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1-03-24王楠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1期
王楠
叔本华有言:“人类有两大痛苦的根源——物质匮乏和精神无聊。”
而这两大痛苦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为生而活”就是“物质匮乏”,为生存所累,不能得以享受闲暇之乐;“为活而生”则为“精神无聊”,不能认识到闲暇之乐,用各种活动充塞心灵及时间,蝇营狗苟而往往不知所求,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大部分人都难以摆脱这两种东西,习惯把身外之物当作人生的幸福来源,易于享受外在满足,抑或是人生重心部分在于自身。因而,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处于一种状态:有事情干的时候希望事情少一点,当闲下来的时候又希望有些事情能“烦扰”一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源于精神的无聊,因为没有个体精神的充盈度,需要从外界的忙碌感中获取充实感。但又试想,如若人生重心全部在于自身,的确可以精神不无聊,那怎么区分究竟是充盈还是“自私”呢?
不管是物质匮乏还是精神无聊,基本反映的都是精神层面的东西,那么在肉体方面的痛苦又处于何种地位呢?人生难免遭遇生老病死,疾病带给我们的苦痛是否也会成为痛苦的根源呢?严重的疾病是人的肉体与生活的斗争,当身体不能立足于世时,物质匮乏与精神无聊还重要吗?想到《滚蛋吧!肿瘤君》中的女主人公熊顿,在疾病给她带来很大的痛苦,带走希望之时,极其乐观的心态帮助她化解与减轻了这份苦痛。
其实,这份乐观恰恰也是精神不無聊并且足够强大的人才能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