划分

对模型进行几何处理,去除一些不重要的零部件及特征,形成封闭的空间。根据整车形状尺寸按比例建立一个长方体的计算域,车前为3倍车长、车后为4倍车长,宽度为7倍车长,高度为5倍车长。采用STARCCM+的切面体网格模型(Trimer)生成体网格,边界层厚度设为16,增长比为1.2,共43381862个网格,50098431个节点,见图3。

图3 发动机舱网格

1.4 边界条件

仿真计算工况为最大功率工况,车速为100km/h,相关的边界条件如表1所示:

?

2 仿真分析结果

2.1 风道参数对进风量的影响

风道结构参数的变化对发动机舱侧格栅、中冷器、散热器的进风量变化如图4 所示。随着风道深度d增加,左进气格栅、中冷器和散热器的进风量均逐渐增大,当d=350mm时,各进风量与无导风罩基本相当。因此风道深度应取350mm,能保证进风量。

图4 风道参数对进风量的影响

基于深度d=350mm风道,随着风道上部倾角Θ的变化,发动机舱侧格栅、中冷器、散热器的进风量变化如图5所示。当风道倾角在10°~30°范围内各项进风量比较大,其中以20°最优。结合发动机舱内的安装空间,最终选择深度为350mm,倾角为10°的导风罩。

2.2 风道对发动机舱流场的影响

风道对发动机舱内流场的见图5所示,风道隔断了换热器流出的热风直接吹向发动机,而是从底部排出。风道的深度和风道上方的倾角对流场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导流罩深度的增大,对进气的阻挡用作越小,气流越顺畅;当上表面倾角较小时可减弱矩形导流罩产生的涡流,使气流更加顺畅,当倾角增大到一定角度后,斜边会阻挡中冷器,减小中冷器的进风量。

图5 x=8.7截面温度分布

2.3 风道对发动机舱流场的影响

发动机舱横截面x=8.7上的温度分布显示:增加独立风道后发动机舱的舱温明显降低。发动机顶部温度下降明显,涡轮增压器附近由150℃降到87.5℃,发动机右侧高温区由135℃降低到103℃。这主要是因为风道隔绝热风流向发动机舱。

图6 x=8.7截面温度分布

由z=0截面温度显示:加了独立风道后发动机左侧以及末端的舱温明显降低。机舱的右侧、左侧后处理器、空滤器,涡轮增压器附近,发动机末端温度均明显下降。

图7 z=0截面上温度分布

根据受热件极限温度保护要求,在发电机线束附近、舱温报警器附近设置监测点监测温度,见表2。温度场计算结果表明:在换热器末端增加导流罩形成独立风道,阻止热风吹向发动机,可有效降低舱内温度。

表2 各监测点的温度

3 试验验证

试验在转鼓实验室中进行,车型选择与仿真车型相似,但具体配置稍有区别。当天室内环境温度为32℃,测试工况为发动机最大功率点,试验方法参照GBT12542-2009《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执行。

舱温传感器布置见图12,温度测试结果列于表3。

表3 转鼓试验温度测试结果

图8 舱温测试点分布

表中数据显示在额定功率工况下,除了空调电机外,其他测点的舱温均有所下降,说明独立风道起到降低舱温效果。试验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两者整体趋势一致,由于试验测试的车型与仿真计算用的车型配置上不一样,且试验布点位置与仿真监测点无法完全吻合,因此仿真与试验具体数值上存在10%左右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4 结语

冷却模块独立风道对冷却系统的进风量有影响。随着导风罩深度的增加,进风量增大;导风罩上表面倾斜角度由小变大,进风量呈抛物线变化,在10°~30°之进风量最大。结合发动机舱安装空间,最终导风罩深度d取350mm,上表面倾角取10°。

冷却模块独立风道可有效降低发动机舱内温度。开口向下的导风罩将热风隔绝,直接引出车外,从而降低舱温,避免热风二次加热机舱内零部件。

猜你喜欢

风罩发动机舱风道
旋挖钻机导风罩开裂故障的分析与改进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动机舱热害分析与控制
水电站地下厂房机墩温度荷载对风罩内力的影响分析
汽车发动机舱侧边梁结构的优化
集风罩对固定污染源废气检测结果的影响
高河矿乏风引风系统的改进及数值分析
基于MoldFlow的空气净化器风道注射模优化设计
发动机舱灭火剂浓度测试设备的设计
基于临界低温释放民机发动机舱灭火剂浓度测试
冷藏冷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