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侨乡江门

2021-03-25钟霖湘赵金媚

源流 2021年11期
关键词:鹤山青年团江门

钟霖湘 赵金媚

江门是著名的侨乡,同时也是一片红色热土,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敢为人先的进取与担当。

五邑地区第一批中共党支部

1922年初,新会有37个青年人成立了“新会协作主义同志研究会”,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实行社会革命为宗旨。3月15日,他们创办了《新会协作主义同志研究会半月刊》,成为五邑地区最早、最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1922年3、4月间,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批准陈日光、李绍勤、苏钧松、吴剑煌4人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建立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新会分团,陈日光为负责人。这是五邑地区首个诞生的青年团组织,也是全国最早建立的17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之一。

1923年夏,中共广东区委、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调派共产党员丘鉴志、陈式熹,青年团员彭刚侠、王度慈到鹤山县发展农民运动。同年11月,在鹤山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粤区委直辖鹤山支部,书记彭刚侠,机关驻瑶溪学校。

随后,社会主义青年团新会分团和青年团鹤山支部带领进步青年在江门、新会开展工农运动,成绩显著。1924年4、5月间,陈日光、李冠南、李绍勤被正式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组织在五邑地区发展的第一批中共党员。

随着革命的迅猛发展,党、团组织不分开的状况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1924年11月中下旬,中共新会支部正式成立,书记陈日光,共有党员6名,机关初时设在会城,后迁往江门水南祖庙;中共鹤山支部成立,书记丘鉴志,党员3人,机关设在平冈乡(今雅瑶一带)平民学校。这两个中共支部均隶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

从此,五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起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中共四邑地委

随着中共新会支部和中共鹤山支部的建立,五邑地区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党组织和党员力量也不断增强。1926年8月,中共江门支部成立,同年秋,中共开平支部也成立了。台山、恩平虽然没有成立党组织,但是党员也在不断地发展。五邑地区的革命一片蓬勃之势。此时,为了更好地领导这一地区的革命,上级党组织决定成立一个地方性的党组织—中共四邑地委。

1927年1月,中共四邑地委成立,叶季壮为书记。中共四邑地委的成立标志着四邑地区党的力量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全地区初步形成了一个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的格局。

1927年4月16日,国民党江门当局在江门发动了“四·一六”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如在江门近郊的井根乡拘押群众600多人,杀害农会骨干10多人;在里村乡,枪杀该乡农民自卫军队长,拘捕农会委员10多人。在短短时间里,新会县就有100多名共产党员、工农革命群众被杀害。江、会一带顿时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在严峻的形势下,中共四邑地委转入地下,进行隐蔽斗争。但是随着国民党当局实行反共清党运动,革命形势变得更加恶劣。

1927年5月,为了方便革命斗争的发展,将之前划归西江地区的党组织管辖的鹤山也纳入四邑地委管理,中共四邑地委随即改为了中共五邑地委。为了保存力量, 6、7月间,叶季壮将中共五邑地委和新会县委的领导机关转移到澳门新桥,部分地委、县委和共青团组织的领导成员陆续转移到澳门,另一部分党员则隐蔽在五邑地区。期间,中共五邑地委通过秘密渠道,每周向在江会一带隐蔽的同志发出一次指示信函,继续指导五邑地区的革命斗爭。

鹤山县苏维埃政府

1927年,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广东的斗争形势,开始策划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

为配合广州起义,中共五邑地委于1927年12月初在澳门新桥召开会议,讨论、制定发动五邑暴动的实施计划。12月上旬,中共五邑地委、新会县委在大泽田金乡召开会议,研究策划发动江会工农暴动的具体部署。会议决定:以新会县工会、农会建立的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为基础,筹建广东工农革命军中路新会支队;在公坑天成寺设暴动临时指挥部;在农民运动基础一直较好的鹤山县昆东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武装。

12月13日,在江会地区举行暴动誓师大会的当日,按照中共五邑地委的部署,吕棠、施展等人组织昆东农民赤卫队300多名队员和当地各乡村革命群众,集中在鹤山雅瑶平冈乡宋氏大宗祠举行大会,公开宣告成立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推举宋森为主席,并公布了对工人、农民、兵士和一般劳苦贫民的4个政治纲领和对外纲领。15日,国民党当局派兵开赴平冈乡进行镇压。鹤山县苏维埃政府随之夭折。

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一批苏维埃政权,也是当时在江门五邑地区建立的唯一一个苏维埃政权。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

1944年5月,中共新会县委以秘密掌握的武装小分队为基础,在内部组成“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开展斗争。同年10月,为接应中区纵队挺进粤中,在司前白庙松山村对外公开宣布成立,并改称为“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大队”,陈明江任大队长兼政委。后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二团。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五邑地区正式建立的第一支抗日人民武装,极大鼓舞了新鹤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1944年10月,高明民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倒钟”运动,反对县长钟歧破坏抗日的行径,取得斗争胜利。11月上旬,党组织乘势将“倒钟”队伍,组建为“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高明小洞梁氏宗祠宣布成立。大队长黄仕聪,政委郑锦波。后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团。

1944年上半年,南(海)番(禺)中(山)顺(德)游击区指挥部,指派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以“泰山大队”为代号,进入新(会)台(山)交界活动,加紧向台山境内发展。部队逐步建立了基础,扩大了队伍。同年12月,为配合中区纵队的行动,在台山大隆洞九迳,宣布组建为“台山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大队”。大队长陈中坚,政委李进阶。后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四团。

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广东抗日武装斗争的指示,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于1944年8月举行土洋会议,部署从珠江地区抽调主力,挺进粤中,以加快粤中区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

1944年10月20日,按照土洋会议的部署,由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抽调主力组建的中区纵队500多人,从中山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出发,于11月7日抵达鹤山宅梧,以皂幕山区为中心,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为继续向西发展打下基础。

11月11日,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对珠江、粤中两地的抗日人民武装进行统一调整:在珠江地区,成立“珠江纵队”;在粤中地区,另成立军分委,组成指挥部规模,在主力活动区敌后前线,用人民解放军名义树独立旗帜。

12月,广东省临委委员连贯和梁鸿钧抵达皂幕山区,在宅梧远香茶楼召开有中区纵队以及珠江、粤中、西江三个地区党组织领导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决定将中区纵队建制撤销,原纵队领导和机关,一部分(包括林锵云、谢斌等)返回五桂山抗日根据地,组建珠江纵队;一部分(包括罗范群、谢立全、刘田夫等)继续留在粤中,与当地的抗日人民武装相结合,组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

1945年1月2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驻地鹤山宅梧向社会各阶层发出通电,宣布正式成立。司令员梁鸿钧,政委罗范群,参谋长谢立全,政治部主任刘田夫。

抗战胜利后不久,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改称为粤中人民解放军。1946年1月,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粤中人民解放军选派了105名领导干部随东江纵队北撤,大部分人员被陆续安排就地复员,已在当地暴露了身份或无家可归的干部战士约有140余人,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继续留下坚持分散隐蔽斗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

1947年下半年,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主要战场对敌作战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广东当局却向各游击区发动更猖狂的进攻。为了打破国民党的“清剿”, 1948年2月,中共香港分局决定成立中共粵桂边区委员会,统一领导广东南路、粤中、桂东南及桂中南等地区党的工作和武装斗争。

1948年3月,中共香港分局选调冯燊、吴有恒、谢创、欧初等4人,首先在内部宣布成立中共广南分委,组成领导班子迅速开展工作。6月,中共广南分委正式成立,同时成立广南军分委。随即,冯燊、吴有恒、谢创等陆续返抵粤中,开始放手发动群众,大搞武装斗争。

1948年4月,欧初带领东征支队从南路(今湛江一带)挺进粤中,于5月与中共广南分委领导机关及粤中当地人民武装在粤中区胜利会师,开始大力发展人民武装。1948年12月,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正式改称为中共粤中分委、粤中军分委,领导全区各级党组织、人民武装及广大人民群众,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陆续开辟了天露山游击根据地、皂幕山游击根据地、大隆洞游击根据地等大大小小的游击根据地。

1949年7月8日,中共华南分局向粤中分委、军分委转达中共中央批准成立粤中临时区党委及粤中纵队的通知。8月1日,在高明县合水圩附近举行庆祝临时区党委和纵队成立的群众大会,对外公开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成立。

10月23日,国民党广东省暂编第二纵队代司令云汉等,在江门联名向各界发表《起义宣言》,宣布该部即日起正式举行起义。23日黄昏,粤中纵队新会独立团新生连在中共新会特区工委书记曾国棠的率领下,从外海一带首先开进江门城内,宣传群众,维护秩序,号召工人、群众护厂护城。江门即告和平解放。

猜你喜欢

鹤山青年团江门
“青年团早期组织创建与‘团一大’ ”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守望新春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江门之心”——东甲立交方案设计
齐心协力 共谋发展
齐心协力 共谋发展
广东江门“多证合一”再开全国先河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 走近江门福彩公益
用“鹤山魂”点亮心中梦
青年团北平市工委办青年团学校干部学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