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大学日语的教学途径
2021-03-25陈丽
陈 丽
(大连外国语大学 日本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视角不同,定义也不同,但是,普遍同意“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根据交际情境的要求在跨文化交际互动的过程中展现出跨文化敏感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以获得得体、有效的预期交际结果。”[1]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往来越来越多,无论国家还是个人,跨文化交际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环境。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敏感性、沟通技巧和技能以及交际行为的灵活性决定了交际的效果。对日语学习者来说,为了毕业后更快速地适应工作,应该在本科的日语学习中融入文化的学习,并把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实践并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能力,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的语用目标。目前日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有研究者进行了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卷调查,从“分析结果中可看出,日语专业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折射出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充分说明了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提高高等学校日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一、跨文化交际与日语学习、日语教学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的日语人才的主要工作是阅读文献,翻译资料,真正与日本人打交道的机会很少,但21世纪全球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使中日交流日益频繁,大多日语人才都活跃在中日交流的舞台上,也就是说,经常和日本人面对面打交道,这对日语学习和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
1.跨文化交际对学生自身的重要性
学习日语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日本文化的过程,如果不了解日本社会,日本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就不能真正掌握日语,因此,在日语的学习中,要有机地融入文化的学习。英国语言学家詹妮·托马斯(Jenny Tomas)提出了“语用失误”概念,即指在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像语法失误一样被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3]托马斯的这一理论足以说明,交流双方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重视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所以,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学习中,要注意提高对目的语国家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尊重和包容能力,拥有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并在交际的过程中,做到得体与妥当,这样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交流。
2.跨文化交际对日语教学的意义
长期以来,传统的日语教学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本身的技能,即强调语音、语法、词汇的练习和掌握,而对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致使日语学习者即使能够使用正确的日语表达,但却未必能与对方达到真正的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全球化的背景对高校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实际能力的培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和惯例,同时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日语专业,需要学生拥有跨文化知识,能够理解中日文化差异,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在高校日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融入能够提升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有效应对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需求。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和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的人顺畅沟通,从而适应全球化趋势,提高服务国家的本领。
二、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 拓宽大学日语教学途径
跨文化交际一直是外语教师研究的对象。《共同学习的原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探索日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一文提出了以共同学习的方式来培养既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又具备合作精神和技巧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其十分重大的社会意义。《现代日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研究》一文提出现代日语教学应以中日文化差异为出发点,广泛进行世界观、价值观差异,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及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努力使学生形成对日本文化持有的积极理解的态度,培养学生进行中日跨文化交际的适应能力和技能。
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多方面构成,如意识、知识、态度(包括尊重、 开明、好奇与发现等)、动机(包括意图、需要和动力等)、认知、感情、心理调适、沟通技巧(言语和非言语)、技能、行为等。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重点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并提高其跨文化交际技能。
1.课堂上融入文化背景知识, 提升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基础的日语词汇、语法、篇章段落的同时,要导入文化讲解内容,适当提高文化教学比例。如,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对比。介绍日本文化的同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具体地说,教师可结合课文, 简要地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并进行对比,如讲到东山魁夷的《一枚の葉》 时,作者从一片叶子,谈到人的生死轮回,在这里可以对中日的生死观进行对比,日本文化中,把死亡看作一种美和荣誉,所以喜欢樱花的一夜凋零,有武士道精神,每年自杀率居高不下。日语中有“心中”“無理心中”之类的词汇,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描写死亡,以及自杀的作品。认为死有些神圣, 那或许是一个人最纯净的时刻。而很多中国人认为, 死亡是不幸的、晦气的, 不愿面对。中国人认为“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认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会用“归西”“撒手人寰”等词语来替代“死亡”这个词语。通过这些文化对比,学生不但了解了文化背景知识,而且在日后的自主学习中,也会注意语言以及现象背后的文化知识,从而培养了跨文化意识。
2.树立平等包容的文化观, 提升跨文化敏感性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偏见。不能让学生在接触日本文化时,忽略甚至否定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要使学生在正确的文化理念下,认识到文化的多元性,形成包容的态度,以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去学习,学好日语,进而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敏感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中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中日文化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如,同是茶文化,中国人讲究品茶,重视茶叶的种类,制作工艺,水的选择,冲泡方式和味道,看重的是茶叶本身,而日本的茶文化,重视的是品茶时的心态,礼仪,艺术,习俗,情趣等,追求“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学生应了解两国茶文化的异同,并在交际中,按照入乡随俗的原则,适时适地展现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利用多种形式和资源, 提高跨文化技能
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很多,其中自觉对比教学法较有代表意义。借助语言、文化和思维三者之间的对比讲解,以达到让学生进行文化背景迁移,思维转化之目的,进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学习的顺利进行。实际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搭配使用,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现代社会信息发达,手机、电脑以及各种APP给外语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积极主动地探索文化差异,并积累文化知识。比如看日剧、动漫、综艺节目,体验原汁原味的日语,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增进跨文化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和日本老师、日本留学生交往,在实践中学习日语,逐步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结 语
一种语言是其文化的载体, 而其文化又是那种语言的内涵, 二者共生共存, 难以分割。因此, 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语言的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有效结合, 教师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 来探讨各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吸收跨文化知识, 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升其跨文化的敏感度, 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