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021-03-24陈菲娜

考试与评价 2021年1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陈菲娜

【摘 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维逐渐成熟,并且确立了学习习惯,这也说明作为高中生的他们已经有了固定的审美取向。但长期的应试教育让教师无法高效地做出改变,这也造成了课堂教学更多地采取僵化的教学模式,对于知识点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而已,使得学生无法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融合于教材中的优秀文化,并将其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效结合,在锻炼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同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策略研究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潮流,让学生在自己所喜欢的环境中汲取营养。语文学科的创设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优秀作品带给我们的感悟和思想成长,更是锻炼学生去学习深藏在优秀作品背后的东西,这不只是所有教师的职责,更是所有学生的义务。作为发展最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有着别国无法企及的文化和传承,而这些都需要所有的学生去理解、去发扬,让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攒下来的财富一代代传承下去。

一、课堂渗透传统文化

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在给后人留下无数经验的同时也为我们刻下了文化的烙印,在这其中传统节日的发展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这些节日的发展都有其悠久的历史由来,背后更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向往国外的节日,而抛弃了祖先留下的财富。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语文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例如,在研习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时,就可以将传统文化带到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共鸣。里面有这样的描述:“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端午节的到来对于边城男女老少来说无疑是盛大的节日。将文章内容进行到这部分时,教师便可以提出“书中写出来边城的端午,那么大家如何看待我们家乡的端午呢?”端午节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有印象的,为了诱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师可先将自己对于端午的记忆分享出来,勾起学生的思绪,接着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有的学生说:“端午节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便是粽子、茱萸”,有的学生说:“端午吃粽子、插茱萸都是有一定的规矩的。”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复原出了吉祥的端午场景,课堂氛围一下被烘托到了高潮。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在不知不觉中认真地学习了中华传统的节日魅力。作为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分享经历后将端午节的由来以及南北方过端午节的差异向学生解释,在愉悦的课堂情境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重现经典的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经过不断的改革,其内容十分丰富,包含有文言文、古诗词、寓言故事等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其中不乏包含各种优秀文化传承的文章。而教师可借此在讲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去翻译,并将课本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例如,在学习《鸿门宴》时,课堂上可将时间充分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自主翻译,并看哪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效率更高。同时注意对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分析。待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对文章有了基础的了解后,按照小组搭配的形式,鼓励学生每个小组将其中的一段进行演绎,在分析人物的基础上分别扮演刘邦、项羽、项伯、项庄等历史人物。在演绎的过程中要抓住故事的背景、人物的性格,经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对于历史著名人物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对于该段历史故事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经典再现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新型教学方式,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另一种方式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课外渗透传统文化

知识的学习本就是一个漫长的经历,延伸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时更是倍感责任重大。在文化的传扬中仅依靠课本上的内容是不足以完成的,教师要做的是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引导其在日常的空闲时间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每周的開始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去阅读经典故事或名著,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其中好的句子或者成语等进行及时的积累。然后,在新一周开始的第一节课上安排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积累,既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也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以及素材积累的有效方式。分享的内容不局限于成语故事,也可以是优秀的句子、寓言故事及其意义等等。比如,学生分享《家》中的经典“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戴的面具。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那个隐秘的角落。他们悔恨,悲泣,为了这一天的浪费,为了这一天的损失,为了这一天的痛苦生活。”《史记》中“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等等,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让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有趣的习惯,这对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扬将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学生在长时间的积累中发现其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元素,这才是对传统文化最大的发扬。作为教师应该深入研习课本,并以此为基础融合各种教学资源于其中,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参与,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文精神和品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 赵月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 杨靖.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8(12).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