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是这样锻成的
2021-03-24江仲高文超许乐
江仲 高文超 许乐
在古代,铁匠用铁锤为征战的士兵打造刀枪剑戟,而现代“铁匠”刘伯鸣通常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我用的‘铁锤可非同凡响——15 000吨水压机锻造出来的都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作为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和世界最先进的15 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操作者,刘伯鸣从事锻造工作31年,创新了30多种锻造方法,开发了30余项新技术,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在超大锻件制造领域赢得了国际话语权,展现了“大国工匠”的“大智慧”。
一场输不起的战斗
走进中国一重的花园式厂区,置身高高的暗红色厂房,突然感觉人“变小”了。举头望天,只见七八层楼高的厂房上方,都是横跨房梁的巨大“天车”在来回移动,发出巨大轰鸣。
在水压机锻造厂车间内,一个10米多长、5米多宽的巨型铁剪,正夹着一个烧得通红透亮的合金钢锭放到水压机前。这个直径3米多的特型钢锭,在厚重的锻压模具和砧板间,随着“咣咣”的锻压声火星四射,很快就缩小了一大圈。
正是在这样的厂房里,刘伯鸣和工友们承接了不少“硬骨头活儿”,其中不乏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产品。核电站发电的关键设备——715吨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便是这里面的典型代表,其对钢材的冶炼、锻造要求极高,此前国际上只有日本能够生产。
为了掌握核电站建造的主动权,本世纪初,我国下决心实现核电站常规岛低压转子的国产化。而首套1000兆瓦的常规岛低压转子锻造任务,就落在了刘伯鸣身上。
“当时我有点儿犯蒙,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刘伯鸣坦言,“715吨,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钢锭,没有任何技术经验可供参考。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在带领团队攻关的过程中,刘伯鸣无时不在思考工艺参数、琢磨锻件成形过程,近乎“着了魔”。经过深思熟虑,他拿出一套独创的方案。
一次,刘伯鸣下班回家,看见妈妈正在揉面,就赶紧接过来,边陪妈妈说话边干活儿,不知不觉间把面团揉成了中间粗、两端细的低压转子形状。
妈妈看着他手里的面团问:“伯鸣啊,你是不是‘魔怔了?”
时至今日,刘伯鸣仍记得当时奋战的情形:“忙起来,吃住就在单位,就在这个水压机旁。困了就眯一会儿,醒了就继续研究。棉袄往身上一盖,马上就睡着了……”
经过43天的攻坚,这个直径3米、长达14米的“巨无霸”终于大功告成。专家组验收一次合格,质量甚至超过某国同类产品。自此,1000兆瓦的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不再依赖进口,刘伯鸣和他的团队也成为我国核电建造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必须做到极致
31年来,刘伯鸣和他的工友们几乎见证了中国超大锻件国产化、产业化的全部历程。
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刘伯鸣曾动情地说:“我热爱一重,热爱与我朝夕相伴的15 000吨水压机。我知道,没有一重这片沃土,没有万吨水压机,就没有我的今天——水压机就是我的第二生命。”
炉内煤气熊熊燃烧,最高温度可达1250摄氏度,隔着炉门十多米,仍能感觉炙烤难当。大汗淋漓的刘伯鸣身穿厚重的白色防护服,手拿对讲机,举重若轻地指挥着,车间内两台万吨水压机缓缓起降,空中“天车”、铁索、巨剪往来穿梭。
对于刘伯鸣及其团队来说,在水压机上的每一次操作都是一场革新,不仅要精确计算锻件轴向窜动和旋转角度,还要精细调整水压机的压下量控制变形:“既要保证管孔同心、壁厚均匀等特型指标,还要保证锻造强度。这些动辄100吨的大家伙,误差率都是以毫米计算,有时比用铲车开啤酒瓶盖还难。”刘伯鸣举例说,车间水压机的最大工作直径是7米,但有的待加工管板直径达到8米多,“这就如同在小锅里烙一张比锅盖还大的饼,必须保证均匀受力、恰到好处”。
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的“水室封头”是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关键核心锻件,最大重量459吨、直径5.2米,其结构特殊复杂、性能要求苛刻,技术难度极高,不仅要历经封头板锻造、冲型、封头两次管嘴翻边等工序,还要经过4次关键的变形,每一次的结果都直接影响到下一次的成形效果。
在铸造过程中,刘伯鸣反复计算板坯的厚度和直径,精确计算锻件的旋转角度,一次次测量辅具和封头,精细调整水压机控制变形,在百吨锻件上下着“绣花”功夫。由他指挥锻造的核电锻件产品,全部一次合格,每件都是精品,这不仅一举突破了世界性难题,还提高了我国核电产品的使用寿命。
前期数百人的工序、数百万元的投入……在刘伯鸣看来,这意味着“不容有失”:“假如说在我这儿出现问题,那我就是一个罪人。所以,必须做到极致。”
总书记夸他是功臣
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一重视察。
“我站在人群中的第一排,第一个和总书记握手,心里别提多美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刘伯鸣的脸上满是喜悦与自豪。
那一刻,刘伯鸣对总书记说:“总书记您好,我叫刘伯鸣,是您刚刚看到的这台15 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的操作者,是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在这台设备上已经工作了28年。”
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刘明忠董事长向总书记介绍说:“这是我们一重集团的首席技能大师。”
刘伯鸣接着向总书记汇报说:“刚刚您看到的所有核电产品,都出自我和我的团队之手,很多产品已经由‘跟跑变为‘并跑,提升了国际竞争力,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握着刘伯鸣的手称赞:“你们是有功之臣!”
“國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逼着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这不是坏事,中国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让刘伯鸣和他的团队激发起“大干一场”的强大动力。
如今,刘伯鸣还兼任劳模创新工作室组长。在他的推动下,工作室创立之初就形成了“三突出”的工作机制——突出劳模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的浓厚氛围;突出结合生产实际,集中攻关解决难题;突出人才培养,提高全员素质。
好钢,在炼;幸福,靠干。刘伯鸣不仅在技术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在“示范引领”方面发挥的作用也非常大。近年来,刘伯鸣带领团队围绕生产重点、难点开展课题攻关,已经完成多项课题,其中“加氢筒节减余量”课题,节约钢水2700吨,降低成本2457万元;“提高支承辊钢锭利用率”课题,为企业节约钢水1028吨,减少成本1800万元……
随着中国一重的人事改革创新,刘伯鸣这块“好钢”也被用在了“刀刃上”——2018年,中国一重打通了技术与技能人才上升的通道,刘伯鸣因业务突出,被选拔为水压机锻造厂的副厂长。升任副厂长的刘伯鸣没有离开生产一线,依旧每天和同事们在一起,和生产难题在一起。
“他始终保持着一名技术工人的初心。”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党总支书记、厂长许四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