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境视角下《红楼梦》非言语交际信息的英译对比

2021-03-24詹晓慧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对比翻译红楼梦

詹晓慧

【摘 要】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非言语交际行为和方式描写等多种写作技巧塑造了一系列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其中,非言语交际行为及方式既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法,也是分析人物特点和作品思想的重要切入点。以语境理论为指导,将《红楼梦》霍克斯英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对非言语交际行为及方式的翻译处理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深入分析,有助于贴切传译原文的非言语交际信息。

【關键词】 非言语交际;语境;翻译;对比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1-0091-03

本文选取《红楼梦》最具代表性的两个英译本:美国企鹅出版社出版的霍克斯译本和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以语境观理论为指导,从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等三个层面分析语境的考量对贴切翻译文学作品中非言语交际行为及方式的影响。

一、理论背景

不管是有声语言,还是无声语言,都是一定语境中的语言。全面了解非言语交际的特征,分析非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语境因素,可为非言语交际信息的准确传递提高可靠佐证。

(一)非言语交际

非言语交际,顾名思义,是一种不使用语言而进行的交际。美国传播学学者Samovar 和 Porter 认为非言语交际包括在交际环境中人为和环境所产生的对传播者和接收者具有潜在信息价值的所有非言语刺激。非言语交际的形式多种多样,它包括体态语(如姿势、身势、身体各部分动作、体触行为等)、副语言(如沉默、话轮转换、非语言声音等)、客体语(如皮肤颜色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车辆所传递的信息等)和环境语(如空间信息、对待拥挤的态度、身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与取向、座位安排、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灯光、标志与符号等)。

非言语交际通常与言语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形下起着不同的作用,既可强调、重复和补充言语信息,也可以替代、调节和否定言语信息。

(二)语境观

波兰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首创 “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两个概念,他的语境观思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之后的语境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示。伦敦学派创始人弗斯师承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思想,但主张把研究重点放在“情景语境”上,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马林诺夫斯基对“语言内部语境”的忽视。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创始人韩礼德的语境观和语境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他所提出的语域分析理论模式认为“情景语境”是语言外的一个层次。美国学者海姆斯认为要理解语境中的语言关键是要从语境入手,从而把语境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内关于语境构成要素的研究始见于陈望道先生,他指出作文书上常说的“六何说”即“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和“何如”是情境上的分题。王建平教授将语境分为“言辞语境”和“言辞外语境”,认为前者指的是言辞的上下文,后者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个语言表达式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环境因素。何兆雄教授把语境分为“语言的知识”和“语言外的知识”,认为“语言的知识”包括交际双方所使用的语言的知识和对语言上下文的了解,“语言外的知识”则指与特定的交际情景有关的知识和特定的交际情景之外的一般的背景知识。语境的分类及要素虽众说纷纭,但“千举万变,其道一也”,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始终在其衡量范围之内。因此,本文拟从这三个层面比较分析《红楼梦》英译本中非言语交际信息的跨语言传递。

二、译本译例比较分析

非言语交际功能的实现对语境有极大的依赖性。信息发出者选择什么样的非言语交际方式,信息接收者如何理解非言语交际方式所传达的信息都依赖语境。因此非言语交际本身具备的信息性和功能性使其成为翻译过程中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在翻译时如何准确传递非言语交际信息,让作品人物活现于纸上,让译作读者如见如闻,是显见翻译工作者功力之处。

(一)体态语

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宝玉只得挨进门去,原来贾政和王夫人都在里间屋里呢。赵姨娘打起帘子,宝玉躬身进去。【第二十三回】

(1)Obliged to go,yet still reluctant,Bao-yu contrived to do so at so dawdling a pace that each step can have advanced him only a few inches…Bao-yu entered in a sort of sideways crouch,the picture of a submissive son—a gesture that was wasted…He bowed to her and entered… (霍克斯 译)

(2)Pao-yu left with dragging steps…Pao-yu sidled fearfully in…with a bow he entered…(杨宪益、戴乃迭 译)

原著并未直接描写宝玉惧怕拜见父亲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三个描摹身体动作的词语“挪”、“蹭”和“挨”将宝玉此时内心的惶恐不安刻画得入木三分。霍克斯在译文中增译了宝玉的心理活动,开门见山点明宝玉当下不愿去又不得不去的复杂心理,并在译文中发挥英语长句的描写力,将宝玉此刻备受心理煎熬的模样活现于纸上。杨译本描绘了宝玉故意拖延的步调,再用“sidle”一词形容宝玉小心翼翼走进正房门时的动作。宝玉此时一系列身体动作所传递出的非言语交际信息是中国封建社会“三纲”等级秩序和 “父”为“子”纲思想在贾政与宝玉父子关系中的体现。霍译本对此化繁为简,在译文中增译了“the picture of a submissive son”,一言以概之。宝玉一路战战兢兢走到正房却不见父亲,霍译本添加了“a gesture that was wasted”这样一句风趣的补充尤显生动自然,读者读至此处似能听得宝玉此时内心咯噔一声响。这时“赵姨娘打起帘子,宝玉躬身进去。”霍译本译句表达出的意思“朝她(赵姨娘)弯腰躬身然后进屋”显然与原著意思有所出入。杨译本译句不仅准确译出原意而且突出了宝玉对父亲不敢有丝毫懈怠的恭敬,与原著所构建的整体语境相吻合。

(二)副语言

大家正添衣饮茶,换盏更酌之际,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一语未了,只听得一阵风声,竟过墙去了。恍惚闻得祠堂内■扇开合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前更觉凉飒起来。【第七十五回】

(1) …when suddenly a long-drawn-out sigh … A rustle of wind passed…a distant sound like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a door could be heard...(霍克斯 译)

(2) …when they heard long-drawn-out signing… a gust of wind …the sound as if of partition windows slamming ...(楊宪益、戴乃迭 译)

祠堂代表了祖宗,贾府百年基业建立在祖宗的功业上,因此祠堂传出的“长叹之声”可以理解为贾府先人目睹后代子孙只顾安富尊荣,不思进取,全然忘记祖宗创业之艰辛而发出的叹息声。霍译本和杨译本对于“长叹之声”的翻译均采用直译,表达形式类似。“一阵风声”和“■扇开合之声”则表达各异。两个译句的主要差别在于语义的轻重。在原著中这一回目则弥漫着贾府先人眼看着偌大一个家族即将树倒猕猴散而无能为力只能悄然离去的悲凉。下文说到“次日一早……细察祠内,都仍是照旧好好的,并无怪异之迹。贾珍自为醉后自怪,也不提此事。礼毕,仍闭上门,照旧锁上。”可见贾府祖宗借叹息声、墙边风声和祠堂内■扇开合之声发出的警示音,在一群耽于酒色浑然不觉贾府即将败落的贾府子孙听来不过是虚无缥缈之声。对照原文语境,霍克斯利用 “a rustle of wind(风的■簌簌声)”和“a distant sound like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a door (远处传来似有若无的■扇开合之声)”这两个词组所营造出的译文气氛更符合当时的情景语境:风气森森、月色惨淡、众人毛骨悚然。

(三)客体语

宝玉与宝钗相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第八回】

(1)Bao-yu…became aware of a penetrating fragrance that seemed to emanate from her person.(霍克斯 译)

(2)He was now close enough to her to catch whiffs of some cool,sweet fragrance which he could not identify.(杨宪益、戴乃迭 译)

薛宝钗是奉行封建正统思想的贵族淑女,深藏“淡极始知花更艳”的骄傲,为大观园中“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花,其外表温和却内心疏离,让人难见其真性情。她与宝玉虽有“金玉良缘”之说,但横亘两人之间价值观的隔阂令宝玉对她也只能是敬而远之。宝钗服用的冷香丸之“冷”寓意深远,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连串起书中关于宝钗性格刻画和命运安排的一系列描写。原著描述冷香丸的香气为“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森森”意为“寒凉的样子”,“丝”常指“蚕丝”,可形容“纤细如丝的东西”或比喻“细微”。杨译本采用直译的方法,译句与原著文字形似,但“cool”的涵义与原著的用词“凉森森”语义并不完全对等。霍译本则采用意译的方法,采用形容词“penetrating”表达此意,这虽与原著文字有所偏离,但它表达出了另一层涵义:冷香丸之“冷”香似已“沁入”了宝钗的性格当中。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霍克斯的译句更为贴近原著透过上下文语境所雕琢出的“山中高士晶莹雪”薛宝钗可敬却难真正亲近的形象。

(四)环境语

一时,只见贾珍、贾琏、贾蓉三个人将王太医领来。王太医不敢走甬路,只走旁阶,跟着贾珍到了阶矶上。早有两个婆子在两边打起帘子,两个婆子在前导引进去;又见宝玉迎了出来。【第四十二回】

(1)Dr Wang… conducted by Cousin Zhen,Jia Lian and Jia Rong. Modestly declining to walk up the central ramp,he followed Cousin Zhen up the right-hand side steps onto the terrace… (霍克斯 译)

(2)Presently Chia Chen,Chia Lien and Chia Jung led Doctor Wang over.Not presuming to walk up the central ramp,he took the side steps up the terrace behind Chia Chen…(杨宪益、戴乃迭 译)

“王太医不敢走甬路,只走旁阶,跟着贾珍到了阶矶上。”一句体现了古代社会强烈的阶层意识。书中说到宁国府贾珍世袭三品爵,其子贾蓉捐了五品龙禁尉,荣府贾赦长子贾琏现捐的是五品同知。而王太医的官阶,按原文下文所写“(贾母)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是御医了。”,属六品官。加之荣国府是贤德妃贾元春娘家府邸,王太医到皇亲贵戚家中请脉既是生活也见官场,因此处处谨言慎行。霍译本的译句和杨译本的译句所使用的动词搭配均属正式用语,语体庄重,符合原文情景语境要求。“Modestly declining to walk up the central ramp”,霍译本译句带有言外之意,即贾珍几人为表客气谦和,让王太医同走甬路(大的院落中间对着厅堂的砖石路),以彰显世家大族重视礼节的风范。“Not presuming to walk up the central ramp”,杨译本译句则着重于说明王太医恪守本分,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阶层等级严明,不容僭越。从总体上来看,霍译本译句精细入微,杨译本译句简洁明快,两种译法各有所长。

三、结束语

《红楼梦》中传递非言语交际信息的例子俯拾皆是,本文仅撷取其中数例。通过分析可知非言语交际行为及方式所传递出的信息皆由语言环境所决定,如果脱离上下文、脱离具体语言环境,孤立地去看这些词句,就很难判断它们的准确涵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语境的作用自是不言而喻。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赋予了读者不同的阅读感受,两个版本虽偶有美中不足,但毕竟瑕不掩瑜。诚如余光中先生所言:“文学的翻译,要求竟其功,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两种语文,先天背负着各自的文化传统,要求其充分同译,一步到位,实在是奢求,所以好的翻译不过是某种程度的‘逼近(approximation),不是‘等于。”

【参考文献】

[1]王秉钦.论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与翻译[J]. 外语教学,1995(3):76-85.

[2]Samovar,L.,Porter,R.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董晓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71.

[3]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6-7.

[4]高生文.翻译研究的语域分析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2014(1):102-107.

[5]周淑萍.语境研究:传统与创新[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4.

[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6.

[7]成利军.语境研究综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3):78-84.

[8]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9]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10]余光中.译无全功:认识文学翻译的几个“路障”[J].东方翻译,2012(4):59-64.

猜你喜欢

对比翻译红楼梦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