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路向
2021-03-24陈志帅
陈志帅
摘 要: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了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音乐人才培养,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几所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针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性人才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称《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称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珠三角九市)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进行了明确,肯定了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总人口约7264.92万[1],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文化建设也应与经济发展相匹配,加快步伐推进,而音乐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高等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大湾区高校肩负起此重任。本文将从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方面进行探究,进一步确认大湾区音乐人才的培养目标,推动大湾区音乐教育的合作和发展。
一、构建大湾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大湾区合作与发展的需要
一般而言,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培养的是音乐领域所需要的专门人才。粤港澳大湾区内音乐文化种类丰富,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交相辉映。因历史原因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音乐教育有其独特性和国际性;湾区珠三角九市高校在音乐教育和人才培养上努力探寻立足本土、接轨国际的培养目标,近年来成果硕硕。
因此,如何在大湾区背景下借助各自具有的资源优势并将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结盟,探索出适应大湾区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既是大湾区合作之需,更是音乐发展之必要,意义非凡。
(二)国际化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是大湾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的目标
国际化音乐人才是指“具有扎实的音乐专业能力,较高的外语能力以及文化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即“专业精、外语强、善交流”的音乐专业人才。[2]而大湾区中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受西方文化及教育影响较深,其高校音乐教育和人才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具有更丰富和实用的特点。湾区九市尤以广州和深圳高校中的音乐专业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在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机制和教学设施上正努力打造符合培养国际化音乐人才的软件和硬件条件。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湾区战略的制定实施对该范围的高校来说,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大湾区内高校可以在文化同源、资源共享、需求互补的基础上,形成相近的音乐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各自优势,全方位打造大湾区国际化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
二、粤港澳三地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广东除设有专业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之外,综合性大学如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设有艺术学院;香港特别行政区有专业音乐学院(香港演艺学院)和综合性大学音乐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音乐系);澳门特别行政区仅在澳门理工学院设立了艺术高等学校。
本文选择星海音乐学院、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深圳大学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香港演艺中心、香港中文大学艺术学院、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作为考察对象,在音乐人才培养体系中对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及教学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音乐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同
在大湾区中心的广东珠三角区域,广州凭借其传统的文化优势,既有专业音乐学院的高精尖人才培养模式,也有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因材施教模式的加持,综合优势明显。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因其背景的特殊性,也打造出两地自己的音乐人才培养体系。但是粤港澳三地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定位有明显差别。
1.星海音乐学院。创办于1957年的广州音乐学校,多次变更校名,1985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现在已经构建了以附中、本科、硕士研究生相衔接的办学阶梯,以普通教育为主、继续教育为辅的办学格局,教学单位主要有18个本科院(系、部)、研究生部、附属中等音乐学校、继续教育学院、音乐研究院、音乐博物馆、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艺术实践中心、社会音乐教育培训中心等教学机构[3]。星海音乐学院现已形成了多维度、全方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暨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成立于2005年1月[4],目前授予音乐学文学学士学位课程。其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侨,旨在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音乐人才。音乐主修的学生在学习专业主科课的同时,还要学习音乐理论、史论、音乐教育等基础课程以及实践方面的训练,包括社会实践、教学实践、艺术实践如举办音乐会等。
3.深圳大学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于2019年9月正式成立[5],现设3个院系:音乐系、舞蹈系、金钟音乐学院(流行音乐)。音乐系设有钢琴、声乐、管弦乐等5个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一级学科硕士点(音乐与舞蹈学)。音乐舞蹈学院借助国家级音乐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樂大赛的品牌效应,拟建成集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市场运作于一体的特色音乐舞蹈学院。
4.香港演艺学院。香港演艺学院(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于1984年根据香港政府条例由香港政府成立,不仅是中国香港唯一的一所官办专业艺术院校,也是亚洲久负盛名的表演艺术高等学府。演艺学院于1993年开办学士学位课程,2006年开办硕士学位课程,现共有包括音乐学院在内的6个学院,设有7个专业方向:中乐系(香港唯一一所培养中国器乐专业演艺人才的院系)、作曲及电子音乐系、键盘乐系、弦乐系、声乐系、木管乐铜管乐及敲击乐系和音乐学科系。[6]香港演艺学院凭借其融合中西方多元化的国际性优势,致力于培养具有创造性、跨学科、国际化的优质音乐专业人才。
5.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成立于1965年,是一所拥有国际优秀教学团队的,培养音乐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综合性大学音乐系,也是目前香港唯一能夠颁授音乐博士(Doctor of Music)学位的高校。[7]该系现设有作曲、教学、演奏、研究、民族音乐学、音乐学、音乐理论与分析等专业学科。音乐系以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理念及形式训练、培养学生成为融合中西音乐文化的人才,并在音乐学术研究和音乐演艺上攀登国际高层次专业水准。
6.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艺术高等学校(ESA)于1989年由前澳门文化司创办,于1993年加入澳门理工学院,20多年来艺术高等学校致力于在设计、视觉艺术与音乐领域培养人才,有“澳门新一代创意人才摇篮”的美誉[8]。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开设三个专业:设计学、视觉艺术学、音乐学。音乐学专业于1997年开办“音乐(教育专业)高等专科学位课程”,2005年开设“音乐(教育专业)学士学位补充课程”,2009年9月开设“音乐学士学位课程”(教育和表演专业)。音乐学专业旨在提高澳门的人文素养,为澳门培养音乐全能型人才。
(二)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参差不齐
教师队伍的实力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一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师资。关于粤港澳三地高校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本文列表1进行比较分析。
由表1可见:广东省的星海音乐学院、香港特区的演艺学院和中文大学音乐系,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制度规范,执行到位,师资力量强大;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深圳大学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尚处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起步阶段;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适应其人才培养定位的需要,音乐系教师是与设计系、视觉艺术系共享的。
(三)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各具特色
在高校音乐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学生作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的产品,其质量与课程设置密切关联。本文仅对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考察,列表2作出比较分析。
由表2可见:粤港澳三地高校的课程设置是与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契合的。星海音乐学院、香港演艺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的办学方针和教学理念是融合中西艺术,推行跨系、跨学科训练及综合音乐课程讲授,为具有音乐天份的学生提供全面的、系统的、以表演性质为主的中西乐演艺训练,帮助并培养他们成为职业演奏家、歌唱家、作曲家或音乐教师,实行的是精英化教育;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和深圳大学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的音乐教育还在起步阶段,从现行课程设置来看,尚未形成显著的个性特征;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以音乐普及教育为主,选修课的ABC三组,都侧重于大众化教育。
(四)教学设施及教学管理模式差异较大
教学设施和教学管理对于音乐人才的培养虽然处于辅助地位,但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对粤港澳三地本科阶段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管理进行考察,列表3作出比较分析。
由表3可见:粤港澳三地高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管理差异较大。星海音乐学院、香港演艺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管理达到了国际化标准,处于领先水平,为培养国际化音乐人才奠定了基础;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深圳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澳门理工学院得益于综合性大学的资源共享,大学的教学设施及教学管理为其音乐教育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及建议
《规划纲要》在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一节中指出:“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推进职业资格国际互认”,这是推动探索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动力。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规划纲要》强调,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与保障。文化是大湾区未来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是大湾区人文精神和价值的体现,因此,培养音乐人才是大湾区高校教育的发展机遇,也是挑战。
本文基于第二部分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粤港澳大湾区音乐人才培养的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音乐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定位为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需要,掌握国际一流音乐知识、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综合型人才。粤港澳三地虽然文化同源,但是各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同,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在保留三地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上,寻求音乐人才培养理念及管理的趋同。广东高校继续坚守岭南音乐人才的传承和培养,同时借鉴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完善国际化音乐人才培养模式;香港高校具有国际化音乐人才培养的优势,一方面应与粤澳两地融合,共享其经验和资源,另一方面三地应密切合作开发岭南文化遗产,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澳门高校在音乐大众化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应利用粤港两地的资源,借鉴两地经验,拓展音乐人才培养的渠道。
(二)健全具有音乐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师资的国际化,具有音乐国际化视野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音乐国际化人才。“在地国际化”[21]是包括欧盟各国的多国高校采用的一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本国接受高等教育就能够在文化多元、语言混杂的人文和学术生态环境中接触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模式,使知识得到互补和改造,它在多国高校成功推行,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未来采用“在地国际化”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了借鉴依据。当然,这也要求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成果紧跟时代和世界发展的趋势。健全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活动强化其音乐教学的国际化理念,使之具备国际化师资水平;二是利用多种渠道引进教师,如聘请兼职音乐教师,聘请长、短期实践导师,粤港澳三地高校进行国际音乐项目的合作研究,举办音乐大师短期培训班,承办国际音乐学术交流会等,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国际化水平。
(三)打造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粤港澳三地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各具特色,但是未来的课程设置在保持各高校自己的特色前提下,应在课程设置时做出改革。一是在大湾区高校之间进行音乐课程衔接,实行粤港澳高校音乐课程互通互享,学分互认;二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音乐学术交流活动;三是加强音乐实践教学;四是广东省高校的音乐课程应设置双语教学或者全英教学,为粤港澳三地的音乐教学和研究顺利合作、融合提供保障。
笔者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巴特勒音乐学院完成了钢琴表演专业本科、硕士、博士课程,并最终获得钢琴表演专业的博士学位,对其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可以作为大湾区国际化音乐人才培养的借鉴。一是教学以音乐实践课程为核心;二是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及文化传承的培养,本科阶段在讲授本专业相关的音乐课程之外,还设置了历史、数学、物理等通识类课程,使音乐专业人才的知识面广泛又全面。
(四)完善音乐教学设施和音乐教育管理模式
粤港澳三地高校的音乐设施,在本文所列举的高校中,除星海音乐学院、香港演艺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之外,其他高校有待今后继续完善。关于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完善,本文列举正在实施的大湾区音乐教育国际化管理模式供参考:(1)2019年华南理工大学与澳门大学正式签署本科生2+2联合培养项目协议,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合作的首个双向双学位本科联合培养项目,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探索教育协同开辟了创新路径。[22](2)2018年,粤港澳三地高校合作成立了10余个大湾区高校联盟。其中,中山大学率先倡议,并与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共同发起了粤港澳高校联盟,汇聚粤港澳三地28所高校,携手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23](3)2020年8月,深圳音乐学院开工建设,该学院将立足深圳、根据大湾区对音乐艺术高端人才的需求,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成功经验,借鉴境内外一流院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建设成为国际化、创新型、世界一流的音乐艺术类高等院校,为大湾区和国家培养大师级音乐艺术人才。[24]
结语
世界上最重要的湾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它们是全球性的国际人才港。要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心,集聚人才是关键。人才从哪里来?其一,用未来的发展吸引外来人才;其二,利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教育资源,为大湾区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在人才供给链条中,本地培养和外部引进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粤港澳大湾区应发挥高校音乐教育的基础支撑和动力引领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音乐教育合作与发展,完善粤港澳大湾区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目标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基本情况[EB/OL].中商情报网.[2020-05-07].https://s.askci.com/news/hongguan/20200507/0940581159964.shtml.
[2]南日.高校国际化音乐人才培养策略与实践探索:以大连外国语大学音乐系为例[J].音乐创作,2015(12):188-189.
[3][9]星海音乐学院.机构设置.教学单位[EB/OL].[2020-06-01].https://www.xhcom.edu.cn/jgsz1/jxdw.htm.
[4]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简介[EB/OL].[2021-01-08].https://arts.jnu.edu.cn/7488/list.htm.
[5]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简介[EB/OL].[2021-01-08].http://art.szu.edu.cn/about-synopsis.html.
[6]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Overview[EB/OL].[2021-01-08].https://www.hkapa.edu/sch/about/about.
[7]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Music.Overview[EB/OL].[2020-01-08].http://arts.cuhk.edu.hk/~music/department-of-music.
[8]Macao Polytechnic Institute[EB/OL].[2021-01-08].http://www.ipm.edu.mo/arts/zh/index.php.
[9]星海音樂学院音乐学系.师资队伍[EB/OL].[2021-01-08].https://yyxx.xhcom.edu.cn/ylxx/bxgk.htm.
[10]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师资队伍[EB/OL].[2021-01-08].https://arts.jnu.edu.cn/ylx/list.htm.
[11]深圳大学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师资队伍[EB/OL].[2021-01-08].http://art.szu.edu.cn/teachers-teachers-p_17.html.
[12]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Faculty[EB/OL].[2021-01-08].https://www.hkapa.edu/sch/music/staff.
[1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Music.Faculty[EB/OL].[2020-01-08].http://arts.cuhk.edu.hk/~music/faculty-by-music-area.
[14]Macao Polytechnic Institute.Faculty[EB/OL].[2021-01-08].https://www.ipm.edu.mo/arts/zh/academic_staff.php.
[15]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Course Schudule[EB/OL].[2021-01-08].https://www.hkapa.edu/sch/music/study-programmes.
[16]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Music.Course Schedule[EB/OL].[2020-01-08].http://arts.cuhk.edu.hk/~music/undergraduate-studies-course-offering.
[17]Macao Polytechnic Institute.Course Schedule[EB/OL[2021-01-08].https://www.ipm.edu.mo/arts/zh/course_description.php.
[18]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Facility[EB/OL].[2021-01-08].https://www.hkapa.edu/venue/wanchai-campus/lyric-theatre.
[19]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Music. Facility[EB/OL].[2020-01-08].http://arts.cuhk.edu.hk/~music/facility/1.
[20]Macao Polytechnic Institute. Facility[EB/OL].[2021-01-08].https://www.ipm.edu.mo/arts/zh/design.php.
[21]仲彥鹏.在地国际化:我国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路向[J].山东高等教育,2019(1):35-41.
[22]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EB/OL]. [2019-04-12].http://news.scut.edu.cn.
[23]蔡珊珊,王岩.省教育厅厅长:2035年基本建成大湾区高等教育共同体[EB/OL].金羊网.[2018-07-10].https://news.ycwb.com/2018-07/10/content_30043380.htm.
[24]深圳音乐学院8月开工建设[EB/OL].深圳商报.[2020-05-30].http://szsb.sznews.com/PC/content/202005/30/content_866407.html.
(责任编辑 陈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