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1-03-25刘爱兰

鄂州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化学情境

刘爱兰

(鄂州职业大学中职学院,湖北 鄂州 436099)

为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印发的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明确要求,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018年7月4日,教育部党组又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1]

现在学校里由于学习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价值观念的多元发展,学习竞争愈来愈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已成为学校教育极为关注的大事情,[2]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赋予的任务。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2]其首要任务,就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健康成长;另外,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学习与生活的质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基于所有学生成长发展的必需。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的形成时期,有了正确的“三观”,才能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有适当的认识,采取适当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因此,“三观”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关系到心理是否健康发展。

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适应社会有很大的作用;也能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有重要差异,但是两者也有密切联系);还能保证学生正常健康的成长。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如果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就能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应遵循教育性、发展性、预防性、协同性等原则。在化学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在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因此,“渗透”要讲究两个原则:首先,要适时。化学课程中蕴含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去寻找合理的切入点,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和教学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自然融合。其次,要适度。在化学课堂上,学生最主要的目标是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化学技能,教师应该时刻把握教学的主线。[3]

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很多,例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针对学生成长中的困惑,给予有效指导。主要的教育与辅导内容一般有人格辅导、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生涯辅导,其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德、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同时,还有时间上的优势,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全方位的展开,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困扰,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这是心理辅导重要的资源,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应该发掘这一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2]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教师要善用激励,挖掘学生潜能,做好初中化学与中职医用化学基础教学的衔接,应利用中职新生的新奇感,调动他们积极、广泛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感受化学世界的多姿多彩、体会“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的同时,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应注意从学生已知的化学知识出发,例如:中职第一次化学课可以利用初中所学的有关化学知识,引入几个趣味小实验“白纸显字”(用碱液喷雾使酚酞变红显示“好好学习” )、“玻棒点灯”、“水中火花”、“白花变彩花”、“鸡蛋游泳”等等,让学生回忆、思考分析其原理。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初中化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又如学习“钠”时,可先提出问题:大家常用什么点火?能不能用水点火?吹气能否燃火?再演示两个小实验“滴水生火”和“吹气燃火”。学生看到此现象都会很兴奋、渴求“知其所以然”,这就激起了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4]之后,还可以引入“清水巧点酒精灯”、“冰棒点爆竹”等趣味小实验,这样学生知识掌握得牢固,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使学生领略化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和趣味。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关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仅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这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望。[2]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活动应该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问题引起思考,引出要学的知识,借助一定的情境,激发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利用已有的认知能力去同化所学的新知识,进而对新学的内容赋予一定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要明确问题,创设相关情境,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由情境走向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趣味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化学史料、新闻、图片、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用于创设情境。

(二)教师要充分挖掘化学教材

在化学教科书中,蕴含着很多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自然切入,而不是生硬的添加,就能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氧化”与“还原”等概念时,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使学生理解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又如: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所得到的产物不同、乙醇在不同条件下所发生的氧化反应和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的脱水反应 (产物不同),这都是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通过 PH试纸的颜色变化来判断,这是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不同,这是量变与质变的规律;还可以通过苯酚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对学生进行共性和个性关系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分子里原子团之间会相互影响,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等等。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了解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可以通过介绍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还有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等,其成功的背后都表现出不折不挠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介绍:大气污染物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酸雨的形成及危害、臭氧层能起到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影响,空洞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氟氯烃或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等等,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也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

化学教材中,许多知识点都蕴涵着人生哲理,在教学中加以引申就能引导学生正确地待人处事,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4]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理性地思考,让学生学会科学全面的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的现象多种多样,能全方位刺激大脑,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需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培养学生严谨和细致的心理品质

化学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并形成化学知识。规范操作是保证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严谨和细致的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演示实验必须规范,这是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可将一些较安全的演示实验交给学生做,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上台操作时,必须提醒其余同学认真观察其操作是否规范,这样既能使全班同学掌握实验操作,又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严谨和细致的心理品质。

2.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实验,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团结的重要性,在集体中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善于与他人合作,逐步培养学生团结、友善、友爱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知难而进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是否成功会受到药品、仪器、反应条件的控制、操作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与预期的正常现象不相符合的异常现象,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个时 机,向学生讲明具体情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实践意识,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把较难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以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

化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的魅力就是实验。利用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知难而进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品格有着巨大作用。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激发学习的愿望”。教师应致力于教好每一个学生,使其获得成功。在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知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很多,例如:学生回答的问题是正确的、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等等;又如,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规范摆放、实验的正确操作、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结论的发现等等,都能成为成功的一次表现。因此,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学生),让他们都能获得成功,在成功中体验欢乐、得到满足,提高自信心,进而获得奋发向上的动力。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要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以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以鼓励,还要特别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久而久之,就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结语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能,展现每个学生人格上的优越之处,培养学生向上向善的愿望与意志、求新求异的创造欲望、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有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尽可能得到全面发展。[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它更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通过各学科内容的渗透来实现,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化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