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

2021-03-25李永红

乡村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乡镇农业

李永红

(昌图县大洼镇政府,辽宁 昌图 11251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也紧随改革脚步。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顺应地方发展实际,优化政策条件,促进农业发展。目前,传统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已难以匹配,因而优化和调整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对此,需结合市场形势,构建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迈进。

1 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农业经济管理,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建设可赋予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活力,切实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根据2015—2019年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走势(见图1)可知,有1 10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连续7年脱贫人数在1 000万人以上。

图1 2015—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走势

目前,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积极促进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保障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可助力农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管理需结合实际,以科学的手段,将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如图2所示,财政支农资金转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进行资源整合,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使农业经济管理有所突破。优化和改善现存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可突出各地区农业发展优势,促进农村资源利用最大化,进而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现象的出现,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保障。农业经济管理需遵循不同地区发展特点,因地制宜,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依据市场动态决定管理方向,并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制定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计划,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图2财政支农资金转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

2 乡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在某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农业发展陷入困境,甚至止步不前。经济管理模式落后是导致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之一,其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在传统经济管理模式下,往往依靠人们主观意识对农作物进行尝试性种植,种植技术含量低,种植方式缺乏科学性,与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需求背道而驰,从而导致乡镇农业发展很难与现代市场融合。此外,农村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缺乏,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缺乏信息整合,不能为农民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因而对农业经济收入影响颇大,未能达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2.2 管理队伍实力薄弱

农村经济管理人员作为农村经济管理实施的主体,本身管理意识薄弱、专业素养较低。加之乡镇组织机构改革措施不完善,造成大量专业管理人才流失。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缺乏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实践证明,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且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管理水平的高低,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水平。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均是通过投票选举决定经济管理人选,由于当前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有限,人员素养参差不齐,某些农民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因此选择中易受主观意识影响,存在一定盲目性,进而导致某些管理人员在其位不谋其职,难以制定出有效的农村经济管理方案。

2.3 管理理念陈旧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由于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及对相关政策的深入理解,很难开展全面有效的管理。加之受传统观念影响,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匮乏,实践能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经济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3.1 创立新型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服务体系

目前,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迫切需要创新,而建立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服务体系是创新的最佳选择,其可以使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形成系统的工作体系,解决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如为农民在农业发展方面排忧解难、提供农业技术支持等,使其遵从国家提倡的新农村建设要求,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达成构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1]。农业经济管理服务体系主要以“服务”为宗旨,而农民作为农业经济的主体,在体系构建过程中相关部门需把为农民服务放在第一位,让农民体会到国家的关心,获得综合性的农业服务。

3.2 加强信息化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应让农业搭上信息化快车得到飞速发展[2]。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方法得到不断创新,促进乡镇农业可持续发展。

3.3 打造农业经济管理团队

新农村建设明确指出要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对此,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响应国家号召,增强自身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如此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形势[3]。为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整体素养,则需扩大农业经济业务,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培训,如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参与论坛交流。就管理人员自身而言,应增强工作意识,牢记工作责任,探寻正确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农业经济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还需与技术人员进行相互配合,通过技术人员对农业实际情况的反馈,了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

3.4 转变管理理念

为打破传统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困境,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其需借助现代化管理知识,树立新的农业发展观,从而形成自觉贯彻落实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与政策的意识,全面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同时,应重视农业经济发展渠道的拓宽,保证农业生产和销售等途径的多样性,实现农业价值最大化。

4 结语

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是农业基层管理的基本构成,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乡镇农业经济管理逐渐走向深化,更具规范性和完整性。对此,应进一步更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提升管理人员素养、转变管理理念等,从而使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打破传统束缚,走向正规化、科学化,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乡镇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