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及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与思考
2021-03-25周丽东
陈 元,周丽东
(广西轻工技师学院,广西 南宁530031)
1 引言
制糖技术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原有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培养要求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和缺少制糖企业行业的参与等不足。教学上还在采用传统的学科式“三段式”教学,即公共理论课、专业课和实习,没有开设一体化课程。“三段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因此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好,造成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无法直接与工作岗位接轨,导致学生与企业需求脱节,流失率高,也造成了企业对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不信任。传统的制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制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亟需采用一种新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课程体系是依据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论指导开发构建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被证明适合职业教育的先进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制糖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必要且迫切。
一体化课程开发工作需要《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一体化课程规范》等文件进行规范和指导。人社部为此组织有关专家先后制定了《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和《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等指导文件,并分批研制了全国技工院校12个主体专业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一体化课程规范》,为全国技工院校的一体化课改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路径和体例标准,树立了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的标杆,为一体化课改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因此,《制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制糖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研究很有必要,对指导制糖技术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2 过程控制
制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及一体化课程开发的过程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节点,包括行业企业调研、实践专家访谈、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体化课程转化和一体化课程标准编制等。通过重点关注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体化课程转化和课程标准编制等关键节点,切实解决了开发过程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
2.1 行业企业调研
对制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生产岗位进行调研。调研步骤:一是明确调研目标;二是确定调研对象;三是制定调研方案;四是开展调研;五是汇总和分析调研结果;六是撰写行业企业调研报告。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了制糖技术专业,包括压榨提汁岗位、中和岗位、加热蒸发岗位、煮糖岗位、分蜜岗位和化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层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2.2 实践专家访谈
邀请制糖企业、职业院校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实践专家访谈步骤:一是遴选实践专家;二是制定会议方案;三是会前培训;四是访谈代表性工作任务;五是归类代表性工作任务;六是提炼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出了制糖技术专业中级技能的典型工作任务,即甘蔗提汁单机设备开停机、甘蔗提汁设备巡查与维护保养、甘蔗提汁岗位运行参数调节、甘蔗提汁设备一般事故处理、简单甘蔗提汁设备拆装与检修等。
实践专家根据岗位人员工作职责及职业发展历程,分析代表性工作任务,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并汇总所有《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分析其职业能力要求,填写《制糖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要求表》,从而确定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2.3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要准确描述典型工作任务,需要把握好以下步骤:一是划定工作范畴;二是解释工作来源;三是分解工作过程;四是确定工作标准;五是分析工作内容;六是归纳职业能力要求。
2.4 一体化课程转化
将访谈会后形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代表性工作任务列表转化为一体化课程,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门一体化课程。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确定一体化课程结构;二是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
2.5 一体化课程标准编制
在经过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和一体化课程转化的基础上,对每一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编制。一是确定一体化课程目标;二是设计参考性学习任务;三是确定一体化课程内容;四是提出课程实施建议与教学考核要求。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把握好以上关键节点,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养条件和培养质量等内容完成制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的编写,为一体化课程规范的开发提供依据;再编制专业基本信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安排、一体化课程标准、实施建议、考核与评价等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完成制糖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的编制,为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最后,组织制糖行业、企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共同对制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及一体化课程规范进行审定。
3 存在的问题
3.1 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未能处理好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定义、划分和关系。在制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过程中,由于未能充分透彻地理解《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中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定义、划分和关系,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时把握不够准确,影响了一体化课程标准和一体化课程方案的制定。制糖技术专业是特色专业,专业技术不断发展,劳动组织形式不断创新,因此,在分析职业能力要求时应该重视顶层设计,结合国家职业标准,通过模块化的方式来划分、组合对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的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同时兼顾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第二,最新的国家职业标准对制糖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制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过程中,由于受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影响,不同层次技能人才(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培养目标、培养内容等没有充分契合新的国家标准,标准的编制没有充分考虑、紧密结合职业资格的鉴定,没有完全达到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符合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要求。
第三,由于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理解有偏差,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实践能力要求描述不够准确,各层级职业能力要求的衔接和涵盖关系没有完全理清楚,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中职业素养方面逻辑关系上的统一和递进问题有所忽视。
第四,描述分析代表性工作任务不够恰当准确。实践专家受个人表述能力、理解能力和职业习惯限制,在对代表性工作任务命名、概括时,存在无法用文字准确描述工作任务内涵的情况;中级技能个别典型工作任务包含的代表性工作任务较多(10~12个),工作任务“代表性、典型性”不够。
第五,分析代表性工作任务时未能充分对接最新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岗位规范和岗位实际工作要求,影响了典型工作任务的准确提炼。
3.2 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前,没有开展实践专家的会前培训,导致在访谈会中未能准确把握会议主题与进程,影响了“访谈代表性工作任务、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的推进,进而影响了编制效率和访谈会效果。
二是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不够全面、具体,影响了学习任务的设计和一体化课程方案的制定。
三是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历程自我分析表的发展历程阶段的划分未严格依据最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技能等级确定。
四是一体化课程转化过程中,课程设置章节缺少课程结构和课程组织方式的开发要求,即纵向组织:同一课程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关系,后续课程以前期课程的内容为基础且更深入更广泛;横向组织:同一层次不同课程的关系,与其他类型课程的关系,专项技能训练课程等。另外,缺少对参考性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求。
4 意见和建议
按照评审专家意见,修改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中的内容和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分析、描述,进一步修改完善初稿。
进一步界定各层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课程设置和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同层级技能人才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与国家技能人才标准中的能力要求进行对应,为技能人才的评价搭建通道。
组织专家对制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及一体化课程规范进行修订完善。
进一步深入探索一体化课程实践研究,如进行教学活动策划、教学评价设计、教材学材编写、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以便更好地培养出企业实用的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