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解读、生成逻辑及时代价值*
2021-03-25张青兰林开蕾
张青兰 林开蕾
(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对建党精神的内涵、地位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提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它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的逻辑和历史起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性质宗旨,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当前,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了解其生成理路,明确其时代价值,可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解读
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实践的精神结晶,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从内涵上看,伟大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从理想信仰、行为遵循、崇高情怀、道德品格四个方面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建党实践中所展现的精神品质,它们仿若一根红线,彰显于党的百年历程之中,并以其为源头不断开掘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活水,犹如一盏明灯,在百年的峥嵘岁月中熠熠生辉,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前行的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发展的灵魂和旗帜。
第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所谓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科学理论。自传入中国之日起,在与当时各类思潮、各种主义的辩论和斗争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性越辩越明,越斗越勇,始终绽放的真理性的光辉,向人们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从而让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听到了“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看到了“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魅力,认清了“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从而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建党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武器,不断发展、壮大自身。所谓坚守理想,就是要坚守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和旗帜,没有凝结着全党意志的伟大理想,那么政党就犹如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与向心力。在指导中国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所背负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从而树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并将其贯彻于建党实践的全过程中,以此作为全党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坚持真理,就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立场的持之以恒,意味着要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全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坚守理想,即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选择,是对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呈现出的不同具体理想的坚守。真理与理想,它们属于信仰层面的内容,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和命脉,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披荆斩棘、开辟伟大辉煌、取得伟大成就的精神支撑。
第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溯源于嘉兴南湖,成长于中国革命、改革与建设的过程,赓续于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所谓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近代中国,列强入侵使得国家和民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人民的生命安全时刻遭受威胁。为挽救民族危机,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现状,不同的阶级积极探索救国真理,尝试不同的救国方案。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改良主义、资本主义等分别进行了不同的努力,但却仍然未能改变这一现状,究其原因则在于它们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缺乏与民众的紧密联系,从而未能够得到人民的信赖与支持。为完成拯救民族危亡、改变国家命运、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性任务,一批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熏陶的先驱们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继而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伟大实践必然孕育伟大精神,在建党的过程中,初心和使命始终作为激励中国共产党员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促使着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一次又一次地克服艰难险阻,突破一层又一层的严峻考验,从而形成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这一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使命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行为遵循,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质内核和根本所在。
第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奋斗史,有奋斗就必然伴随着牺牲与斗争。作为百年奋斗史的源头,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性过程,更是需要奋斗,同时也遭遇更多艰难险阻、经历重重生死考验,付出惨烈代价,才能完成的。所谓不怕牺牲,是指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牺牲自身生命来成就正义事业的献身精神。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建党的过程是披荆斩棘的历程,不但面临着帝国主义列强、反动军阀政府迫害的威胁,还面临着被逮捕、被杀害的危险,然而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从未退缩,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面对一切艰难险阻,以血肉之躯成就建党伟业。所谓英勇斗争,就是勇往直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它熔铸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在建党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自觉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伟大特征,坚决与一切反动势力作斗争,不畏强暴、不惧风险,没有妥协,只有战斗,以英勇斗争精神摹画一幅“建伟业”的壮阔画卷。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不屈不挠的拼搏意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以及攻坚克难、无所畏惧的必胜信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品格特征,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
第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对党忠诚,就是要对党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根本宗旨和理论信仰的忠诚,这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来源。在建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不畏强暴,用实际行动践诺着党旗下的誓言,从而使得当时的那艘红船,始终载着国家和人民的希望,在风雨之中依然笔直向前。不负人民,就是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始终与人民同心同向同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整个建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就是对这一价值目标的成功实践。同时从创建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便自觉把“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其目的就在于消除社会的不平等,改善人民生存境遇。解读百年大党成功的密码,关键在于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集中表达了我党赤胆忠心、立党为公、情系人民的政治品质和道德优势,凸显了党的高尚品德和人民情怀,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道德底蕴。
伟大建党精神四个方面内容虽有所侧重,但又互相联系,层层递进,有着严谨的内在逻辑。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精神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是其他精神形成的思想之基与信仰之源;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精神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奋斗指向,是其他精神发展的价值指引与动力之源;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质,是其他精神践行的实践要求与行动自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底色,是其他精神实现的现实基础与必然要求。科学的真理与伟大的理想必然指向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然而初心和使命的实现对于主体的精神觉悟、道德情感等有着严格的要求,而这些科学真理、伟大理想、初心使命对主体的精神特质、道德品质等具有重大的指引、涵养作用,因此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精神是实践的产物,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必然孕育伟大的精神;精神是历史文化的时代精华,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必然烙印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精神是理论的集中反映,是理论土壤上盛开的美丽花朵,伟大精神的生成必然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情感品行、道德践履和实践经验的高度凝练与升华,只有充分挖掘其背后的生成逻辑,才能从根本上抓住并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价值意蕴。
(一)理论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传承与升华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详细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是什么、为何存在以及如何构建等基本问题。同时也对无产阶级政党性质、指导理论、基本纲领、组织原则等思想进行了一一阐述,这些思想对于当时共产党的先驱们进行建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所蕴含的科学精神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
第一,关于政党的性质问题。建党的首要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作为阶级斗争的产物,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特征,决定着政党的性质、宗旨等根本性问题。而无产阶级政党是以工人阶级利益为基础的政党,其性质与资产阶级政党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这体现为:首先无产阶级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3页。,始终致力于为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其次,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宗旨。“两个绝大多数”表明无产阶级政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其主张是最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再次,“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3)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32页。,表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理论以及实践上应始终保持先锋队性质,同时要牢牢把握国家事业的领导权。这些关于党的性质的相关论述,其精神内核凝练起来就是一句话,无产阶级政党要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谋利益,为广大人民谋幸福,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初心和使命所在。
第二,关于政党的指导思想问题。党的指导思想问题是政党建设的基础性问题,关乎到政党的生死存亡与前途命运。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便指出“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页。,同时,列宁也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5)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11页。,这些说明了科学理论的极端重要性。无产阶级政党作为由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部分所构成的政党,必须以科学的原理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从而保证自身历史使命的实现。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是对“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4页。,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从而始终确保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先进性,并以此来凝心聚力。
第三,关于政党的基本纲领问题。一个原则性的纲领是“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55页。,政党的基本纲领作为全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思想行动指南,它规定着政党政治斗争的目标及实现策略,集中反映了政党所属阶级的根本利益,其规定是政党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政党基本纲领的问题上,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近期目标是“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3页。,然后在“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21页。,完成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最后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列宁指出“我们不应该指望直接采用共产主义的过渡方法”(10)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1页。,从中可以得知,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纲领理应包含现实要求与理想需求,在内容上体现为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产主义三个方面,而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全党成员毕生追求的共同理想和真挚信仰,始终是推动无产阶级政党前进的动力源泉。
此外,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党的思想还包含建党原则、政治斗争策略、政党组织形式等内容。然而必须明确的是这一思想并非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实践理论。伟大思想必然孕育于伟大斗争,而斗争总是伴随着牺牲。思想的每一条实践经验背后蕴含着无数革命先辈的汗水与鲜血,理论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一个斗争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建党实践过程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党思想的指导,而从建党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伟大建党精神,更是对这一思想的自觉扩充与贯通,是这一思想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核的深刻延伸与传承升华。
(二)历史文化逻辑: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从狭义层面来说,精神作为思想意识内涵,从属于文化范畴。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以独有的魅力发挥着纽带作用,将中华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深刻烙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继承与创新,其丰富内涵都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思想源泉。
第一,重仁讲义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德目内容,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内蕴耦合,“仁”和“义”作为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中的最高层次要求,深刻烙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其中“仁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性的至高境界,是一种以“善”为价值取向、主张追求超拔的道德自我,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情趣和高尚情怀。“仁爱”即爱人,从爱己到“泛爱众”再到“民胞物与”,凸显了推己及人的大爱胸怀,彰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品质。而“重义”向来是中华民族推崇的高尚品格,既讲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义,又重视“朋友,以义合者”的友情之义,是一种勇于担当,慷慨仗义的道德品格。在建党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以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谋独立为价值取向投身于中国革命之中。从奏响“青春中华创造”的号角,再到“开创出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追求,先驱们身先士卒,舍身忘死,用行动彰显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品德操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杀身以成仁”“舍身取义”的勇敢气魄,是对仁爱重义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诠释和自觉践行。
第二,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系之源。在中国传统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里,个体的利益是与整个家族、民族的利益紧密相连,个体的单纯爱国行为与热爱祖国的整体精神向度相互呼应,构成了“家国同构”“家国天下”的思想观念,从而将整个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在建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表现出的迎难而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无畏精神就是对这一思想观念的集中展现。据不完全统计,在1921年到1949年期间,牺牲的并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达370万人(11)人民日报评论部:《忠诚和信仰是具体的实践的》,《人民日报》2019年3月9日,第9版。,“大凡新命之诞生,新运之创造,必经一番苦痛为之代价”(12)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54页。,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的危难时刻,先驱们自觉背负拯救民族危机、改变国家命运、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一路以来,他们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而激励他们勇往直前,不畏生死的动力就是背后浓厚的爱国情怀。
第三,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品性特质,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宝贵品质。精神是在实践中砥砺和淬炼而来,而奋斗作为强有力的实践形式,是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动力源泉。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的历史,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以奋斗的姿态砥砺前行,将奋斗内化为精神品格,凝聚成磅礴力量,汇集成精神的万里长城,而伟大建党精神正是这一奋斗精神的自觉传承与丰富延续。从“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个人德性,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自强品质,再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奋斗一词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呈现不同的话语表达,但仔细回溯和探究这些话语的历史展开和演化图景,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虽然是基于时代背景和政治主题的不断变化而呈现出一种动态调整,但它们只是用不同的话语呈现出敢于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样貌,在价值意涵和本质内容是一致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50余人到95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来源于奋斗,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这些奋斗实践经验的升华,是从奋斗中孕育出来,并且在奋斗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伟大精神。
(三)实践逻辑:是对建党实践经验的生动总结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5页。,社会实践是一切精神现象孕育和产生的最终根源。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建党的实践之中,是建党实践经验以精神样态的现实呈现。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早期宣传活动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前提。五四运动后,中国涌现出大量新思潮。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的新思潮先后出现400多种,为改造社会,探求中国道路的新方案,诸多学说流派争鸣斗胜,一时间乱花渐欲迷人眼。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希望的曙光,用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吸引着中国进步青年自觉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通过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同时,李达、杨匏安等进步青年,先后发表文章,翻译著作,有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此后以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加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行列,并自觉在《新青年》《湘江评论》《觉悟》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更加系统化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然而,“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遇到的质疑,而马克思主义在这场争论中越辩越明,向人们证明了它是能够引领中国走向光明的科学理论。
第二,五四爱国运动及早期的工人运动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催化剂。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完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它使得民族意识得以觉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得到传播,同时为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当时北京大学学生在天安门举行学界大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这一举动迅速得到全国各地学生的声援和社会舆论的支持。这场爱国运动席卷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产生许多悲惨动人的伟大故事,唤起了中国人民隐藏在血脉基因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起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奋斗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正是由于这一次的觉醒和激励,在之后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里,中国人民呈现出大无畏的勇敢气魄和高度的革命热情,坚决与一切反动势力进行彻底的斗争。
第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关键。随着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也被提上了日程。从1920年2月李大钊和陈独秀进行关于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问题的商讨,到同年8月上海《新青年》编辑部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实现从酝酿到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成立。之后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全国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并组织开展早期的各项工作,例如创办理论刊物、宣传和组织工人、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参与实际斗争等等,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同时除了国内各地共产组织的蓬勃发展,国外早期共产组织也相继建立。从1920年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到1921年的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再到1922年的旅德共产党早期组织以及同年6月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成立等等,各国的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不约而同地在工厂、学校等华工和学生勤工俭学较为集中的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理念以及建立党团组织。早期共产组织的发展引起了帝国主义者和封建军阀的极端恐惧,他们通过加上“过激主义”等虚假罪名、通过查封报刊、抓捕先进人士等方式对组织的发展进行竭力阻止,然而这些共产党的先驱们从未退缩,不怕牺牲,坚持斗争,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构筑了一道道靓丽的精神景观,凝聚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作为内源性动力,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作为共产党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信仰,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品格特征,其价值意蕴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并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的呈现。
(一)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是孕育新的伟大精神的源泉活水。
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筑起一座座精神丰碑,这些具体的精神标识串联起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接续奋斗,鼓舞着共产党人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奉献终身。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和本,伟大建党精神宛如鲜活生动的历史链条,将一系列精神串联起来,犹如一颗大树,在中国大地上结出各种丰硕的精神果实。从具体形态上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改革创新精神、再到如今新时代的伟大奋斗精神,基于不同历史语境和实践场域形成的精神样态的内涵虽有差异,但其核心要义相互贯通,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形态和生动诠释。从本质内容上看,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信仰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也是整个共产党的政治灵魂和各类精神构筑的根本所在;初心与使命的奋斗主题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核,熔铸于其他精神的形成过程;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品格特质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贯穿于其他精神的发展之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立场与情怀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道德底蕴,坚守于其他精神的弘扬之中。简言之,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行为原则、政治品格的集中概括,也是呈现和描述其他精神形态发展脉络的“红线”。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以继往开来的勇气开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宏伟目标催人奋进,但目标的实现需要更为艰苦的奋斗、需要更加强有力的精神,这也意味着对党的精神样态的发展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而精神作为个人进行交往的必要条件,“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一个有联系的交往形式的序列”(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75页。,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新时代的伟大精神既是对以往精神形态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样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伟大建党精神持续地为一个个具体的精神样态注入生机活力,奠定了新时代精神样态的基调。一方面它丰富的内涵包含着新的伟大精神构筑应遵循的根本原则、精神品格、实践要求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它鲜明的品格特征要求新时期伟大精神应遵循革命性与斗争性相统一、创造性与实践性相契合、先进性与科学性相一致、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相结合、整体性与一惯性相融通的构筑原则,是新时代伟大精神孕育的基础。
(二)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共产党特质的生动写照,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强党的重要法宝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光辉百年历史的全面总结,其内容蕴含着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最高理想和价值目标,是对共产党特质的生动写照。一是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特质。“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造的历史”(1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党建》2021年第4期,第7—8页。,始终保持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和科学信仰的坚定性既是对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自觉贯彻,也是党最强大的思想优势。二是初衷不变、本色依旧的特质。从建党的初衷到如今的中国梦,从红船建党到百年诞辰,从屈辱被奴役到富国强国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着初心,不忘来时路,奋斗为华夏。三是意志坚定、素质过硬的特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际,方见真挚情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水深火热的近代社会,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让党遭遇众多艰难险阻,但也赋予了其顽强的意志和过硬的素质,铸就了党敢于牺牲、敢于斗争的优良作风,从而使其能在各种风险挑战中赢得优势、赢取未来。四是赤胆忠心、人民至上的特质。忠诚源于热爱,并在实践中得以锤炼。正是由于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才会涌现出一大批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才会有如今强大的中国共产党。同时,人民立场是共产党最根本的立场,百年历史图景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着“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时代之问,始终坚持把“人民至上”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根本价值取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党的建设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如今“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17)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党建》2021年第4期,第9页。,因而全党要自觉坚持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时刻擦拭思想上的灰尘,保持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性,保持党的思想理论的先进性和健康身躯的纯洁性。在党内,通过坚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推动全党更加自觉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通过坚持弘扬优良作风,加强党员素质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坚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根除腐败顽疾,永葆党的纯洁性。在全面开启社会化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必然要求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带领中国人民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行。要求党能够守住初心,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人民立场,在实践中淬炼党性,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三)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共产党前进的精神动力,是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处在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8)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526页。.。这一立足于国际发展变化与我国发展实际且具备全新性、准确性以及全面性的科学研判,标志着国际格局的变化调整、全球治理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新态势等。“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在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对当今世界格局具有前瞻性与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判断,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与世界将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面临着碰撞与融合,进一步推进国际秩序的调整与重构。在这个深刻变化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各种风险与挑战。例如在国际上,除了经济中心、政治格局、国际力量等方面的变动使得整个国际形势变得扑朔迷离,其他诸如科技进步带来的不确定性、人口结构的改变、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多边体系的裂变与重构等也必然会引起各国之间价值观念、政治理念的变动。同时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的日益凸显进一步引起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动,这些都会反映在国与国之间日益频繁的思想文化交流上,而在频繁的思想文化交流中,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趁机凭借着经济技术优势,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打着文化交流的旗号,借助各种文化产品与技术支援,以不易被人察觉的隐性方式与刻意的片面叙事,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输出,潜移默化改变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从而达到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文化价值的认同。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体制的深刻变革必然会引发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从而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取向的多样化。除此之外,还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疫情的反复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等等不可避免地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造成情绪的不稳定甚至行为失常。
“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就越充满风险挑战”(19)习近平:《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月9日,第2版。,就越需要伟大的精神来整合、引领人们的思想观念,从而凝聚价值共识,汇聚奋进力量,以此不断取得斗争的新胜利,打开事业的新格局。作为中国共产党奋发向前的精神动力,伟大建党精神集中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共同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将整个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紧紧凝结在一起,共筑党的事业发展进步的巍巍大厦。如今中国的发展正逐步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复杂化的风险挑战,因此更需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此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在未来发展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