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究
2021-03-24张颖
张颖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将学生培养成栋梁之材,既有高水平的知识储备,又拥有良好的品德,教师需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下功夫,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授课效果,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已经成为许多教师与家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一些小学生缺乏应有的道德意识,在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上都有着不少的问题,不仅影响校园内部的情感关系,不利于学生与他人相处,对学生未来人格的完善以及品德的塑造也都起着阻碍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基本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每一部分的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需要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本文将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这一主题,深入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况
1.学生缺少学习热情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已经建立起较为健全的人格,思想高度、社会见识都与学生有着巨大的差距,这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极容易以高高在上的成年人角度去进行说教,一味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却没有告知学生道德重要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脱离了生活进行的课本教学,往往显得道德与法治像是空中楼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产生共鸣,因此缺少学习的兴趣。
2.学生缺少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意识
同时,部分教师仅重视课堂上的教学,却忽略了学生课下的学习。学生在课上吸收了教师所讲的内容后,在课下往往很难想起运用,原因其一是如上文所说的,教师将道德与法治的内容空中楼阁化,其二则是缺少生活例子,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不知道应当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因此,学生在生活中缺少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践,无法塑造出良好的人格品德。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1.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入生活内容
当小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产生不解时,教师应当将生活中与教材互相呼应的内容加入教学中,利用生活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知识。
比如在《这些事我来做》这一课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培养出参与家庭劳动的意识。但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年纪较小,无法理解父母的辛苦,常常将不参与劳动视作理所应当。为此,教师在简单介绍完家务内容后,可以布置“任选一份家务并回家完成”的作业,第二天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劳动感受。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强化学生的意识,让他们明白参与家庭劳动是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责任,可以有效维护家庭的和谐。这样,通过引入生活内容的方式,学生不仅迸发出了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更为方便地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道德了。
2.利用社会热点事件,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教师可以搜集社会热点新闻,结合学科内容,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展开讨论,借机普及法律知识,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比如《感受生活的法律》这一课。教师可以将近期的保護野生动物的热点事件(如有的游客在昆明翠湖畔强行抓住红嘴鸥摆拍照片)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一起讨论,分辨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行为与危害行为,并让学生明确地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以及危害野生动物的后果。由此,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起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
结束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是可以直接塑造良好品德、增强守法意识的重要学科。为了让学生在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需要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将生活与课本相联系的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时刻处于锻炼自身能力、促进自身意识水平发展的状态,从而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与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刘超敏.道德贯穿生活,法治融入身边——浅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32):51-52.
[2]陈文赟.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30.
[3]咸宜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科幻画报,2020(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