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变“徽京”,错在哪?
2021-03-25刘不成
刘不成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安徽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一份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出具的判决书引发热议,其中“安徽省南京市”的表述又一次将“徽京”梗“点燃”。
就在不久前,马鞍山市发布一则提示,提醒马鞍山市民省外返城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随后附上的一句“特别提醒:南京是省外,要做的”也一石激起千层浪。
其实马鞍山市“特别提醒”也正常,馬鞍山距南京实在太近,高铁往返还不到一个小时,许多马鞍山人又在南京工作。在地理上、心理上,南京反倒比自家省会合肥更亲切。而对于许多其他安徽城市来说,也是如此,也不怪坊间常有“南京是徽京”的戏谈。
说不清的江沪皖
明清是距今最近的两个封建王朝,两代的政治遗产影响至今,当下遇到的许多问题都能从当时找到答案。江沪皖政治区划的纠葛就源于此。
东汉以来,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原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想要实现持续的大一统,必须定都中原,通过政治中心前置,迫使南方物资北移,从而维持庞大的军事存在。朱元璋建明,定都南京,对北方的游牧民族鞭长莫及,虽然有朱棣在燕京坐镇,依然无法提供足够的军事支撑,想要长治久安,必须迁都北京。
即便强势如朱元璋,迁都之计也遭到了重重反对,最后只能作罢。迁都不能成行,只好尽量向北扩张(南)直隶边界,加大南京的战略纵深。于是一个地跨长江淮河,囊括应天、凤阳、苏州、常州等十四府、四直隶州的超巨型直隶省就诞生了。直隶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江苏、安徽以及上海的范围。加上当地物产丰饶,财富云集,可以说是大明王朝的半壁江山。
完成朱元璋迁都大计的是朱棣。北京来的朱棣同南京政治势力没有太多瓜葛,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强行将都城迁往北京,南京降格为陪都,直隶也成了南直隶。改为南直隶后,依然不设承宣布政使司,直接由南京六部管理。明亡清兴,南直隶的价值终于得到体现。南明一度依靠当地强大的军事实力抵御着清军南下。虽然南明政权最终没能同满清实现对峙,但南直隶巨大的体量依然让满清胆寒。
清朝康熙年间,南直隶被一分为二,西部安徽,东部江苏。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安徽布政使司选址未定,依然驻江宁(南京)。所以说南京是徽京,也有历史根据。但分割后的江苏依然体量太大,乾隆皇帝为了制约江苏,别出心裁地在江苏省设置了两个省会,两江总督和江宁布政使驻江宁,江苏巡抚和江苏布政使驻苏州。
一省两布政使的奇特安排自然是出于对江苏地区的忌惮,期望通过人为制造工作纠纷、增加执政难度的方式来降低地方大员的势力,从而平衡地方和中央的关系。到了清末,随着中央朝廷的衰微,江苏地区的离心力开始加强。不过此次问题的核心并不是江苏要闹独立,而是江苏内部的江淮地区要闹独立。江苏省地市经济实力都很雄厚,全想分家单干,中央压不住了。
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状元实业家张謇的提议下,清廷设置江淮省,承接江宁布政使辖区。不过这种分裂时间不久,只过了3个月,就在江苏籍官员的抵制下作废了。
割不断的长三角
光是明清两代江沪皖的政治沿革就已经足够繁杂,如果将时间再往前推,根本就是一笔烂账,理不清。说南京是徽京、说苏州是江苏省会、说马鞍山是南京一个区,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虽然有长江淮河这个天然的分界线,但为了便于控制地方,历朝历代中央朝廷都人为打破地理界限,将根本不搭边的州台府县捏在一起。被强行捏出来的安徽和江苏,只能将错就错。不过好在当地经济体量大,商业活动也十分频繁,所以经济交流总是能打破政治束缚。也就是说,经济上长江下游还是一体化的。
一方面是长江下游在国内的经济比重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却是省内各市平行发展,互不相让。改革开放之后,上海依靠独特的政治优势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相形之下曾经平起平坐的南京、苏州、扬州等市黯然失色。
在一众长江下游城市中,南京向来是非常重要的,自东晋定都以来,一直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在许多时间段内还是中国唯一的政治中心。除东吴外,定都南京的政权或依靠皇位继承,或依靠禅让,都具备中华文化意义上的正统性,加上当地文人云集,文艺作品硕果累累,所以被很多人当作中华文明的正朔所在。就算苏州、徐州等地在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性曾超越过南京,但从以上四个维度综合衡量,还没有哪个城市能够拥有同南京一样的历史地位。
巨量的历史沉淀在改革开放后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南京掉头重启的最大障碍。上世纪90年代,没有历史包袱的苏州、无锡等地迅速同上海对接,连高速都主动修到上海边界。依靠上海经济的溢出效应,苏州、无锡等城市迅速崛起,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而南京在厚重的历史背书下,期望重现往日辉赫,开始依托江苏省的经济体量来打造以自己为中心的经济圈,但收效甚微。
90年代末,认清形势的南京依托从上海外溢的资源奋起直追,着力打造以自己为核心的“一小时都市圈”。所谓“一小时都市圈”是指以主城为核心,周边市县为辐射,通过高铁、高速、地铁联通,能够在一小时左右通达的城市聚合体。马鞍山就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中最重要的一个卫星城。
除马鞍山外,同属安徽的滁州、芜湖、宣城,江苏的镇江、扬州、淮安、金坛、溧阳都加入了该经济圈。凭借自身特点,各个城市承担起了不同的城市任务。其中经济体量较小的滁州和马鞍山依靠地理和房价优势,自然地吸附了众多的南京工作人口。
马鞍山往返南京的交通十分便利,全天数十趟高铁往返,单程只需要十多分钟,就算加上来去车站的时间,效率也高过南京市内的跨区旅行。加上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手机购票、凭身份证乘车,马鞍山同南京之间的跨省旅行实在是便捷得不得了。相比之下,从马鞍山到合肥的高铁却需要两个多小时,合肥的科教文卫又略显存在感不足,所以马鞍山对南京的认同度远远高于自己的省会城市合肥。
行政区划是人为的,但经济交流却是自发的。从南直隶变成安徽、江苏两省,从两省又变成江沪皖三地,滔滔江水从西向东入海,经济洪流却从东而西深入腹地。政治上马鞍山是安徽的,经济上马鞍山同南京又密不可分。放眼来看,南京是不是徽京不重要,马鞍山是不是南京的一个区也不重要,深度融合的长三角才是吸引众多目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