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难辉煌”和民族复兴的英雄史诗
——评新时期军事文化报告文学《苦难辉煌》

2021-03-25尹均生

关键词:报告文学斯诺长征

尹均生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430079)

金一南创作长篇纪实文学《苦难辉煌》,历时15年。在此期间,作者广为搜罗,扒剔梳理,历尽艰辛,仅收集长征的笔记就有百余万字。该书2009年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到2016年已发行200万册。习近平总书记曾向省部级干部推荐《苦难辉煌》。因此我尝试对这部皇皇巨著——新时期军事文化报告文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做粗浅的分析。

前几年,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提出了“军事文化”概念,认为“中国先进军事文化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传承着红色文化的基因,聚集着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精华。”先进的军事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凝神聚力作用。为此,“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为金一南教授颁发了“军事文化主讲人证书”。

一、自学成才的儒生将军金一南

金一南是一名50后,1972年12月20岁入伍,是一位从来不事扬张的“红二代”。“文革”中家庭遭到迫害,15岁初中毕业就进一个小厂当烧瓶工。五年后,父亲平反,1972年参加解放军,在基层当了12年兵。当兵的磨砺使他身上历练或传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革命者风骨。 脱下军装,32岁的金一南被分配到解放军政治学院(国防大学前身之一)位于大西北的校办企业,在大西北工作三年,被调回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图书馆。对他来说,这真是如鱼得水,就像茅盾说过的那样,他在图书馆,就像一头牛进了菜园,大吃起来。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在图书馆自学军事理论11年。1998年,美国国防大学校长切克尔将军访问中国国防大学,校方接待负责人让金一南参加,面对美国高级将领,金一南毫不胆怯,对答如流,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被领导看中调进国防大学研究所,专攻军事理论研究课题。从研究党史、军史到研究军事理论,金一南心无旁骛,勤奋读书,刻苦钻研。凡读书必写笔记,丰富的积累和聪明才智,使他的著作一部接一部,出版了《苦难辉煌》《浴血荣光》《胜心一、二》等,几乎每一部都引起轰动。他自述“为什么要写《苦难辉煌》时说:我一直在想,当初只有50多人的一个党,凭什么在短短的28年就夺取中国政权。”他写《苦难辉煌》,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苦苦思索激发了创作灵感,而他的苦苦思索和追寻精神,结成的花朵,回答了“党旗为什么这样红”的时代之问,《苦难辉煌》这本书成了当代青年继承红色基因的宝贵财富之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金一南锲而不舍地苦学苦干 ,使他从一个小工、普通士兵成长为解放军一位文职少将。2006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立二等功,连续三届被评为“国防大学杰出教授”,被国防军事战线评为“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人物”。今年他已经70高龄,仍然在各地普及国防知识,宣讲军事动态、国际形势,受到广大士兵和青年的欢迎、热捧和敬重。

二、一部回答“时代之问”的报告文学巨著

报告文学是艺术化的历史文献,首先要求真实性,然后必须有生动的文学色彩,还要有深刻的思辨。《苦难辉煌》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巨大的正能量以及文字表达的穿透力和震撼人心地鼓动力,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震古烁今、石破天惊的划时代报告文学巨著。 《苦难辉煌》全书527万字,计16章,时间跨度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6年红军完成长征,发生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为止,长达15年(第16章是只是交代前面几章主要历史人物的不同归宿)。全书以红军长征为主轴,包括了酝酿建党、土地革命、蒋介石叛变直至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的长征。在此之前我们在斯诺的《西行漫记》、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中看到两位美国记者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之情和对长征的诗性描述,随后索尔兹伯里亲自走完了长征路,写了长征全过程《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斯诺写作《西行漫记》时,王稼祥要他不要写我们党内的分歧和斗争;索氏写的长征虽然比较详尽,但仅凭采访得到的有限材料,仍然难以看到红军伟大长征的艰难困苦,内外斗争的残酷和复杂。到了新世纪,由于苏共档案的公开,和我国对当时历史的揭秘,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得以重新评价,金一南在创作中大量查阅中外历史档案文献和历史事件中当事人的回忆,资料就更为丰富。他笔下的建党初期和长征的事实就更严谨、更准确,对长征中敌我双方的犬牙交错的态势,对我们党内正确或错误的战略、战术之争,就更清晰;加上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使这本书不论历史真实性、表达的艺术性和历史事件完整性,还是对人物评价的客观性,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作品勾勒出这些重大事件中历史人物深邃的内心世界和独特性格,展现了他们在风云激荡岁月中的迷人风采。

《苦难辉煌》集党史、军史、战争史、革命史于一体,还原历史、澄清谜团、以史为鉴,展现了长征——中共历史上最苦难也最辉煌的岁月。这一部史诗体报告文学可以说回答了“党旗为什么这样红”的时代之问。它是当代中国青年必读的历史教科书和人生教科书,这样厚重、扎实、丰富多彩的报告文学作品,在新时期的历史画廊中也甚为罕见。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要认真学习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历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号召全党要牢记初心,坚定信仰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奋斗。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为培基固本,让共产主义旗帜千秋万代传下去的重大战略决策。

三、长征:铁马冰河 狂飙天落的悲壮史诗

俄国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史诗。他说:“新的世界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内容,自己的形式,自己的史诗。”中国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当代的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美国记者斯诺1936年在保安采访毛泽东之后写道,长征是军事史上的伟大业绩之一。对比红军长征,他评论说,欧洲著名军事统帅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好像只是“一次假日旅行”。《红星照耀中国》(即中文版《西行漫记》)发表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巴巴拉·塔奇说:斯诺的《西行漫记》首次向世界报告了中国红军英勇的长征,首次刻画了共产党的著名人物,……对于本世纪30年代那些惧怕抗击法西斯的人们,是一个有力地鼓舞。”(转引自《史迪威和美国人在中国的经历》)

在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艰苦卓绝的战斗中,红军战士所面临的军事战斗的惨烈和自然条件的恶劣状况,在人类军事史和人类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红军出发时的20.6万人, 在国民党残酷地围追堵截下,到达陕北结束长征时,仅剩下5.7万人,减员14.9万人。平均每300米就有一位战士牺牲,请想一想,这25000里是多么艰难地走过来的。斯诺在听完毛泽东的叙述后,十分感慨地说:“是什么支持他们身经百战,经历封锁、缺盐、饥饿、疾病、瘟疫”,他们是怎么完成这六千英里的历史性长征的?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斯诺在写长征时,只是大略地书写了第五次反围剿、举国大迁移、大渡河英雄、过大草地四个小节,共11200多字。他用诗性的语言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英勇。索尔兹伯里受到斯诺的启发,重走长征路,写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采访健在的当事人、亲历者,并实地考察,补充了更丰富的细节和事实。但是斯诺的遗言:“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全部写下来。”73年以后,金一南将军完成了埃德加·斯诺的心愿,出版了《苦难辉煌》,洋洋500多万字,描绘出了伟大长征的巨幅长卷。《苦难辉煌》在浓墨重彩地谱写了南昌起义的成功和失败之后,从李德的来历及他的“瞎指挥”写起,开始了红军长征起步的艰辛和艰苦的无数次战斗。 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中,蒋介石幻想一举消灭红军,他狂妄宣称:“自古以来,未有流寇成事者。”但是这两次反围剿已经暴露出了反革命阵营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已经预示了反动派失败的必然。 金一南以丰富的史料积累,用“湘江,湘江”“烈火真金”“逐鹿大西南”“苦难辉煌”“大渡河”“阴见多云”“福祸相依”“历史与个人”“狂飙歌”九个乐章,以电影般地视觉画面,谱写了红军长征惊天地、泣鬼神的令人难以想象的苦战史诗。将每一个战役(有时是一场战斗),双方排兵布阵,斗智斗勇;敌人的钩心斗角,我方的争执与统一;战斗的失误与成功,一一写出。其气势与文笔,精彩夺目、扣人心弦。

《苦难辉煌》将我党我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真实地展现出来。将党内极少数变节者和千万战士的勇敢战斗、不怕牺牲鲜明对比,一一复原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与书中的情节共情而生,或拍案叫绝、或扼腕叹息、或长歌当哭,成为一部当代生动活泼、又感人肺腑的大叙事、大纪实的经典文学作品。

《苦难辉煌》以长征为主轴,以红军大会师为结尾,重点写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吴起会师,湘江之战与四渡赤水写得尤为精彩。金一南依据大量考证、调查研究,详尽复现了敌我双方领导层的斗智斗勇,红军战士的勇于献身,敌人的暂时嚣张和我军的最终胜利。其气势之恢宏,描画之精细,剖析之深刻,堪称当今宏大叙事和严肃纪实文学之佼佼者。

正如《西行漫记》最大亮点是向全世界介绍了毛泽东一样,《苦难辉煌》的最核心、最精彩的内容,是在记述党史、军史、战斗史的过程中,鲜明、生动、具体深刻地显示了一个真理: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苦难选择了毛泽东、时代选择了毛泽东、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人民革命领袖不是天生的,是在时代熔炉中鋳成的,是在苦难艰险中磨炼出来的,是在大浪淘沙中涤荡出来的。金一南所说:“中国共产党从边缘性的力量,从中国政治舞台的边缘,走到东方政治舞台的中心,靠的是领袖人物的历史自觉与责任担当。”其中毛泽东居功至伟(金一南:《党旗为什么这样红》) 在残酷的阶级斗争中 ,在中国革命斗争的探索中,毛泽东经历多次起落,也曾多次被边缘化,从一九二一年建党到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 ,在长达十四年的艰辛过程中,中共也有过多位领导人, 其功过另作评说,但他们探寻中国革命之路历尽曲折和崎岖,付出重大牺牲,曾经碰得头破血流。到了长征这个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在历史性的遵义会上,党终于认定了、选择了毛泽东这位领袖,后来也得到共产国际认可。这是中共之幸,是中国人民之幸,是中国历史之幸。

“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的路线”“党必须绝对领导军队”“支部建在连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等,这些名句名言,哪一个不是毛泽东首先提出来的?哪一个阶段不是因此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使我们党和人民军队一天天走向胜利。在长征中,最难得的是毛泽东和他的亲密战友周恩来、朱德三位巨人的和谐合作,还有张闻天、王稼祥、董必武、刘伯承、陈毅、彭德怀、聂荣臻、徐向前等一批领导人及著名军事将领的辅佐支持,初步形成了一个无坚不摧的、钢铁一样的领导集体。上述这些不争的事实,在《苦难辉煌》中是以具体可感的文学的可读性和视觉的形象性呈现出来。以五次反围剿为例,《苦难辉煌》详细地写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起起伏伏,在那个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下,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决定突围。1934年4月,在广昌决定突围时,毛泽东还不是书记,不能参加决策会议。1934年11月 ,红都瑞金陷落,红军从宁都突围开始长征时,毛泽东还没有进入领导层。最高“三人团”错误的指挥致使湘江之战,中央红军86000多人损失过半。1934年12月艰难渡过湘江,红军在极其危难之中,于1935年1月15日召开了遵义会议, 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从此,我们党才有了真正指引方向的伟大舵手。在此后毛泽东利用敌人内部派系斗争——中央军和地方军各自为政,或个人恩怨,还有各为其主的错综复杂关系,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指挥红军,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跨越雪山草地,直到1936年4月,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结束。百万装备精良的蒋介石军队溃不成军,损失惨重,使其消灭红军的美梦破灭,表现出毛泽东卓越的军事天才、领导能力,以及愈战愈勇的大无畏精神。历史有幸,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长征精神是我们的党魂、军魂,是中华民族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学者在评选“20世纪影响人类进程的100个大事件”时,长征就名列其中。因为世界已经认识到,在推动社会大变革、在克服大自然的困难面前,长征是不可替代的丰碑;在人类战争史上也是以弱胜强的伟大传奇和壮丽史诗。金一南以自己的努力,撰写出以长征为主轴的《苦难辉煌》,赓续、丰富,不可替代的丰碑,是新时代报告文学不可多得的一部珍贵著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原点,将产生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我要向青年推荐这部以长征为主题的《苦难辉煌》。 金一南这部力作作为一部新时代的报告文学,在写作范式的突破与创新方面,也是大可称道的,作者驾驭宏大历史题材的能力,写作结构的精心设计,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和形象描绘 生动、鲜明、独特的文学表达能力,以及尖锐深刻、鞭辟入里的时局分析,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论,在报告文学中,堪为上乘,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限于篇幅不一一赘述。读者在阅读中, 自会吸取其精神营养,品尝其美学价值和艺术含蕴。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斯诺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浅析如何写好报告文学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