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最危险街区”里的少年剧团

2021-03-24张侃

看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剧团

张侃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Livezilor地区

2020年初春,我在罗马尼亚旅行。首都布加勒斯特的繁华与舒适,让我很难把这里同“欧盟最贫穷的国家”联系到一起。“布加勒斯特有穷人吗?”我终于忍不住,问在这里生活的中国朋友。

“他们在南边,一个叫Livezilor的地方。”朋友看出了我的心思:“但你别去,那里太危险了,都是吉普赛人。吸毒、犯罪,什么都有。我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从没去过那里。”

我又找到罗马尼亚朋友,想了解更多那边的信息。如果说中国朋友的语气还只是略有恐惧,这位土生土长的布加勒斯特汉子,则丝毫不掩饰他的厌恶:“你去那种吉普赛佬的地方干啥!不要命啦?”

“来吧,白天没事”

我第一次听到“吉普赛人”这个词,还是缘于电视里对西班牙弗拉明戈舞的介绍。我曾以为,发明了弗拉明戈舞的他们,只是欧洲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然而到了欧洲,我才发现平时处处号称“平等与包容”的欧洲人,却独独对这个外来民族厌恶到骨子里。“小偷”“骗子”“乞丐”,是我听到的最多对他们的形容。

事实上,“吉普赛人”(Gypsy)本身就是一种蔑称。这个叫法源于“埃及人”(Egyptian),起因是欧洲人以为这群棕色皮肤的人来自埃及。可他们真正的老家是东方的印度,正确的称呼应该是“罗姆人”(Rom)。这个以“流浪”为信条的民族,千年前一路从印度漂泊到欧洲,却始终固守自己的生活方式,拒绝一切融入当地社会的可能。他们常没有“正经工作”,主要靠手工艺、歌舞与占卜为生,其中也不乏鸡鸣狗盗之徒,而这也导致很多欧洲人对他们恨之入骨。

然而,我从不知道那些罗姆人住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那个被近乎妖魔化的Livezilor,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

把“Livezilor”输入搜索引擎,蹦出来的第一个网页,是一位瑞典记者在2015年花3个星期深入其中调查后的报道,其中丝毫没有掩饰这里环境之恶劣、毒品之猖獗;第二个网页,Livezilor “荣登”一家英国媒体评选的“世界10大最危险街区”第三名。

然而第三个网页却让我眼前一亮。这里居然有一家名为“Playhood”的剧团,成员全部是这个街区的少年!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为何会组建这样一家剧团?

我给剧团的Facebook主页留言,很快就收到了英文回复。对方告诉我,他们就在Livezilor街区的某处,当天下午有排练,欢迎我去参观。而关于我对“去那里是否安全”的疑虑,他的答复很简单:“来吧,白天没事。”

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我踏上了开往Livezilor的电车。下车以后,还需要穿过大半个Livezilor街区,才能到达他们的地址。一路所见,除了街道脏一些,楼房破一些,并非我想象中危机四伏的贫民窟模样。孩子们在踢球,欢声笑语传遍整个街头。他们看到我这张陌生的脸孔,争先恐后地对我喊着“Hello”。

被社会抛弃的“自由人”

网上跟我对话的先生,带我走进一座(大概是整个街区最整洁的)公寓。院子门口那扇厚重的大铁门,把这里同外界完全隔离开来,也提醒我:门外的世界,也许并不像我刚刚看到的那样美好。

他说着同网上一样流利的英语,却有一张完全不像罗姆人的脸,年龄就更不像“少年”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幸好他及时自我介绍,解答了我的全部疑问。

他叫Ionut,来自北边的城市锡比乌,在罗马尼亚最著名的戏剧学院拿到硕士学位后,曾做过演员,后来便把所有精力投入帮助这里的孩子组建“Playhood”剧团。与他一起“并肩战斗”的,还有他的未婚妻Madalina。

电线是居民私拉的,自来水根本没有,垃圾遍地,发出阵阵恶臭。

電影预告片中出现的Pl ay h o o d剧团前成员

谈到自己的初衷,Ionut说得“感谢”之前看到的一段网络视频:一位来自Livezilor的罗姆少年,在没有任何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展现出惊人的表演天赋。那时的Ionut,跟大多数罗马尼亚人一样,提到Livezilor和罗姆人,心中只有恐惧与厌恶。而那一段视频彻底改变了他,他开始有意识地接触Livezilor的孩子们,直到把“帮助他们”作为自己和未婚妻的人生主题。

“Livezilor的居民都是罗姆人吗?”“其实也不尽然,也有一些其他族群。但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悲惨的故事。”Ionut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Livezilor曾是布加勒斯特最早的工业区,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东欧剧变”的近百年时间里,这里一直都是产业工人的聚居地,繁荣而祥和。政治剧变后,这里的国营工厂也失去竞争力,纷纷倒闭。“下岗工人”先后搬离,去别处另寻出路。昔日热火朝天的Livezilor,逐渐变成一座如美国底特律一般的“工业废城”。

而在社会主义政府期间被强制上学和分配工作的罗姆人,很多被新社会抛弃,房租足够低廉的Livezilor就成了他们的乐园。“你相信吗,就那座楼,20欧元就可以租一整个月!”Ionut指着窗外那幢典型赫鲁晓夫风格的老工人宿舍楼说。

拥挤混乱的居住环境,超过80%的失业率,让这里成为了毒品与犯罪的天堂。唯一没有的犯罪是入室盗窃—因为他们家里实在没什么可偷的。很多人几乎把所有收入都用来买毒品,除此之外唯一的“娱乐”就是生孩子,生一大群孩子。

所谓“融入”,绝不应伴随着对自身少数者文化的无情抛弃。

政府早就把这里彻底放弃,不再提供任何公共服务:电线是居民私拉的,自来水根本没有,垃圾遍地,发出阵阵恶臭。学校仅在理论上存在:家长把孩子送去学校,学校会接收,但很多家长根本不愿意孩子去上学。在他们看来,养孩子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尽早出去赚钱(无论是靠正经工作还是犯罪),好供养自己吸毒。

I o n u t带着孩子们排练剧目台词

即便有幸去了学校,孩子们接受的教育也极其荒谬可笑。据Ionut说,学校只教他们31个罗马尼亚字母的读音,好让领导检查的时候,让学生装作能够“流利朗读”一篇课文。但学校并不教他们每个单词的含义,因此他们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甚至有上了初中的学生,还不会正确地读“201”和“2001”!

因此,比起“剧团”,Ionut更喜欢称Playhood为“少年社区组织”。为了让孩子们看懂表演的剧本,他不得不像小学老师那样,从零开始教这群大多已十几岁的少年最基本的文化知识。他忆起刚来这里的时候,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街头跟孩子们搭讪,问他们想不想一起做点“有意思的事情”。

没想到,他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孩子本身,而是他们的家长。在那些家长看来,任何阻止孩子早早出去赚钱的事,都是不务正业。“这种情况,直到Playhood开始接到有偿演出的邀请,孩子们也有了收入,才变得好一些。”Ionut苦笑着说。

做一个“骄傲的罗姆人”

现在,已经有20多个Livezilor少年加入了Playhood。这间不足30平方米的出租屋,不仅是Ionut和Madalina的小家,更充当着Playhood的工作室。客厅兼厨房是孩子们的“教室”,而狭小的卧室则是他们练习的场所。

带这群贫民窟少年演出,他们中的大部分又都是罗姆人,会遇到麻烦吗?Ionut回忆起曾带他们参加一场观众众多的演出,结果在他们下车走到舞台时,就遭到了无数歧视与侮辱。观众冲他们吹口哨、喝倒彩、大喊歧视的语言;更有甚者,直接朝他们吐口水。

Playhood成员在一家咖啡厅演出

那场演出是Ionut精心设计的一个暗喻:一群人,每人都举着红牌子,只有一个人孤单地举着蓝牌子。很显然,他遭到了所有人的疏远,陷入了迷茫与彷徨。最终,他无奈地扔掉了自己的蓝牌子,举起了一张与他人毫无二致的红牌子。

这何尝不是Livezilor的现状?先前大多对罗姆人的“帮助”,都是想让他们掌握现代工作技能。有一些罗姆人走上了这条路,变成“成功人士”,但融入了现代社会的他们,很多却从此以自己的同胞为耻,甚至再也不承认自己是罗姆人。在Ionut看来,所谓“融入”,绝不应伴随着对自身少数者文化的无情抛弃。他希望可以挖掘罗姆少年民族传统中的演艺天分,加以科学与现代化的指导,从而让他们在演艺中找到自我与自信,做一个“骄傲的罗姆人”。

可惜,短短一場表演,远不能改变人们心中千百年来的成见。演出结束,他们依旧在一片倒彩声中黯然离场。但有一位老妇人,专门去后台找到他们,眼含热泪,同他们一个个拥抱。她说,那场演出彻底改变了她大半辈子以来的认知。

距离Ionut萌生帮助Livezilor孩子的想法,已经过去了3年。他的第一批成员大多已“毕业”,其中有好几人,在布加勒斯特的剧团里找到了正式工作,甚至有人在罗马尼亚最著名导演的电影里谋到了一个角色!

“但是,也有人没能最终走向正途。就在上周,我们一个成员被关进了监狱。”Ionut遗憾地说。

Playhood的成员们用一场台词合练欢送我的离开。尽管听不懂他们说的每一个字,但我依旧能感受到他们飞扬的青春与自信。

我本想去对面那座几乎成为Livezilor象征的老工人宿舍楼拍几张照片,但Ionut阻止了我。他说过去几年里,有太多猎奇者去那里拍照,其中有人根本是把那里的居民当成动物。因此,曾经发生过好几起外来者被居民攻击的事件,特别是那些吸了毒的居民。他不想让我受伤害,也不想让那里的居民受伤害。

但他和Madalina还是陪我去那里转了一圈。我看到的景象,同之前在网上看到的别无二致:垃圾遍地,充满绝望。而这里,就是刚刚那群排练时神采飞扬的孩子一会儿要回的家,那些在楼下徘徊着、眼神迷离的瘾君子,就是他们的父母和家人。我从未见过哪里,“希望”与“绝望”的距离如此之近。

猜你喜欢

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剧团
革命话语下的左权戏剧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国际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罗马尼亚航展
幕后——巴维尔(罗马尼亚)▲
“出轨” ———佩 夫(罗马尼亚)▲
西方选举
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