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学科“文本式”教学范式探析

2021-03-24陈丽荣王俊德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学范式人文学科应用型本科高校

陈丽荣 王俊德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学科“文本式”教学范式借鉴中国古代书院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融合第二课堂,以学术能力提升带动专业技能提升,通过加强精神世界问题的解决,关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需求增强人文学科的应用性特色,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顺利就业,并能带动教师将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实现应用型高校人文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办学定位。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学科;“文本式”教学范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1-0028-03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应用性是这类高校的突出特色,而应用性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故而重视实践教学也是此类学校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特色。目前,很多应用型高校创办了人文学科,而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相对应,以人文知识传授为主。一般而言,大众对于人文学科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人文学科在进行物质生产或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应用性特色比较弱。在这种认识下,应用型大学人文学科的实践教学普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或无法进入有效的操作层面。然而,这种认识忽略了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人文学科解决的思想问题,其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想意识的转变,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实质上也是一种实践。此外,人文学科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写作能力、读写能力甚至是科研能力,这些能力实际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实践性。同时,也要注意到一点,人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的确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地方高校的人文学科该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应用性,以适应学校办学定位就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应用型高校人文学科的建设倾向

(一)加强精神世界问题的解决

从我国古代的教育来看,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人文科学为主,几千年的历史中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这些人才中,不仅有成就斐然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更有能够治国安邦的政治家,还有很多农业学家、水利专家、工程师等,甚至还有科学家。因此,我们不能说人文学科不具有实践性。如果说自然科学类学科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侧重于物质层面问题解决的应用,那人文科学的应用则是以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或生产精神产品为主,譬如人的精神世界的健全,文化传播中的精神含量与价值导向等等,对学生人生思想、人生价值观指引,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等等,这些方面对于个体生命而言似乎更具有深远的意义。相对而言,人文学科的应用性效果具有长期性,特别是隐形性的特征。但从社会稳定、民族发展角度来看,人文学科具有更加重要的应用性,因为民族精神文化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并决定着社会和民族发展的走向,进而会影响到物质生产,因而在民族精神文化建设上人文学科承担着重要任务。

(二)关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需求

在当前国际大力倡导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各地方政府也在大力打造地方文化特色,并希望将自身的文化优势体现出来,进而发展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这样的发展思路,为人文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很多行业,尤其是旅游业與文化产业,往往可以借助人文文化通过文化产业间接进行精神产品生产,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应用型大学如果想要适应国家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确实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就必须加强人文学科的实践性,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打造一种既适合学生掌握就业中所需要能力、又能充分体现具有人文学科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故而,应用型高校应该充分结合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的特色,紧密关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需求,结合高校所在地特有的具有地域色彩的文化知识、人生形态、经济文化实体等内容进行应用性、实践性教学。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学科“文本式”教学范式构建原则

应用型高校人文学科的“文本式”教学范式是实现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这种教学范式借鉴了我国古代传统的书院教学模式,汲取其重经验、重文选的教学经验,从人文学科教学的主要载体——文本角度切入,不仅具有体系性、研究性、实践性等特点,而且还可以兼具与地方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文本式”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选择所学专业的典型文本(或案例),汲取学术文献资源(包括研究文献文本、理论文本)对其解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打破了过去那种满堂灌教学模式,而且在学术探究中结合生活或社会建设中高校所在地域范围内现实性问题和话题进行实践性探索和再创造,即仿制文本并用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以此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并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实施“文本式”教学范式应该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解决学生的精神问题为原则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大学的教学重点,而人文学科,其实践性主要表现在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和进行精神产品的生产,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文化传播中的精神含量与价值导向去改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健全对于其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体而言,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人文学科在进行文本式教学过程中不仅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而且能大大改善人文学科实践性、应用性弱的不足,解决了人文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难题,有利于培养出人文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文学科专业培养目标。

(二)以充实课堂教学,提升学习主动性为原则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强调要“让学生忙起来”。“文本式”教学范式是人文学科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常规教学模式,转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主。探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是主动去文本中寻求答案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实施“文本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与启发,使得教学多了可选择项,有利于充实课堂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忙起来,并提高教学效果。

(三)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为原则

人文学科的经典文本往往是在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熠熠夺目的瑰宝,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人类文化的结晶,具有权威性、开放性、多元性、超越性及相对恒定性等特点,对后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文学科“文本式”教学模式带有很强的学科性,即人文性,它是在经典文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实训,能结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选择实践案例,实践成果能为当代大学生解惑答疑,引导其选择恰当的人生形态,形成健全人格,健康成长。同时,这种模式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加强,而通过向地方经济文化实体推荐学生的实践成果,这些实体会逐步认识、认可学生的专业能力,这样,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这些学生的竞争优势会十分明显,容易被优先录取。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学科“文本式”教学范式的实施策略

(一)“文本式”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体现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其实践教学的比例、形式、内容以及考核评定等方面的问题,实践教学不仅要有完整的课程安排,而且还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此外,“文本式”教学范式将教学工作,尤其是实践教学工作与第二课堂紧密联系,穿插在学生四年大学生涯中,并制定每一学期的工作任务,从学生大学生涯伊始便结合教学内容训练提升说话演讲能力、书法写字能力、写作能力、现代化办公能力以及各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最终努力争取将实践成果运用于社会文化建设中。另外,对于人文学科学生来说这种模式是专业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做完实践实训后,所产生的实践成果继续探索、钻研,可以作为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选题继续研究下去,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这些都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高效的学习成效,会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文本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文本式”教学借鉴于我国古代传统的书院教学模式,“以学生读书钻研为主,重视老师对学生读书的指导。大师的讲授以启发式、指点式为主,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提取要领、统括全篇,然后由学生深钻细究;选取重点,阐明精义,让学生领悟义理,掌握意蕴;启示引导,指引思路,讲明方法,让学生习读深钻;指定书目,学生熟读精思,细心究索,教师从旁点拨;反复质疑,师生共同讲习、讨论或答辩,等等”。

“文本式”教学模式以阅读前述三类文本为基础,以教师引导,师生研讨为途径,以有学理依据的有序、可操作、可量化的科学性训练步骤,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术思维,密切结合社会现实,选择所学专业典型文本,汲取学术资源解读文本,并在学术探究中结合生活或社会建设中高校所在地域范围内实证性问题和话题进行实践性再创造,即仿制文本并用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以此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并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三)“文本式”教学与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目标相结合

“文本式”教学模式是结合当代精神文明或经济文化建设,尤其是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需求或问题进行实践创作并反作用于精神文明或经济文化建设,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之一便是如何更好地将实践案例和相应的高校所在地地方经济文化实体中存在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将这些问题作为实践案例,师生共同合作探索解决方案,并多方联系,将实践成果转化应用到这些实体的生产或建设中去,帮助这些实体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展。

(四)“文本式”教学与教师的科研发展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不仅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对于教师也有同样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术文献、理论文献,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及实践教学,促使其了解最新学术前沿动态;而对于现实性地方问题或话题的探究,又可以带动教师开展对于地方性对象的研究,增强教学服务地方的功能。这样,无论是从学术前沿还是和地方问题的结合来看,教师都在科研工作方面有所斩获,有效地改变高校人文学科教师偏重于学术研究,轻视教学研究的弊端,完成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总之,“文本式”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文学科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十分有效,并且有一定的地方性特征,有利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实现传统教学方式的现代性转换,在增强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学术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人文学科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并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修养,选择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文学科来说是向应用型转型和打造“金课”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梁启超,蔡元培.大学的精神[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4.

[2]潘青,张健.“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化的关键问题和实现路径探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9):97-102.

[3]肖正德.书院教学特点对当今大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江苏高教,2006(3):78-80.

[4]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7,7(34):61-64.

[5]戴军,戴淑艳.试论我国“教育本土化”研究演进的话语谱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7(4):189-193.

[6]苏一丹,贾历程.书院教学模式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大学教育,2012,11(11):14-15.

猜你喜欢

教学范式人文学科应用型本科高校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