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地质工作分析

2021-03-24赵绘青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含水油层储层

摘要:想要保证中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地质工作能够获得更多针对性的数据、经验、技术等层面的指导,技术人员首先要对当前中高含水期油田開发地质工作的落实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油田开发地质工作进行细部优化,如对清晰油层的认知方法、对地质进行精确有效的识别与划分等。如此,才能保证配合的措施更为专业,具备更强的适宜性,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油田开发工作落实水平。

关键词:中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地质工作

引言

石油作为社会运作的三大基础能源之一,直接影响着社会运作的稳定性,所以油田开发工作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油田开发建设工作进入到中高含水期后,就意味着油田开采工作落实难度将更大,同时,技术操作也会受到淹没问题的影响,产量的不断缩减,资源开发工作甚至可能需要停产。为了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科研技术人员应对中高含水期的油田开发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保证不同的油田储层地质构造以及实际情况能够被全面掌握,进而可以依此进行技术与设备配置,让油田的产量得以有效提升。

1中高含水期油田地质开发工作现状

通常情况下,油井含水量不断上升以及产量的持续下降,属于中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两个常见问题。因此,技术人员在对此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配合使用补钻加密井方式,但是由于此种井的建设区位在高含水环境中,所以,石油的产量无法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要求,而如果不能达到生产建设的预期,那么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受到影响。而这种低效井并不能开发出足量的石油资源。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从地质条件或其他影响因素角度入手,对水、气以及其他流体进行储集层的置换过程进行分析,同时查看是这些资源辅助开发手段是否在注入井的内部后以更加均匀的状态散开,并能够让油井的石油开采率得到相应提升。尤其是进入到了最高渗透地层的环境中时,是否能够以固定的方向对渗透层进行反向固定。对相关数据的以及试验结果的详尽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油层渗透率的各向异性与非均质性会导致注入水无法以均匀的状态持续推进,辅助资源开采。同时,也可能会造成油井被水淹没情况出现,所以,科研技术人员应从中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建设的地质条件角度落实相关调整工作,并依据获得的数据信息配合更加有效的解决措施,预防油井被过早地淹没。

2中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地质工作优化路径

2.1清晰油层认知方法

油田开发工作进入到中高含水期阶段后,由于开发地质环境会与前面的储存层存在较大差异,如开发地质环境主要成非均质砂岩、储集层物性至此也会出现较大改变,所以油田工程技术的落实会受到一定阻碍,进而可能对开展的油田开采工作效率造成影响。因此,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地质环境、地质构造角度入手,保证油田资源的开发建设能够满足可持续性标准。

油田开采技术人员在对中高含水期油田储层沉积相进行分析时,仅凭借数量十分有限的取心井陆相砂岩储集层非均质严重与物性变化大等问题进行解决,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为取心井只能在成岩作用完成后作用影响较小的储层发挥出较强大的指导性作用,所以技术人员必须配合分析发育沉积学理论,结合实际地对复杂环境下的储层沉积特征进行清晰描述,如此才能对地质环境中的各种地质构造特点进行有效掌握。例如,水流能量强、沉积物粒度粗以及泥质含量较低等特征,是如何受沉积条件影响而出现变化的,以及变化方向又有哪些等。还需技术人员注意的一点是,相同环境下的不同沉积相带储层悟性与力度差异较大,所以技术人员必须对储存成绩的相对渗透率变化进行有效研究,通过较为全面的信息收集,来让砂岩露头、表明带状砂内部、沉积相带与渗透率油管等存在的高含水期失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证后续的油田开采技术动作落实得更为精准,设备对应的更为适宜。

2.2地质划分与识别

技术员在对地址进行划分与识别时,首先要对老油区进行区域性的沉积相对比,而这个过程步骤繁杂,需要收集的数据很多,用以确定不同程度的储层沉积相。通常情况下,技术人员是通过已知推测未知的方法,结合资料或相关数据以及相邻油田对比探寻结果,更有参考性、更加精确。

接下来,技术人员要对单杀曾进行有效划分,也就是将具有不渗透夹层分割的单杀层所含流体进行水力系统单元确定。通常情况下,会被确定为一个水利系统单元,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原有的划分工作进行详细检查,如果在反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技术人员应立即进行调整,但是这种调整仅限于局部调整,无法进行整体性的改动。

最后,技术人员要依据由层微型构造对广泛分布的主力单杀层顶面或是底面进行处理,并以此为基准,利用等值内插法来绘制构造图,等高线要控制在1~5m的小间距之内。通常情况下,上正韵律油层的底面会被作为基准参考,保证最终输出的图示更加精确。而反韵律的油层则要以顶面作为基准进行图示描绘,在此期间,如果发现存在底水厚油层,此时,要对顶、底面的两个作图基准的数据进行重视,防止出现误差较大的情况影响最终的图示输出质量。还需技术人员重视的一点是,高含水期的油田开采地质问题在实际解决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老油区的区域性沉积相进行更为详尽的分析与对比,保证储层沉积相能够得到精确的程度确定而后对单砂层与油层微型构造进行更为明确的划分,如此才能保证绘制构造图和检查工作的高水平落实,而因地质环境过于复杂,对油田开采技术操作带来的障碍也可得到有效清除。

3结论

通过对最终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油田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之所以能够继续服务于现代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原因是伴随石油资源的开发难度增加,科研技术人员的研发力度也在逐渐加大。所以将有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可以运用到油田开采过程中,保证油田资源的开采效率、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志坚,张桐.石油地质工程中改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20(14):148-149.

[2]李智,孙恒博,王奇,董晓渊.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改善措施与分析——评《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地质分析》[J].新疆地质,2019,37(02):285.

[3]高春革.石油地质工程中改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措施[J].化工管理,2018(02):22.

[4]王文涛.试述石油地质工程中改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的措施[J].化工管理,2017(27):25.

作者简介:赵绘青(1981—)女,汉,籍贯:山东泰安,本科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职称:中级,研究方向:地质开发,油田注水,油水井动态分析,现从事油藏工程。

辽兴油气开发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猜你喜欢

高含水油层储层
X射线元素技术在储层保护方面应用的研究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HD高含水油田水平井适应性评价研究
高含水油田聚合物驱注入工艺全要素评价分析
聚合物驱剩余油油层挖潜措施研究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描述及综合挖潜对策
锦45块老区边部潜力再评价及配套挖潜技术研究
储层岩石颗粒大小对波阻抗反演的影响分析
低孔低渗地层损害原因与油层保护应用
“低阻油层”存在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