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星分期论治肾虚血瘀型崩漏经验浅析
2021-03-25张兵丁怡刘金星
张兵,丁怡,刘金星*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1 崩漏的病机
崩漏是指妇女在非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1]。崩漏的发生以青春期、围绝经期多见。古籍中对崩漏多有记载,其首见于《素问·阴阳别论篇》:“阴虚阳搏谓之崩”。认为阴血不足,阳气亢盛,迫血妄行故成崩。崩漏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肾虚,肾气不固(肾气含肾阴肾阳),固摄无权,阴虚失守,冲任不能约制经血所致。本研究进一步提出崩漏的发生以肾虚血瘀为多见。肾精充足则气血化生有源,气血和顺,血充气足则血脉流通,脏腑组织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因青春期先天肾气不足,天癸初盛;围绝经期肾气渐衰,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肾气亏虚,封藏失职,冲任不固,经血妄行,久积胞宫而成瘀。瘀血阻滞,离经之血妄行而成崩漏。《诸病源侯论》中云:“崩而内有瘀血,故时崩时止,淋漓不断。” 唐容川的《血证论》中亦云:“女子胞中之血,每月一换,除旧生新,旧血即瘀血,次血不去,便阻化机,……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故我们认为肾虚是造成崩漏的主要原因,瘀血是肾虚的病理产物,二者相互影响导致崩漏久发不愈。
2 崩漏的辩证治疗
《丹溪心法附余》中提出:“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后世医家根据其总结出崩漏“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刘老强调治疗崩漏时应根据病机辩识主证,不宜简单从现证求因,按标证单一地固气摄血或炭剂涩血是艰以获效的。故本研究提出崩漏在出血急性期以止血为先,非急性期固本与止血并进,血止以后应补肾(肾阴肾阳)固本,调整月经周期。对青春期、育龄期的患者通过月经周期的调整以恢复正常排卵,对围绝经期患者则是预防崩漏复发。
2.1 出血期
出血期系因瘀血阻滞,冲任不固,子宫疏泄失常,离经之血妄行所致。根据临床表现又将其分为出血急性期和非急性期,二者选方用药有所差距。按照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高低、患者临床表现,将内膜薄于0.6 cm或血红蛋白低于120 g/L,出现全身乏力、头晕眼花、心慌心悸等贫血现象的患者归为出血急性期;将内膜厚于0.8 cm,血红蛋白正常范围,未出现明显贫血现象的患者归为出血非急性期。
急性期以止血为先,重用止血药,配伍少许活血行气化瘀药。因单纯使用止血药,瘀血难除,崩漏不止,故治疗上以固涩为主,化瘀为辅,涩中有通,旧血去新血生。自拟固冲止血汤加减治疗,方药如下:花蕊石30 g、盐续断15 g、墨旱莲18 g、女贞子12 g、五味子12 g、蒲黄炭15 g(包煎)、三七粉3 g(冲服)、茜草炭15 g、海螵蛸15 g、远志9 g、绵马贯众炭30 g、芥穗炭6 g、升麻6 g、炒白术15 g、炙黄芪30 g、党参30 g。方中重用绵马贯众炭、花蕊石为君药,收敛止血兼能化瘀;以海螵蛸、五味子、蒲黄炭、茜草炭为臣药,诸药炭用配合君药以增强收敛止血之效,其中海螵蛸和五味子亦有补益肝肾之效;芥穗炭入血分,引血归经,可去血中之热寒,为止血之妙药,亦为臣药。三七粉化瘀以止血,墨旱莲凉血止血,升麻补气升提止血,为佐药;续断、远志补肾益精,益母草补血调经,恢复已失的精血;白术、黄芪、党参大补脾气,防止诸药寒凉太过,碍伤脾胃;诸者相配,涩中有补,补中有行,以达止血而不留瘀之效。《傅青主女科》曰 “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故本研究采用的方剂中多用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等药滋补肝肾之阴以固本[2]。
非急性期治疗上应该先以剥脱过厚的子宫内膜为主,活血化瘀以止血,不因月经淋漓不尽而滥用止血药物,以免闭门留寇,加重血瘀之患。常以自拟方活血汤加减治疗,方药如下:益母草15 g、炒枳壳12 g、醋香附12 g、乌药9 g、川牛膝15 g、土鳖虫9 g、三棱12 g、莪术12 g、红花12 g、炒桃仁12 g、川芎12 g、白芍12 g、当归12 g、熟地黄12 g。活血汤是根据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而成,当归补血活血,熟地黄补血益阴,白芍养血调经,川芎行气活血,益母草活血调经,五药相合,动静相伍,补调结合,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桃仁、红花亦入血分而活血逐瘀;三棱、莪术偏活血以行气,麸炒枳壳、醋香附偏行气以活血,所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川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乌药补肾益精血。为防止流血过多,进一步耗伤精血,损伤肾精,治疗时可加枸杞子、菟丝子以补肾益精;或加杜仲、续断、巴戟天以温补肾阳;或加熟地黄、女贞子、山茱萸以滋肾益阴。
2.2 血止期
血止之后,强调辩证求因,补肾调经为关键。正如《景岳全书》中说:“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根据肾-天癸-冲任-胞宫的生殖轴理念,选用自拟方补肾养精汤加减治疗,全方由熟地黄、川芎、白芍、当归、益母草、盐知母、炙淫羊藿、党参、麸炒枳壳、醋香附、川牛膝、盐车前子、制五味子、覆盆子、枸杞子、菟丝子组成。经前期阴盛阳生,重用炙淫羊藿、加肉桂等药,治以温补肾阳,调经固冲为主;行经期血海满溢,方中重用益母草、当归、醋香附,治以行气活血,调经固冲为主;经后期血海空虚,重用覆盆子、五味子、熟地黄等药,治以滋肾益阴,调补精血为主;经间期重阴转阳,重用麸炒枳壳、枸杞子、菟丝子,治以调补肾阴肾阳为主。并依据患者临床表现的不同,合理加减药物,如因失血过多、气血虚弱时,可重用党参、山药、白术、熟地等健脾养血之品;如兼有阴虚血热之象者,可加玄参、丹皮等养阴清热之品;如兼有肝郁化火者,可加黄芩、栀子等清肝泻火之品;如瘀血证较明显者,可加三棱、莪术、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
3 验案举隅
(1)病案1:张某,47岁,公司职员,2018年12月26日初诊,以阴道不规则出血15日未净来就诊。现病史:自述平素月经规律,近一年余因生活、工作压力过大导致月经紊乱,30~34 d一行,淋漓10~20 d方净,量时多时少,色暗红,有血块,伴经行小腹隐痛,经行腰酸痛。于2018年12月11日见阴道不规则流血,时断时续,色暗有块。平日自觉腰酸乏力,头晕耳鸣,纳可眠差,小便频,大便可。舌淡苔白,脉细弱。婚育史:已婚已育,G1L1P1A0,工具避孕。辅助检查:尿妊娠阴性。血常规示Hb为123 g/L。妇科彩超检查示子宫及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内膜厚1.12 cm。妇科检查示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常大,少许暗红色血液自宫腔留出,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及压痛。西医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诊断:崩漏(肾虚血瘀)。治疗:活血化瘀,补肾固冲。给予活血汤7剂,水煎服,日一剂。2019年1月2日二诊:患者服中药3 d后血量增多,现仍有不规则流血,纳眠可,二便调。复查彩超示子宫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内膜厚0.79 cm。予自拟方补肾养精汤加绵马贯众炭18 g、墨旱莲12 g、仙鹤草12 g,7剂,水煎服,日一剂。2019年1月16日三诊:患者服药5剂后血止,自述乏力腰酸较前减轻,下次月经即将来潮,给予补肾养精汤加三棱12 g、莪术12 g、改益母草30 g,7剂,水煎服。后患者定期随访,月经按时来潮,6~7日净。
按:患者以阴道不规则流血15日未净就诊,首先排除先兆流产、器质性病变及异位妊娠可能性。患者围绝经期女性,承受着来自工作与家庭的的双重压力,根据就诊时的表现,刘教授诊断为崩漏(肾虚血瘀证),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剥脱过厚子宫内膜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活血汤全方以活血药物为主,配以行气药物,气行血亦行,兼顾补肾益精,调理冲任。服药后血量增多是子宫内膜剥脱,瘀血自子宫排出的变现,此时止血方有成效。以补肾养精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取其补养肾精,益气生血之力,因仍有阴道流血,恐补益太过,血下不止,故加贯众炭、墨旱莲、仙鹤草少许,以达养血益精,活血止血之效。阴道流血减少后,应及时调整用药,以免血出过多致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血止之后继服中药治疗,采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以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2)病案2:孙某,18岁,学生,2018年09月20日初诊。以月经紊乱6个月余,阴道大量下血5 d就诊。现病史:患者自述12岁月经初潮,近6个月余月经紊乱,26天至2个月一行,月经淋漓十余日方净,色暗红,有血块,伴经行小腹隐痛,腰酸痛。经期需卧床休息,活动时出血尤甚,自服云南白药等止血药物后月经方止。平日自觉全身乏力,腰酸腿软,记忆力偏差,偶感头晕胸闷,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弦细。婚育史:未婚未育,否认性生活史。辅助检查:血常规示Hb为88 gL;妇科彩超检查示子宫内膜偏薄,内膜厚0.44 cm。西医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诊断:崩漏(肾虚血瘀证)。治疗:固冲止血,补肾调经。治疗上给予自拟方固冲止血汤改炙黄芪60 g,加熟地黄30 g、制首乌12g,7付,水煎服。2018年09月27日二诊:服药6剂后月经量较前减少,腰酸较前缓解,仍感头晕乏力,血常规示Hb为106 g/L,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厚约0.53 cm,上方改黄芪60 g,7付,水煎服。2018年10月5日三诊:服药4剂后月经自止,近几日未见阴道流血,头晕乏力较前减轻。给予补肾养精汤7剂,水煎服,日一剂。后患者定期随访,月经按时来潮,5~7日自止。
按:治疗重点以止血为主,因患者正处青春期,肾气尚未充盛,学习压力过大,进一步耗损肾精,治疗时兼以补肾固冲、益气生血,选用止血方并加大炙黄芪用量,补气升提、养血止血,加用熟地、制首乌大补真阴,填精益髓,以资气血生成之源。服药7剂后,流血减少,复查结果亦提示治疗方法是有效的,但青春期崩漏极易复发,不能因流血停止而认为疾病已经得到彻底治疗,崩漏血止之后的治疗更加关键,应该补肾益气,调理月经周期,以免复发。
4 小 结
崩漏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之一,病因病机变化多端,虚实夹杂,病情缠绵难愈。本课题组在总结既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肾虚血瘀是崩漏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B超和实验室结果灵活选取治疗法案。内膜偏薄、血虚症状明显、出血不止或暴崩如注者以止血为先,选用大队止血药配伍少许活血行气之药,治疗上止血不留瘀,止涩不敛邪。漏下不止者或以祛邪为主,或以扶正为先,或攻补兼施。内膜较厚而无血虚症状者以活血为先,剥脱过厚的子宫内膜;出现明显贫血症状者或以养血为主,纠正贫血现象,或者扶正与驱邪共进,活血养血以止血。崩漏患者止血治疗为第一步,后续调经治疗更为关键,切不可单以出血与否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