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21-03-24林海翔
林海翔
摘要: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进行学生双创能力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如何评价顶岗实习质量等问题也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本文针对中职学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的实施现状,分析了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促进中职学校科学有效地开展顶岗实习,强化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实现对顶岗实习质量有效监控,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顶岗实习;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1-0138-02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实践型技术人才,顶岗实习作为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在我国众多中职学校中普遍实施顶岗实习制度,这一方面加强了校企间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走进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顶岗实习已经成了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教学环节。然而,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还不够细致,相应的质量的评价制度还不完善。如何针对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人们迫切关注的焦点。
1 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现状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研究小组采取面谈和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对我校三年制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我们共设计两套调查问卷,分别对往届毕业生和在校生开展调查。其中发放在校生调查问卷共80份,回收有效问卷73份,回收率达91.25%;发放往届毕业生调查问卷共115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回收率达77.39%。近一段时间以来,研究小组实地走访市区及周边地区多家用人单位,同公司人事部门、生产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
经过调研后发现,我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作为江苏省品牌专业,依托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所培养学生专业素质较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其对口率也得到了一定提升。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校顶岗实习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多元性
顶岗实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质量评价也必然具有复杂性。目前,参与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的主体大多为企业和学校,个别顶岗实习质量的评价仅由校企一方来完成,这显然是片面的。实习的学生不能仅仅是被评价的对象,作为顶岗实习的主体,他们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扮演着员工和学生的双重角色,他们对顶岗实习有着更深刻的感悟,应该在质量考核中有发言权。将实习的学生纳入评价主体,构建由学校、实习企业、实习生本人共同组成的多元化评价主体,能够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进行更加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1.2 评价方式简单,缺少过程性
很多中职学校采用结果性评价方式,忽视了过程性评价。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不少学校专业教师身兼多职,既要管理学生又要上几门专业课,教学任务繁重,没有精力对实习生进行全过程管理。比如实习生在单位顶岗实习期间职业能力是否进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职业素养是否形成等情况老师就不能及时掌握。老师依据学生提交的实习材料对他们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考核,在实习鉴定表上打分数,实习单位在实习手册写上实习表现,综合评价定为优秀、良好等已形成常态。这种结果式评价方式简单,受主观影响大,无法完成对学生整个顶岗实习的全过程性评价。
1.3 评价标准笼统,缺少针对性
中职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进行评价是多方面的,主要对学生实习期间是否正常到岗,是否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是否按时提交顶岗实习鉴定材料等。对于企业真正的岗位需求关注较少,比如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在实习鉴定表上体现较少。很多中职学校各个系部顶岗实习使用的是学校就业部门统一发放的考核标准,这就造成了考核鉴定表中的评价指标过于笼统,没有针对性,很难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做出全面评价。
1.4 评价存在主观随意性,缺乏科学性
学校在考核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时,评价依据主要是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实习鉴定表等材料,同时结合用人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填写评价。这样的评价主观随意性很大,评价结果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上述诸多问题,可以看出部分中职学校在实施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已经迫在眉睫。如何才能使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结果和实际状况相符合,这需要构建一套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指标更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与此同时,一套完善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也能促进学校不断完善教学规章制度,深化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2 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2.1 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职业教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面向生产实践、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学校安排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相对较长,学生必须尽快做好由学生向员工的转变,尽快适应岗位。在顶岗实习前,学校方面要结合企业工作岗位特点及学生所学专业开展好有针对性的、全面深入的动员教育和培训,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首先,顶岗实习可以由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学校就业部门应提前做好实习单位考察工作,集中时间安排公司人事负责人来校向学生介绍公司情况,主要包括实习单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工资待遇、实习岗位要求及今后发展空间等。听取招聘企業宣讲后,学生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报名,填写报名表并提交自荐书,公司人事部门先对报名学生的情况进行核查,确定符合基本条件的学生,最后再组织面试选出入围者,全部过程要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其次,学校就业部门要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指导。这里以我校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为例,与我校合作的招聘单位主要提供的岗位有:(1)电子产品组装与检验岗位:如电子元电器生产、组装、调试、检验、设备维护岗位,电子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岗位,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控制岗位等;(2)电子产品营销及售后服务岗位:如负责电子产品的销售、售后维修岗位,电子设备运行与维护岗位等。根据顶岗实习单位的岗位能力需求,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1)电子整机产品组装与调试能力;(2)电子线路的分析与测试能力;(3)家用电器设备的组装、调试与检修能力;(4)电子产品营销、市场拓展能力。为此,实习指导教师要提前安排好相应的职业能力训练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他们在上岗前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岗位、产品营销与售后服务岗位的具体工作要求和相关技能,提高实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学习劳动法等相关知识和企业管理制度,让他们对企业和顶岗实习岗位有初步的认识,能尽快适应顶岗实习。
最后,在正式顶岗实习前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参照以往经验,刚开始实习时学生的状态都比较好,但一段时间后很多学生会出现烦躁、劳累、焦虑、疲惫、散漫等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身体原因,随着劳动量的逐渐加大,学生会不适应繁重枯燥的劳动生活,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心理问题,随着实习的深入,开始的新鲜感很快消失,心理上感到疲惫和烦躁,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消极怠工。为此,在学生正式上岗前,学校应该完善有关顶岗实习制度,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做好吃苦耐劳准备。顶岗实习开始后,学校应派专人定期进企业与学生见面沟通,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对于学生反映的共性问题,企业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比如生产线上一开始工作量应该小一些,老员工对学生更加包容一些,让他们有个适应的过程,当学生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工作量。企业部门主管要经常和实习学生交流谈心,多给他们一些生活上的照顾,比如组织生产小组集体出游、会餐,定期举办一些篮球、羽毛球友谊赛等,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
2.2 实现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
通过不断总结探索,我们设计出了教学、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一体化办学模式,通过顶岗实习这一平台让教学和就业实现无缝对接。学校就业部门在选择顶岗实习单位时,更加注重综合实力高、技术力量强、影响力大的企、事业单位,比如我市及周边地区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合资企业以及成长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学校重视与周边城市龙头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逐步建立了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合作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拓宽办学渠道。学校同时将学生就业质量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企业提出岗位需求和用工量,直接参与制订顶岗实习方案、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等,依托顶岗实习协议做到对学生的全过程管理。学校则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同时结合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标准进一步优化顶岗实习计划,力求做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可以将在校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将学校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让他们清楚当前所学知识是能够用到他们将来的工作岗位上的。这种订单式培养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实习和就业相结合,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实现“零距离”顶岗实习和“零距离”就业提供了有力保证。
2.3 转变传统实习观念,探索社会实践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随着企业生产线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很多岗位的用工需求在大幅度减少,由此造成了符合电子专业实习要求的岗位数量不足。面对此类问题,不能一味强调专业对口,应该转换思维,打破传统观念,当一些专业安排大批同学顶岗实习存在困难时,则需要跨专业安排顶岗实习。通过跨专业实习获取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适应社会需求。这样既能解决企业用工难,同时又能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跨专业实习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转变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使学生能学到本专业以外的技能和实践经验,成就感也会随之而来,另一方面通过跨专业实习,学生能意识到自身不足,心智上更加成熟,自觉“充电”,补充企业所需知识,以求一专多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4 严格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
顶岗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环节,其实习质量必须得到保证,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经过充分研讨,研究小组认为考核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其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同时将学生自我评价纳入进来,充分保证评价与考核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考虑到顶岗实习主要是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及综合业务能力,学校应当将顶岗实习成绩纳入学分考核,明确提出顶岗实习成绩考核由企业、学校和学生本人共同完成,构建多重评价体系。此外还要推行一些奖励机制,对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同学,学校会给予表彰,同时承诺优先推荐就业。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顶岗实习可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及社会的多赢,开展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有利于提升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有利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进一步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力保障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勤.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科技資讯,2013(7).
[2] 李龙根,张燕琴.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44-45.
【通联编辑:朱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