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年
2021-03-24王伟灿
王伟灿
中国人过年的习俗已经延续了几千年,这不仅是一种用鞭炮驱走那个曾经横行乡里、骚扰村民的“年兽”的民俗,而且在慢慢成为一种犒劳自己、亲人团圆、分享果实的仪式。于是,一进农历腊月,尤其是过了腊八,闲不住的人们便开始张罗着备年了。
备年,无非就是通过“年”这个时间载体,对吃、穿、住、行上的变化予以展示。民谚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记得小时候,过年前,父母总是要带我赶集、逛商店,或是裁好布料做一件新表儿新里儿的衣服。如果同乡、同学相遇,最先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身上的新衣,那时心里总是美滋滋的,觉得这个年过得津津有味。
祭灶一过,家人就开始忙活了。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将笤帚绑在长棍上,扫扫犄角旮旯的尘土,将窗棂换上一张新报纸,就算是辞旧迎新了。
备年的“行”,就是给家里的木推车除除尘,贴上一张“日行千里”的条幅。如果有一辆自行车,也要在大梁上贴一张,希望来年行程顺利。
过年最看重的还是“吃”。吃得好,说明日子过得好;家境好,不为吃犯愁,隔天吃顿带肉的饭;家有盈余,不再因为吃了上顿没下顿而困扰,是梦寐以求的事情。30多年前,父亲还在地质队上班,工资按时寄到家里,于是母亲有了零花钱和生活保障,也就少了些难为。特别是春节临近,全家人更喜欢听邮递员清脆的自行车铃声,由远及近,载着希望,带着喜悦。车子停靠在家门口,母亲拿着父亲的手章,郑重地在汇款单上一按,全家备年的资金就有着落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家的集市。集市在我们村子上,沿街走巷,曲曲弯弯,分类成片。卖蔬菜的,集中在朝阳的房檐下;卖衣服的,聚集在几棵沿街的大树下,只需绑上几根线绳,挂上衣服,就可开张;锅碗瓢盆的卖家,有次序地将家伙什儿放置一地;村上的合作社里,低价处理商品的柜台前人满为患。每次来到集市上,我都会央求母亲称上几根油条,用纸绳一拴,优哉游哉。趁着母亲不注意,我试探着揪下一丝丝解馋,便心花怒放。
从集市上回到家,该买的买了,能购的购了,剩下的自己就可以解决了。那时不用买白菜、萝卜和葱、姜、蒜,邻里之间互相送点儿就够用了。
那时候,家家都有猪圈,散养着一两头猪。家境殷实的,过年会卖一头,杀一头。腊月里,母亲总要打听谁家过年杀猪,因为父亲寄来的钱宽裕,总是要多买些。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九,母亲就把肉煮好了。现在回忆起来,那个年,那些肉,真香!
如今,备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些年来,每逢春节临近,母亲总跟我说,少准备吃的,够年三十和初一吃的就行了,初二就有卖东西的,甭准备太多!
尽管母亲这样说,妻子还是会从超市里提早买些冷冻海鲜食品,放满一冰柜。孩子们如今都上班了,单位工资按时发;我和妻子也快退休了,年年涨工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着实让一家人感到生活的惬意。
是的,從身边切切实实的变化,我真切感受到时代前行脚步的铿锵,感受着地勘单位翻天覆地的变化。
感恩社会,感恩这个时代。(作者单位: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