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分析
2021-03-24党延飞
党延飞
摘 要: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新时期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是以学生学习成绩提升为重,忽视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僵硬,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故此,新时期应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力度,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选用,并创设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环境,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逐步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展开分析,明确其意义,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并践行到实处。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养成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并且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首要前提。小学阶段学生知识储备量较少,知识学习难度较大,所以在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要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顺应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明确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重要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对于后期学习和发展大有裨益。
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独立思考能力的内涵
独立思考能力,即在面对问题时可以自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具体包括求真能力、质疑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判断能力。人们在对一个问题存在诸多困惑时则会产生质疑,进而成为思考探究的动力源泉。在质疑基础上,思考、探究和判断,循环往复,直到最终获得正确的答案。从中也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缩影,正是在不断质疑和寻找答案的循环中获得进步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尤为必要,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意义深远。
(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意义
首先,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不高,而数学学科自身逻辑性、抽象性特点较为突出,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因此,迎合素质教育改革趋势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使其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数学知识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凭借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巧妙选择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持久的自主学习习惯[1]。其次,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内化。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师以引導者的身份,鼓励学生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此种学习模式,便于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促进知识内化,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最后,促使学生更好地达成素质教育目标。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于后续学习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同创新能力、交流沟通与合作探究能力联系密切,新时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便于更加高效地达成素质教育目标[2]。
二、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支持和培养,但是结合当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现状来看,整体效果不符合预期,影响因素诸多,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单一、滞后的教学模式
面对素质教育改革相关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传统单一、滞后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而教师也牢牢占据主体地位,将多数的课堂时间与用于知识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习效率偏低,影响到师生之间有效交互。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大大下降。
(二)家庭因素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当代学生的家庭生活丰衣足食,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无微不至,致使很多生活环节不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即可解决很多问题。长此以往,受到这样的环境影响,小学生对外界依赖程度过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缺少持久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样在后续学习中一旦遇到问题,就会直接寻求教师的帮助,不利于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三)教学体制僵硬
即便近些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深化取得成果鲜明,但是部分地区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仍然是以学生成绩为主,严重阻碍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当前我国很多学生仍然存在课后参加各式各样补习班的问题,放假休息同样参加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和艺术班,这就导致学生每天消耗在学习上的时间过多,甚至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知识,玩游戏和休息的时间则少之又少,遏制了小学生的天性,拔苗助长下,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另外,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依据,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即便课程改革后教师尝试着应用先进教育方式,如问题导学、合作学习和情境创设等方法,但是教师仍然牢牢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学生缺少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实践途径
(一)设立便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情境,唤醒学生数学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结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来设立便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趣味性,促进师生密切交互,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基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思考和讨论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对学生思考后得到的答案予以肯定和赞扬,鼓励学生勇敢、主动表达个性化见解,进而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例如,在讲解“圆柱与圆锥”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便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情境,布置任务:尝试自主推到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提示,将图形进一步拆分,发现圆柱是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而圆锥则是一个圆和一个扇形。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圆柱和圆锥表面积,进一步计算物体体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了数形结合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丰富知识储备
在小学数学教学各环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各环节学生学习情况管理,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培养。由于小学生各项素质还有所不成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明确学生自身的不足,了解应如何纠正不良习惯。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内容时,教师可以画出多个多边形,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如何计算多边形面积,使用辅助线拆分或充足图形,辅助学生观察和认知图形。或是引导学生自行画图,精简原本复杂、抽象的图画,在独立思考同时来延伸、拓展多边形知识,进而画出熟悉的图形,这样学习难度也将大大下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做的应该是交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其掌握质疑的方法和技巧,把握问题关键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掌握合理的提问方法,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引入案例或是故事的方式反复提问,直到学生充分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在质疑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把控,在讲述新知识后鼓励学生质疑,质疑同时不要催促学生,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避免局限于现有的教学程序,善于引导学生去提问和交流。
(三)教育模式优化创新,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结合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摒弃传统单一、滞后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模式。教師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则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合理,背离原本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应对教学环节优化设计,促使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主动思考和分析,丰富学习体验,无形中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讲解扇形统计图内容时,教师可以整合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加工,设计更具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发挥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某位同学要在小周六举办生日会,一共邀请9个人,在舞会上如何需要将蛋糕分配给每个人,但是大小不需要相同,可多可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蛋糕,学生在找到自己的那一份蛋糕后,分析具体分量,在黑板上使用不同颜色表示占比。计算准确的学生,可以获得教师给予的奖励和表扬。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培养,全身心投入其中思考和分析问题,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内化知识结构。
(四)优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对于实践动手的兴趣较高,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爱玩天性,优化实践活动,鼓励集中注意力参与其中。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后,自己动手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例如,在讲解数量单位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校园内组织实践探究活动,完成测量课桌椅长度、操场长度或教室体积等测量任务。在实践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要基础上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式创新,编制合理的培养方案,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华顺明,王春鸽,张学昌,贾志欣.以独立思考能力为核心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0(19):165.
[2]王建红.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