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需求的高校大学生英语微课教学实践思路*
2021-03-25谈少杰
谈少杰
(安徽外国语学院 西方语言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受覆盖范围日益扩大的互联网环境影响,微课作为一种集视听功能、资源整合功能等优势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高校教学课堂中得以广泛应用[1]。在就业环境严峻的势态下,高效的教学模式无疑能够为学生就业前的知识储备、基础奠定提供重要助力,尤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在口语实践积累、职场英语演练等方面的学习需求,微课的重要性日益突显[2-3]。特别是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工具,大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就业竞争力,因此有必要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加基于就业需求的微课设计,以此不断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也在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英语专业技能,为未来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学界对于高校英语微课教学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英语理论教学本身,而基于就业视角的英语微课教学研究十分稀少。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大环境下的就业需求及高校英语教学缺口,然后针对就业需求导向下的高校英语微课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思路。
一、基于就业需求的高校英语微课教学理论基础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载体和教学模式,当前已被普遍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在高校的英语教学课堂上,基于微课教学自身特征和优势,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来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将更能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培育出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英语人才。
(一) 微课教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从“微课”的概念来看,通常被划分为以教学视频为授课媒介的新型教学资源载体,其主要用途在于概括教学疑点难点、设计教学思路、总结素材课件、引导测试练习、归纳阶段知识、提供点评渠道等,其与传统教学形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结构、资源、效率等层面[4]。
微课的主要应用特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简要性。微课作为一种时长基本控制在10min内的视频授课形式,以内容短小精炼著称,通常以归纳某一阶段的重点、难点作为教学内容,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2.移动性。微课通常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学生可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移动终端进行微课学习,且这种学习一般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在各种碎片时间中完成学习;3.针对性。区别于传统课堂中由教师作为主导的模式,微课一般可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进度等个体条件进行针对性选择,无需过于追赶他人进度,所以其更贴合不同个体的实际需求。
(二) 高校英语课堂进行微课教学的意义
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特性,可知其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丰富高校英语教学形式。微课教学模式带来的视听功能、资源整合功能可大大提高英语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强化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还可通过互联网设备进行相关资料补充、问题搜索来答疑解惑,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助化教学”;2.拓宽高校英语教学渠道。传统教学模式下,英语课堂教学大多局限于照本宣科,微课则通过其特有的资源整合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学生通过终端设备的利用,可完成“无纸化”的移动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拓宽高校英语的教学空间;3.加强与职场英语应用的衔接。英语这一学科具有较强应用性,尤其在学生进入职场之后,英语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就业质量。微课环境下,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实践性与互动性可大大提升,进而无形间加强了课堂理论教学与职场英语应用的衔接程度,使校内英语学习与实际就业需求进一步靠拢。
(三) 在高校英语微课教学中结合就业需求的必要性
微课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单纯以巩固理论知识为目标进行的英语微课教学显然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培育学生的英语知识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当前,在英语微课教学中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而开展教学活动,就具有充分的必要性。一方面,满足就业需求即意味着要切实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5],在目前仍倾向于理论学习的教学现状下,通过将就业需求融合于英语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扭转“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局面[6];另一方面,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英语应用需求性必将不断攀升,将就业需求因素融合于高校英语教学当中,有助于学生及时奠定英语应用基础,以满足社会变迁下的个人发展需求;最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各大就业岗位对于求职者的审核标准已不仅仅局限于书面成绩,学生在校期间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英语学习,有助于在求职过程中展现自我发展潜力,能够以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换取更大就业空间。
二、基于就业需求的高校英语微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基于就业需求的高校英语微课教学模式虽然在课堂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总体看其一直面临着不少主要问题,即理论与实际脱节,难以形成就业基础;方法与需求脱节,难以巩固英语能力;平台与资源匮乏,难以构建微课环境。
(一) 理论与实际脱节,难以形成就业基础
受当前教育环境影响,高校英语在课程设置上仍然着重倾向于理论层面的学习。虽然重视实践性与互动性的微课教学形式,在大学英语课堂的普及率正逐渐提升,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于英语微课课堂上,这明显不利于学生就业基础的形成,反而让英语微课教学陷入“做无用功”的教学困境[7]。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理论层面的教学与实践应用层面的教学本身就存在断层现象,如两者教学时间完全错开,因而在学生通过微课教学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要点后,就难以及时地进行应用训练来加以巩固,而在后期再来进行实践应用,则根本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效衔接,进而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陷入“两手抓,两手空”的僵局[8]。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于就业需求导向认知不足,在进行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理论与实际的衔接,这将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微课教学模式的价值,导致学生所掌握的内容仍以书面化为主,而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当中仍然缺乏足够的认知,从而使英语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呈割裂状态。总之,在高校英语微课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衔接程度决定着学生就业基础的积淀,在两者相互脱节的情况下,学生的就业基础转化率自然将难以提升。
(二) 方法与需求脱节,难以巩固英语能力
基于个体条件不同的特性,每个学生的基础、特长、心理特征都决定着自身在学习需求方面的走向,如口语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通常更需要加强听、说方面的训练;词句记忆基础薄弱的学生则更需要加强背诵、朗读方面的训练。但就目前的高校英语微课课堂方法应用现状来看,仍多以“一概而论式”方案为主,即忽略个体化需求,仅单纯以整体进度为主,致使部分后进学生难以跟进教学进度,其英语薄弱板块也难以得到针对性填补,英语应用能力更是无法得到根本提升。同时,部分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重应试,轻应用”的误区,在应用教学方法时,主要侧重于笔试记忆点的灌输及教材内容的搬运,在利用微课教学时多以浅显的知识点概括为主,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职场中应用英语进行沟通对话则没有深入剖析,致使教学方法与实际英语应用需求完全脱节,微课的教学价值也难以得到最大发挥。
(三) 平台与资源匮乏,难以构建微课环境
微课教学价值的发挥需要以系统化的平台及一体化的资源渠道为支撑,只有在全方位构建良好微课环境、将其资源优势发挥至最大化的前提下,才能够有效实现就业需求下的高校英语的教学目标。但在目前的微课环境下,对于这一教学形式的应用仍大多停留于临时性、表层性状态,难以形成一套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大多高校英语课堂在应用微课教学时,多以下载某部分、某章节的讲解视频作为授课内容,而不具备独立的微课教学系统,在资料的整合上也容易出现脱节、断层现象,导致微课教学的优势及特点难以彰显,甚至成为“换汤不换药”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导向意识在高校英语课堂当中渗透程度不足,“职场英语”概念仍未被彻底普及,部分高校在搭建线上微课平台的过程中忽略了将“英语应用”与“就业需求”进行融合,导致这一板块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甚至可能形成微课环境下的一大缺口。
三、基于就业需求的高校英语微课教学完善策略
要想有针对性地解决,基于就业需求的高校英语微课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那么就需要明确就业目标,巩固理论知识根基;丰富教学方法,填补英语应用短板;开设微课平台,构建多元教学环境。
(一)明确就业目标,巩固理论知识根基
在以就业基础为前提的高校英语微课教学课堂中,需充分建立起就业层面的相关认知,明确大方向上的就业目标,再以此着手打造理论知识根基,并通过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形式致力于最终学习目标的达成。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就业环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基本要求。如可制作一版以相关企业人才招聘启事为主题的微课视频,视频中主要罗列出不同方向的企业对于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大致要求,使学生能够由此认识到在英语学习中结合就业需求的重要性,并根据对自身基础的审视来明确今后就业目标。其次,在明确自身就业目标的基础上,学生可于课后等碎片化时间里自行选择相应的微课视频资源进行巩固学习。例如,目标岗位为外企翻译的学生,可主要选择以中英文化差异、英汉翻译要点等主题为主的微课视频。另外,从高校的课程设置出发,尽可能地平衡“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训练”两类课程所占的比重,同时还需注意两类课程的有机结合,如可通过一节理论课程穿插一节应用训练课程的模式,来规避两者脱节的风险,这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也有助于微课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二)丰富教学方法,填补英语应用短板
微课教学中,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是否丰富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最终教学成效。在基于就业需求的高校英语微课教学中,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日益增长,英语应用层面的短板也更易突显,更需要以趣味性、多元性的教学方法加以中和调节。一般来说,情境代入法、游戏法、活动竞赛法等教学方法目前在高校教学课堂中较为多见,在英语微课教学中也可通过沿用这类方法来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在立足于就业需求的前提下,应用教学方法时可代入职场环境,以实现英语微课教学与职场英语训练的无缝衔接。以情境代入法为例,教师首先可通过微课视频播放一段以“面试”为主题的对话过程,学生观看视频后,根据自身对于面试过程的认知与理解,以小组为形式展开相应的对话训练,对话内容可自行发挥。
例如,同一小组中,由A扮演面试官,由B扮演求职者,首先由A向B提出如下问题:“What do you think is your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example, the level of English.”再由B进行回答:“I think my English level is basically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your company. During my university years, I have practiced oral English expression, basic workplace langu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training, and have a good workplace English conversation ability.”通过这类对话过程,不仅能够对学生的临场英语应用能力进行突破性训练,也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厘清自身短板所在,对于他们就业前的英语应用积累可起到高效的推动作用。
(三)开设微课平台,构建多元教学环境
线上系统化的微课平台能够为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一个完整的新型渠道,对于多元教学环境的构建也能够提供重要助力。一方面,校方可在就业需求导向下,开设一套校内微课学习平台,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多以视频形式呈现,内容包括各专业下的英语理论知识讲解、实践应用指导等,同时也包括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走向就业岗位之后的英语技能训练,要致力于“职场英语”概念的全方位渗透。另一方面,在平台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注意各章节、各板块的有序衔接,避免出现知识点断层等现象出现,防止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遭遇理解上的困难。最后,可在微课平台中开设相应的互动功能,即学生之间可于平台中进行关于微课知识点的沟通与交流,教师也可在平台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拓宽学习空间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就业前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起到一定铺垫作用。
四、基于就业需求的高校英语微课教学实践路径分析
在高校英语课堂中开设,基于当下就业需求为目的的微课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英语这一学科的具体特征,并遵循大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致力于将微课教学价值发挥至最大化。文章现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将高校英语微课教学实践路径划分为如下四个环节,并分点阐述实践思路,以期为高校英语微课教学改革提供相应参考。
(一) 选题环节
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前,首先需要选择教学主题,再根据主题完成整体教学框架的构建,即大方向立意。当“就业需求”与“英语教学目标”相融合时,微课选题环节所面临的要求便包括契合学生兴趣、立足职场环境、把握疑难杂点、突出教学主题等,这需要教师在该一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将微课教学课堂打造为集学生兴趣点、需求点于一体的新型知识运输渠道。
以目前讨论度较高的职场相关问题为例,教师在进行微课选题时可结合时下热门的就业话题,如“面试时应该如何着装?”“常见的职场对话有哪些?”,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倾向进行筛选,为后期微课教学实践步骤做好铺垫工作。同时,选题过程中还需注意,微课的特点主要在于“微”,即选题应注意简要、精炼,避免因题材过于宽泛而导致重点不突出,对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形成局限。此外,在进行选题的时候,教师还要结合所教学生的专业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掌握本领域的专业术语及特殊语法,掌握专业英语翻译技巧,从而更好地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日后可能从事物流管理、生鲜运营、文化产业管理、直播经纪、网红打造等诸多方面的工作,为此就可以利用英语微课的方式分主题地来进行教学,在每一个工作主题下进行相关专业词汇、数字符号、缩略词、词缀等方面的归类指导,这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只有从学生专业就业的视角来进行选题,才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真正让英语微课教学起到应有的效果。
(二) 设计环节
确立选题后,便可根据选题定位及立意进行整体教学框架的设计。为进一步改善当前教学环境下“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在框架设计中可结合高校英语的实践应用需求,尽可能地平衡“听、说、读、写”四个教学环节的平均占比,并将“职场英语”概念充分渗透于教学框架当中,致力于实现“就业”“英语”与“微课”的高度融合。
首先,微课设计的重点应为“教学内容设计”,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避免一味追求视觉效果或剪辑技巧而忽略教学本质。在内容体系设计上,可着重参考就业需求下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英语应用能力考核重点,再依次将其纳入到内容设计当中。比如,以文化产业专业为例,在对此专业学习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以“会展策划”为主题的英语交流场景。假定学生从事世界茶博会等会展相关的工作,那么为了更好地让本次茶博会取得圆满成功,学生应该如何进行英语交流,让国外受众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应该如何有效说服国外受众使之认可中国茶并产生交易?其实这就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沟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进行微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多注重此类教学场景的摄入,用短小精悍的微课程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加入其中,从而直接提升专业英语学习效果。
其次,考虑到微课教学多被用于碎片化时间当中,在视频时长的设计上应当尽量控制在5~10分钟左右,时长过短可能导致传达内容不明确或过于浅显,时长过长则可能导致重点不突出,反而造成学生注意力下降。
另外,微课虽主要以视频为载体,但并非完全由视频构成。设计微课教学框架时,应当以教学视频的设计为核心,再基于这一核心分别设计相应的问答机制、随堂练习、师生互评等分支环节,使这些环节能够与教学视频形成相互呼应的关系,将微课教学课堂打造为系统化、一体化的教学资源渠道。
最后,设计环节需具有针对性,如根据学生基础、特长、短板的不同,可在微课设计中提供不同方向、不同侧重点的教学视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个性化选择,从而规避因追赶集体进度而忽略个体差异的教学误区。例如,在同一章节下,教师可分别设计听、说、读、写四个方向的要点归纳视频,口语应用能力相对欠缺的学生可选择重点学习以“读”与“说”为主的视频进行学习,再通过配套练习方案加以巩固,从而达到“对症下药”的分点设计目的。
(三) 制作环节
完成微课教学框架设计后,便可根据所设计的大致框架进行教学视频的制作。视频制作除了需要与所设立的主体及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大致相符外,还需要兼顾微课教学的特性及就业需求下的特殊要求,大致可由以下几个方向着手。
首先,在视频时长设计的基础上,将所制作的视频划分为片头部分、导入部分、要点阐释部分及归纳总结四个部分,视频重点通常放在要点阐释、归纳总结两个部分,在时长划分上应当以“要点阐释”这一部分内容为时长占比最高内容。例如,在一个时长为8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当中,首先以时长约5秒左右的微课视频题目作为片头,进行视频主题的大致概括;再以30秒左右的课前导入部分简要罗列这一视频主题的相关话题、设立契机及趣味所在,然后以新颖、简要的导入语将学生带入到微课环境当中;进入主题之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时长约6~7分钟左右的内容分点阐述,针对不同部分的内容可通过画面色彩、构图的差异进行区分,在便于学生理解的同时也有助于记忆点的加深;最后通过时长约30秒~1分钟左右的归纳总结来对要点阐释部分的相关内容进行概括,等同于简要标出视频内容的重点所在,便于学生后期复习。
其次,基于就业需求下的特殊要求,在视频制作过程中可将就业环境下的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英语能力基本要求作为参考,利用微课教学的优势,在口语发音训练、职场对话常用句型训练等教学板块进行重点强化。例如,在口语发音训练教学中,可通过制作一个完整呈现发音时舌部变化内容的微课视频,来帮助学生对每一道发音过程要点进行分解,再由学生自行跟随视频内容进行练习,从而实现口语发音精准度的提升。
另外,微课制作一般包含录制、剪辑两个部分,录制过程中,主要可根据主题方向、框架设计来大致决定录制内容,内容形式可包括要点讲解、疑难解答、翻译过程等,具体根据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剪辑部分则主要根据侧重点、逻辑体系的不同,将录制内容通过二次编辑使其更具衔接性及逻辑性,主要致力于微课视频的精简化、清晰化。
(四) 评价与反馈环节
评价与反馈环节是基于微课教学效果的最终环节,主要由学习者根据自身微课学习成果及认知提出相应的评价或改进建议,也可由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或陷入的误区提出点评、指导,该环节表现为双向互评形式。
在学生视角下的评价反馈环节当中,主要可针对教学视频内容是否足够全面、视频选题是否与实际就业需求相符、是否存在亟待改进之处等教学问题提出自身看法,同时也可通过总结自身学习成果来建立对于自身英语应用能力及知识储备情况的认知。在教师视角下的评价反馈环节当中,主要可针对学生在微课学习中的注意力集中情况、视频教学易引发的学习误区、微课对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影响等方向进行观察与总结,并定期根据观察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调整方案,并于后期的微课视频制作中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在日益增长的就业需求下,高校英语教学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还需要精准把握校内学习与职场应用的衔接点,并充分利用微课这一现代化教学模式进行延伸与深化。通过多元化、实用化的微课教学,不仅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就业知识储备,也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机遇及就业质量拓宽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