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要有“度”
2021-03-25高正祥
高正祥
记叙文写作要有“度”,有“度”能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情感表达更有力,立意更有深度,构思更新颖,能彰显文章的艺术魅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致。一般来说,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指导学生考虑“度”。
一、发散思维,确定最佳角度
角度可分多种,如选材角度、叙事角度、立意角度等。角度是取材的着眼点和写作的切入点。我们指导学生作文要运用发散思维,精选好的角度,这有利于表情达意,使文章内容新颖不俗。最佳角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独辟蹊径的小角度。角度小能集中笔力,直击目标,把文章写得新、实、深。如《背影》,作者父亲爱子事例不计其数,但作者发散思维,沙里淘金,只选取父亲“背影”这一小角度,通过描写父亲臃肿的体态和系列特征性的动作,表现了父亲在车站买橘的艰难情景,突出舐犊情深。话题作文“阅读”,可理解为“观察”“欣赏”“感悟”“体验”等,此话题内容宽泛,运用发散思维,能缩小题域,可写“阅读”风景,如登山愉悦、观海情趣等;可写“阅读”人生,如欣赏自我、战胜挫折等;也可写“阅读”人物,如阅读母亲、走近名人等,如此一分解就会有最佳角度可选。
二是耳目一新的巧角度。角度巧在作文可正面写,也可侧面写、反面写。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小说没有正面写筑路工人劳动的艰辛,而是通过侧面角度加以表现。风大雪紧,路窄山陡,难于步行,“我”只得到山洞避险。这是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工人战天斗地的精神。在洞中遇到正在守护妹妹的七八岁的成渝,成渝问“我”明天的天气情况,说明他关心工地建设;“我”叫成渝上床睡觉,他摇头,说明他坚守岗位,而这一切无不是受他父母精神的影响。这是用孩子的表现写父母坚守岗位、忘我劳动的精神。还可巧用反面角度,如以“幸运”为题作文,有个学生不正面写“幸运”之事,而是另辟蹊径,写自己是眼睛近视的差生,一直坐教室最后一排。晚自习没法抄黑板上的作业题,下座位去向其他同学“借光”。老师认为违纪被罚到讲台上抄,他感到很“幸运”和满足。文章以不幸写“幸运”,以反写正,呼吁教师要平等待人,立意发人深省。
二、丰富内容,拓展材料广度
有些文章只写一件事不足以表情达意,这就要拓展材料广度,多方精选材料,力求在有限篇幅内传输更有价值而饱满的信息。材料广会使文章内容丰富,异彩纷呈。
一是多方面并列拓展。如散文《我的母亲》,胡适写了自己幼时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的几件事,作者围绕中心,拓展了材料的广度:一是教子。在学习上,她每天早早催“我”起床,穿好衣服上学,背了书才能回家吃早饭。教“我”做人,有次说了句脏话,母亲便重重责罚了“我”。生活上也很关心“我”,有次患眼翳,她为 “我”舔眼疗病。二是待人。大哥吸鸦片,赌博欠债,除夕时讨债人赖着不走,母亲总是想法应对。两个嫂子一生气就板脸并指桑骂槐,母亲不与争执,设法化解。三是对己。无正业的五叔背地说母亲坏话,母亲当面质问,并要他当着众人面认错。以上三个方面或反映她慈爱严格,或显示她隐忍宽容,或表现她直率刚气,让读者全面认识了母亲的形象。作者写出了母亲对“我”形成良好品行的深远影响,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怀念和无比敬爱。
二是穿插相关材料拓展。如刘益善的散文《田野上的白发》,写的是“我”半夜回家看望农村母亲,见到母亲在田埂上用木棒敲击脸盆驱赶偷食秧圃的老鼠。仅写这一事虽能说明母亲辛苦,但还缺乏感染力,作者又插叙了去年父亲病倒后的事。那时母亲既要服侍父亲,每天还要忍着腰疼双膝跪在泥水田里插秧。文章拓展了材料广度,丰富了内容,母亲的辛劳和作者对母亲的疼爱就显得很感人。
三、巧用技法,增加表现力度
就表达效果而言,语言有力度,语句就有艺术张力;全文构思有逻辑力度,内容就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打动读者。怎样才能以力度征服读者呢?其技法很多,这里略谈一二。
一是运用蓄势技法。《阿长与〈山海经〉》,写阿长喜欢“切切察察”以及限制“我”的行动,睡觉时摆“大”字,元旦逼“我”吃福橘,谋害“我”的隐鼠等。作者通过大量细节和情节铺垫蓄势,让我们认识了作者讨厌的饶舌多事、粗俗迷信的阿长后,才开始叙写阿长买绘图《山海经》。“我”很渴望书,书却很难买,而她煞费苦心买到手。她的淳朴、善良和对“我”真挚关心,才如被压下许久的弹簧一样高高地“扬”了起来,“阿长”的慈母情怀便深刻地印在读者记忆里。这是先抑后扬式蓄势,增加了内容表现力度。
二是运用修辞技法。排比、比喻是常用的增加表现力度的方法。如《安塞腰鼓》中写群舞的气势:“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段话排比融入比喻,写出了黄土高原后生们击鼓的急促和舞步的热烈,表现出昂扬的气势。流畅奔放的语言,既增加了语言的气势,也使文采斐然。除此外还可用反复、顶真、设问、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加语言的表达力度。
四、底层钻探,揭示意蕴深度
文章有广度、力度还不够,还应写出深度。这就像打井的钻机,进入土层的深处,才能冒出清甜的水来。文章的深刻意蕴要加以挖掘,主题有深度的文章才能产生感染力。怎样才能增加文章的深度呢,可采取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因到果等方法深层思考,从材料中提炼出有价值有深度的东西来。
如散文《猫》,郑振铎写了三次养猫经历。前两次养的猫,活泼可爱,喜欢逗人玩,爬树,跳墙,扑蝶,捉鼠。但不是暴病而亡,就是被人抱走,心里很酸痛、怅然、愤恨。第三次养猫,是一只流浪花猫,样貌难看,也不活泼,整天慵懒地伏着,吃得胖胖的。而猫对家里买的一对芙蓉鸟特别注意,常跳到桌上对鸟凝望。不久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于是大家认定就是这花猫咬死的,都分头去找讨厌的猫。这时“三妹”说猫正躺在露台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罪状”更加得到证实。“我”愤怒地找来木棒打了它,它悲楚地仓皇而逃。后来发现有只黑猫衔了另一只鸟,这时“我”明白冤枉了花猫。两月后发现花猫死在邻家屋上,“我”为花猫无故蒙冤而死十分难过、愧疚,从此永不养猫。作者通过养猫这一平凡生活小事的表象,由表及里,深刻反省花猫致死的原因。并借物写人,表达了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横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这与当时五四时期倡导的新思想高度一致,主题意蕴很有深度。
综上所述,笔者简略地谈了记叙文写作上的角度、广度、力度、深度,我们可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美文的范例作依托,对学生进行具体寫作指导,让学生作文不断提升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