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精准扶贫助推开封市决胜脱贫攻坚对策研究
2021-03-24曹树渊吴静海
曹树渊 吴静海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研究脱贫攻坚模式及背景。以开封市体育脱贫攻坚为切入点,探索体育精准扶贫对开封市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影响。体育所具有的健康性、生动性、积极性、创新性、进取性等功能,可以有效改善不发达地区社会生态的脆弱性,特别是健康的脆弱性,是有效阻断返贫的关键性力量,能够有效推动脱贫攻坚战的开展。但是,体育精准扶贫在市场、社会、政府、制度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脱贫攻坚继续巩固之际,对策及途径是:政府适度让位,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加强宣传力度,强化体育脱贫意识;深度挖掘资源,打造产业链增加就业;开展体育指导,增加体育人才储备。
关键词:体育扶贫;精准扶贫;开封市扶贫;全民健身
一、体育精准扶贫内涵
体育精准扶贫指通过体育的方式对贫困人员进行精准帮扶,实现贫困人员持续脱贫的精准扶贫模式。体育精准扶贫分为体育设施、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体育健康、体育旅游和体育赛事等方面。体育设施精准扶贫可以增加贫困地区的体育器材,体育教育精准扶贫可以预防贫困地区的贫困顺延,体育文化精准扶贫能够提高人们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和重视,体育健康精准扶贫能够预防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体育旅游精准扶贫能够为贫困地区带来额外的收益,体育赛事精准扶贫能够更好地发展贫困地区的体育事业,助力贫困群众脱贫。
二、体育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发展机遇
2018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的《关于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指出,“将体育扶贫纳入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和工作体系,实施体育扶贫工程”。《意见》中提出“2020年要基本实现贫困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和体育基础设施完善”的目标,并确定了一系列重点扶贫任务,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保障、加大经费投入、明晰责任主体、落实主体责任”等5项保障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扶贫工作的进展,助力新时代脱贫攻坚战。
三、体育扶贫助力开封市脱贫攻坚发展困境
(一)市场方面,服务配套匮乏,帮扶措施较单一
当前,体育扶贫只局限于“体育+设施”层面的扶贫,是以单纯给钱给物为主要帮扶手段的救济式扶贫,体育扶贫对开展体育组织培训、体育竞技赛事以及群众体育活动等未做明确规定,配套服务匮乏。没有根据地区和贫困人口情况的不同而制定帮扶措施,体育精准帮扶措施选择不精准,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扶贫工作收益甚微。
(二)社会层面,内生动力不足,扶贫主体较单一
现有贫困人口多为内生动力不足的群众,对贫困的认识仅局限于物质与收入的缺乏,对公共体育资源贫乏而不能享有体育权的问题视而不见。他们还认为体育只是一种身体活动,体育扶贫不能有效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效益。这种认知偏差大大降低了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致使体育扶贫政策执行缺乏反馈与实施。到目前为止,在体育扶贫过程中,体育行政部门依然发挥着绝对主体作用,其他扶贫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尚不充分。
(三)政府层面,扶贫成效保障机制不健全
在体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忽视了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技能指导,忽略了体育扶贫短期绩效与长期发展的平衡,以及体育扶贫与其他领域扶贫政策的协同。此外,体育行政部门在经营性的特色体育产业扶贫上能力有限,对脱贫产业项目的选择和开发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往往是以模式化和标准化的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体育基础设施配置,忽视了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造成设施供给与健身需求错位。开封市体育精准扶贫就稳定住、巩固好脱贫成果的措施还没有实施到位。
(四)制度层面,法律法规及政策尚不完善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文件中没涉及体育扶贫相关政策,随后的文件政策也只是将体育扶贫作为其他扶贫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现阶段,虽然出台了推进体育扶贫工作的政策性文件,但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结构合理、权责明晰的法律保障体系。对相关社会主体参与体育扶贫工作的优惠政策还未发布,县、乡级扶贫管理机构工作人员配备较少,对于体育扶贫工作未能形成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对精准体育扶贫对象工作只是流于形式,监督机制不完善,不能满足精准体育扶贫对象工作发展的要求。
四、体育扶贫助推开封市脱贫攻坚的对策与途径
(一)政府适度让位,多元主体共同治理
政府扶贫部门应主动将体育扶贫管理方式由“全能型”向“主导型”转变,为社会力量让出一定的活动空间。通过构建联合经营体系、购买体育扶贫服务等方式,引入体育企业和体育社会组织参与体育扶贫开发,创新体育扶贫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体育扶贫机制,处理好政府、体育企业和体育社会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并搭建平等互信的沟通对话平台,增加它们之间的交流和互信,保证体育扶贫集体行动的一致性。进一步完善体育精准扶贫的法律保障体系,完善体育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地方明晰体育精准扶贫企业援助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行业发挥自身作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一体的协同推进机制,培育跨部门、跨行业的体育精准扶贫主体。
(二)加强宣传力度,强化体育脱贫意识
通过电视广播、网页、新媒体直播、短视频及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加强体育精准扶贫宣传,通过健身宣教强化贫困客体参与意识,全面提升社会各界对体育精准扶贫认知。以贫困村为扶贫单元,帮助贫困户充分认识体育健身对个人乃至家庭发展的价值功用,激发贫困户体育脱贫的意识,强化其脱贫的需求,使其自觉接受来自外界的帮扶。注重贫困户体育参与权利意识,动员贫困户围绕当地体育扶贫项目主动寻求创业和就业机会,进而提升贫困群众对体育扶贫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三)深度挖掘资源,打造产业链增加就业
深度挖掘贫困地区闲置资源,根据贫困区自然环境打造体育度假休闲农庄,开发山地越野、航空飞行、冰雪等运动项目的素质拓展基地;紧密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农耕体验等素质拓展项目,传承并发展贫困区传统且独特的民俗体育活动;打造定期举办体育赛事的马拉松赛区等具有体育特色的体育旅游综合体,充分利用贫困区特点提高扶贫效益,丰富体育旅游内容。通过“体育+旅游”和“体育+赛事”推动贫困区体育产业链的形成,促进体育休闲度假、体育素质拓展、体育赛事和其他体育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吸收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实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四)开展体育指导,增加体育人才储备
依托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开展乡村体育教师专项培养计划,缓解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体育师资紧缺现象;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加强贫困地区体育文化学习和培训;支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位到贫困地区进行运动员选材,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专业训练和文化学习机会;面向贫困户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体育健身指导、健康管理以及乡村体育旅游等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能够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导游和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管理等工作。
五、结 语
体育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分支,体育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势必推动打赢脱贫攻坚战。“体育+旅游”“体育+健康”“体育+产业”作为体育脱贫攻坚的主要手段,通过精准识别贫困地区现状,开发贫困地区闲置资源,调动精准扶贫主体主动性,增强宣传力度,完善体育脱贫攻坚法律保障体系等措施既是对“体育+”“+体育”模式的践行,又能推动产业的发展,且对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决胜脱贫攻坚时期应正确认识并解决其在市场、社会、政府及制度层面的问题和困难,加强体育与旅游、健康、教育、产业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促进健身补助、大病补助、教育补助、残疾补助、创业补贴、卫生、住建、人社、金融等各行业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战略。
参考文献:
[1]张汪洋,赵子建,慎承允,徐战争.体育精準扶贫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1):36-40+45.
[2]体育总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sport.gov.cn.
基金项目:2020年度开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体育精准扶贫助推开封市决胜脱贫攻坚对策研究》(ZXSKGH-2020-364)
(作者单位:曹树渊,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吴静海,汉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