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2021-03-24买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买靳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它代表着一段历史的存在,值得我们好好保护和学习。因此,我们应该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文章将对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数字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我们针对数字化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

1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1 避免急躁,细心研究

我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慢慢变大。在精神与物质压力变大的情况下,人们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这样的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就会造成很多珍贵资源的丢失,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止损。其中一个特别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系统和平台,有助于资源整合,避免资源浪费及丢失。

1.2 避免盲目,认真投入

回看以往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面,仍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为缺乏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存在各地技术目标不一致、技术标准不统一、技术管理不规范以及实施差异大的问题。例如,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同,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建立的历史文物的博物馆条件比较好,对历史文物的保存状况也较好,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在那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地区,博物馆各方面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样的差异导致部分历史文化遗产无法得到较好的收藏和保护,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同等的重视和保护,容易促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要想办法去弥补。例如,可以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護体系,并对这些保护体系进行反复研究、重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规范的制定要符合实际,不能千篇一律,要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做到更好。

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的数量如此之多,在短期内不可能全面实现数字化保护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可以有计划地进行保护,分出哪些文化比较急于保护,哪些文化可以放在后面,突出重点加以保护。我们可以先重点建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数据库,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第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避免在开展正式工作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第二,经过缜密的论证研究,这一项目的工作量较为繁重。由于这一环节需要工作人员通过缜密的调研和钻研,分析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这些数据信息包括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年限、发展地域、研究背景等一系列的基础信息。第三,通过以上几个主要方面,对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门别类,科学论证和提炼。

1.3 避免粗糙,精益求精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与保护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粗糙,争取精益求精。保护历史文化是一件比较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因此进行这项工作时不能过于粗糙,一定要注意求精。在不断的自我培养和自我修炼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认真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例如,我们在探讨有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做功课,认真钻研,查缺补漏。通过这一过程,我们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还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重复性的温习和传承,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举两得。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情况促使一些从事这行工作的人员工作压力大,因为此类工作是一项长久并且需要投入时间相当多的工作。受这一消极情绪的影响,大家千万要避免粗糙办事、敷衍了事,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追求最大限度的好,要精益求精。

可以先重点建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数据库,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第一,我们应该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制定可行方案,避免正式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遇到不必要的麻烦。第二,进行缜密的论证研究,要求工作人员通过细致的研究分析出较为准确的数据,这些数据信息包括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年限、发展地域、研究背景等。第三,我们应该善于观察生活,多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避免粗糙,做到精益求精。

2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措施

2.1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

现代数字化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将数字化的先进技术应用于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上。据记载,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开展《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出版工作。这些内容相当珍贵,写书的过程也是相当辛苦。作者在写书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书籍及材料。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的必要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可以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为后人提供图片、文字的参考,同时还能提供宝贵的音像信息,有利于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

2.2 建立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系统和平台

我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它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若想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必须认真地将它们进行分类。分类的目的在于更好的管理,有助于后人共享我们分类归档的资料,为后人提供方便。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慢慢变大。在精神与物质压力变大的情况下,人们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这样的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就会造成很多珍贵资源的丢失,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止损。

那么,如何做到及时止损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例如,我们可以去建立一个具有代表性并且权威性的平台。这个平台里面放置着比较详细的非物质文化的类别,避免资源浪费及丢失。我国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应该统一规划这些珍贵历史文化的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同时,建立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库系统和平台,有利于实现我国各地各部门资源共享。利于各地各部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整理,使各自的研究更加突飞猛进,更有利于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2.3 重点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

千百年的文明发展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累越来越丰富。面对这一大背景的影响,我们应该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可重点建设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色资源。

例如,我们可以参考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图书馆把书本分为不同年份、类别、版本,并将这些书放在固定的图书室。且每本书还编制唯一的编码,就像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一样,这些书具有编码唯一性。当学生到图书馆阅读时,只需走进大厅,用计算机检索自己喜爱的书名,抑或书的类别,就可以轻易地地找到自己的目标读物,既方便又简单。同理,我们完全可以参考高校图书馆的做法,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按照上面的方法分门别类,编写唯一代码进行管理。当我们建立资源库的时候,可以将同一年代的建立为一个资源库,或者将有同样特点的数据建立成一个数据库,从而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表现形式多样,又特色鲜明。

面对如此众多的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有选择地去重点保护,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有利于及时止损。其次,对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门别类、科学论证和提炼。这样可以永久传承和坚守文化遗产基因信息的核心元素,并对其文化遗产的地域属性、时代特征、精神内涵、价值体系、话语体系等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估与分类,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最后,运用自身的专业素养,采用自己熟悉的先进技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與利用。

2.4 制定统一的非遗数字化保护标准规范

当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缺乏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存在各地技术目标不一致、技术标准不统一、技术管理不规范以及实施差异大的问题。各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同,导致各种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同等的重视和保护,这种情况很容易促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查缺补漏,规范的建立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千篇一律,要站在当下的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就像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我们可以参考有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像图书馆把书本分为不同年份、不同类别、不同版本的书架,并将这些书放在固定的图书室。不仅如此,每本书还编制有唯一编码的编号,就像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号一样,这些书具有编码唯一性。当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去图书馆看书的时候,他们只要去图书馆的大厅,用电脑检索自己喜爱的书名抑或书的类别,他们就可以轻易地找到自己的目标读物,既方便又简单。因此,我们要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做到更好。

2.5 建构科学的非遗数字资源检索技术体系

我国现如今各种先进产品不断普及,出现了各种简单便捷的先进技术。例如,检索技术的运用。随着各种资源库的不断建立、扩充及用户检索需求的不断变化,当代的需求逐步推进技术的发展。目前,常用的资源检索技术可分为基于文本的资源检索、基于语义的资源检索和基于内容的资源检索。基于文本的资源检索由于人工标注耗时耗力、标注信息的准确性影响检索结果以及不同类型资源数量的规模、资源内容理解的差异等诸多问题使它不再成为检索技术的主流方式。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主要是对本体的词汇加以整理和分析,按照原概念的表述和文化逻辑的内在特征加以呈现,然后根据研究目标,经过学术分析,对它们的关键词进行选择、分类和进一步阐释,并按照类别归纳成条目,形成检索体系。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概念层次结构以及强大的逻辑推理支持,因而被广泛运用,具有良好的前景。我们可以广泛应用检索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现代化数字科学技术,方便后人查阅和参考,且简单便捷,便于操作,更有利于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3 结束语

在当代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增加。人们在不断努力应对生活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传承和学习历史文化,特别注重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资源,借助先进的数字文化技术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做出相应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贾菁.人工智能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进阶路向[J].当代传播,2020(1):98-101.

[2]马毅.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大众文艺,2019(24):3-4.

[3]朱烨青,王云庆.数字化传承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及展望[J].人文天下,2019(17):55-59.

[4]陈燕.一带一路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J].中国民族博览,2019(3):77-78.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画与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