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禁城里的哥萨克战俘

2021-03-24孙越

看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战俘姓氏康熙

孙越

大清典籍《平定罗刹方略》记载,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俄军失败后,雅克萨寨堡的哥萨克指挥官托尔布欣向清军下跪乞降,他随后率残兵败将退走尼布楚寨堡。但托尔布欣手下的哥萨克战俘,却有40~50 人不愿再东征西战,希望归顺清朝,请求将他们送往京城定居。

雅克萨战斗结束后,清军前敌指挥部彭春等人启奏康熙,不久接到圣谕。圣谕说,大清国皇帝尊重俄罗斯军人,他们敢于与数倍于己的满洲軍队作战,精神可嘉。康熙听说哥萨克骁勇善战,恩准他们进京,将其编入紫禁城御林军。他说,与其和哥萨克交战,不如拿来为我所用。

归顺清朝的哥萨克战俘名单,最早于1685 年由托尔布欣写入《阿尔巴津寨堡防御报告》(阿尔巴津寨堡,是俄罗斯对雅克萨寨堡的称呼),但此报告直到2000 年才被发现,至今尚未公布。根据俄罗斯东正教教会的档案资料,哥萨克战俘主要有雅科夫列夫、杜宾宁、罗曼诺夫、哈巴罗夫和霍罗斯托夫等人。北京东正教教会的杜立坤神父证实:“哥萨克战俘在前往北京的路上一部分人半途患病而亡,一部分人被遣送回俄罗斯;抵达北京时只剩下十来个人,属于七个哥萨克家庭:罗曼诺夫家族、哈巴罗夫家族、雅科夫列夫家族和霍罗斯托夫家族,其他家族的姓氏记不得了。”

哥萨克人进京后入乡随俗,将姓氏归入中国姓氏,即在发音上取俄语姓氏第一个音节所对仗的汉语发音,巧妙地将之转化成汉语姓氏,即雅科夫列夫家族姓姚,杜宾宁家族姓杜,罗曼诺夫家族姓罗,哈巴罗夫家族姓何,霍罗斯托夫家族姓贺等。之所以用中国姓氏对接俄罗斯姓氏,与当时清廷内外鲜有人懂得俄语,加之俄罗斯姓氏冗长难记有关。

其实,俄罗斯人归顺清朝早有先例。据《平定罗刹方略》记载,顺治六年(1649 年),一位名叫伊万的哥萨克军人投奔清朝。康熙七年(1668 年),俄军官格里高利带领33 名哥萨克归顺。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四年,清军在松花江流域俘获72 名哥萨克,其中有52 人表示愿意归顺清朝,被允许前往北京。此后,陆续有100 多名哥萨克从雅克萨等地前往北京。这样看,上面说的45~50 人,不过是哥萨克归顺清朝总人数里的很小一部分。

哥萨克到达北京后,康熙颁旨将哥萨克战俘编入满洲八旗军镶黄旗,出任皇家御林军,还让他们统领和训练清军的大内侍卫。镶黄旗部在大清八旗军中属高贵之军,以往均从最具优秀品德和忠于朝廷的满洲青年中选拔。康熙直接将雅克萨哥萨克战俘编入镶黄旗,招致贵族不满,因为进京的哥萨克毕竟是大清的战俘,他们曾无恶不作,留下恶名。

但康熙看重哥萨克的骁勇善战,故将他们编入镶黄旗,还提供丰厚的俸禄、永久的房屋、土地及中国籍配偶。也有人说,康熙将哥萨克留在紫禁城做御林军,是为了宣传雅克萨大捷,振奋军民之心。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中俄签署《尼布楚条约》之后,紫禁城内哥萨克人的政治价值逐渐丧失,康熙遂将他们交归侍卫常备队,由一位满洲皇族王爷统领。

猜你喜欢

战俘姓氏康熙
有趣的姓氏
什么是战俘?(答读者问)
姓氏拆解
如此原因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年度第21期,P.84
康熙下象棋
康熙隐忍除奸
以哈有望交换战俘
朝鲜战争交换战俘的真实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