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21-03-24黄缨凌彤
黄缨 凌彤
摘要:在全球经济主导的时代,快节奏的发展开启了人们对新生活方式的追求。将禅意文化运用在景观设计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活体验。本文在景观设计的基础上,从禅意文化入手,通过空间结构形态、色调、肌理、尺度四个方面对禅意景观特点进行分析,对空间意境表达手法进行探究,并以无锡灵山拈花湾为例,由表及里全面阐释禅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期对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禅意文化;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2-0128-02
1 禅意文化概述
从一定意义上讲,禅宗可以说是一种中国式的精神哲学。禅宗融合了儒学与道学思想,极大的丰富了内涵,同时也使其所具有的文化意义远远超出了宗教范畴。随着时间的流逝,禅宗的概念也被不断意化,成为工匠、画师、建筑师等创作的理念与手段,即我们所说的禅意文化。不论是什么样的承载形式,禅意文化都在散发着它独有的特性,即运用“色空”的境界表达空寂之意,摆脱束缚与摆布的中道之意,破除执着与俗念的大空大简之意,遵从心性的自然流露,回归入的本心。其实祥意文化所表现出的意境远不止于此,它最根本的还是在于人的心性。当心与境在禅意文化的境界中相互统一时,其美的一面便从心底油然而生。对于社会而言,禅意文化又是一种鲜活的体现。它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塑造与改变着人们的心性情感与精神世界[1]。当然“情感”与“精神”是无形的,但承载它们的形式是客观存在的,其中景观艺术便是众多形式中最为生动的文化信息载体之一。
2 禅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應用意义
相对于诗、书、画而言,景观艺术中包含的实践性使它在众多艺术形式中独具特色,既有物质形态可感可触的客观真实,又有主观情感产生的精神意义,兼顾实用性与艺术性。可以说,景观是物化了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l21。将禅意文化融入景观设计,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兴盛时期。唐、宋时期,随着祥宗的兴盛,许多士大夫将佛事活动与园林结合在了一起[3],在园中参禅养心,吟诗作画、参禅礼佛,其整体景观呈现出安静闲逸的意境,给人以心灵的慰藉。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楼林立,交通簇拥,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开启了人们对静谧、平和生活的向往,将禅意文化应用于景观设计可以满足当代人们对恬淡生活的追求。古朴的建筑、简单的装饰、大开大合的空间,让人们歆享禅意文化所带来的美好,而且通过环境空间让人们切身感受禅意文化所蕴合的意境,深入了解禅意文化的内涵[4]。
3 禅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3.1 删繁就简的空间结构
不同的空间结构包含着不同的语义内涵和形式美感,并且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信息。例如水平线能够带给人平和、安定、平静的感觉;垂直线则表达着简约、率真与速度;曲线代表着柔和、流畅、典雅。在空间关系中,设计语言传达出的空间情感、空间韵律和秩序的层次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单线或者多线的组织、变换、整合以及排布规律等,它们构成设计语义的形态要素,形成丰富的语义表达。禅意景观蕴含着简洁朴素、平静空灵、自然通透的空间形式语言。这样的基调使禅意景观在空间结构上要尽可能减少变量的产生,减少内容之间的差异化,弱化强烈、动感、活跃的形式内容,从而营造安静平和的空间特质。规则的或是有秩序的空间结构形态是最简单的构成,也是最舒适的构成。它的简单不仅来自于自身的图像性质,而且与人的思维模式相关联——简单的形态能够有效避免复杂思绪的干扰,明了于眼,也就明了于心。因此,在禅意景观的空间结构中大多采用水平线,并加入单点形态或者具有一定规律的点阵形态,使空间流畅、贯通的同时,加强空间的专注度,削减不稳定的结构线所带来的情绪波动。另外,在曲线方面,采用单一大曲线或几个小曲线的形态,呈现一种圆融与完满的感觉。在运用多个曲线时,应尽量避免连续与重复,例如波浪线、螺旋线,造成空间的繁琐,带入活跃的因素。
3.2 浅淡无相的环境色调
在景观设计中,色彩有着鲜明的视觉感知,不同的色彩根据其特性承载着不同的内容。在固定的空间范畴中,鲜明的属性带给人们定式思维下产生的信息,同时通过艺术感染力赋予内在的情感。色彩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其本身色相、明度和纯度,合适的色彩搭配能够更加明确表达出主题的情感与精神。禅意景观从精神内涵出发,其空间色彩相对一般景观而言,色彩纯度较低,并且没有明确的色彩倾向。这种不明确性不是杂乱无章,而是色彩的弱化,它从某种角度来讲,减弱了视觉对色彩的感知。在色相上则集中分布在黑、白、灰这样的无色相的色调上,同时色彩根据需求适宜搭配两到三种即可,不宜太多。禅意景观的色彩,整体设计下来总会给人一种似有似无的感觉,这种形式触动的不是思维,而是心境,给予人们静谧、雅逸的景观情趣。
3.3 返璞归真的材质肌理
材料从表现方式而言,与色彩有着异曲同工之理,都是通过感知来产生艺术化的景观空间。在景观设计中,材料的属性体现在它的材质肌理上。从客观上来讲,肌理是物质在微观世界不断积累放大后带来的视觉美感,是材料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独特气质。从主观上来讲,人们对材料的材质肌理的感知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例如木材的亲和、石材的坚硬、钢铁的冷漠等,但也介于主观情感的不确定性,所以不能排除一些特立独行的情况。在禅意景观中,大多会使用诸如竹子、原木、石板、细石等天然的材料,相比人工材料更加温润,而且能够使人与物呈现一种和谐的关系,从而体现出祥意的朴素自然与清净内敛[5]。对待材料不做太多的处理与修整,将原生态的材质肌理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在天然质朴的空间中,感受自然之美。
3.4 自在豁达的空间尺度
尺度是景观设计中空间协调的重要因素。将物体装置(或空间)放置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那么这个物体(或空间)便与这个环境发生了关系,比例尺度就是其中一项[6]。当走进特定的环境中时,人们会用自身携带的两把“尺子”,对空间进行度量。第一把“尺子”是自己的身体,狭小的通道会让人感觉拥挤,开阔的广场则会让人感觉宽敞,这两种感觉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身体,对空间进行的度量,判断空间尺度合适与否;第二把“尺子”是心理,在小空间内放置一个大体量的装置,会使整个空间感觉局促,会带给人紧张的情绪,反之在大空间内放置一个小的装置,则会显得空旷,给人以萧索的感觉。禅意景观的空间尺度在艺术表现上会更侧重第二把“尺子”的标准。禅意景观除了满足功能性需求以外,其特殊性更多的体现在精神内涵上。禅意景观中,物体与物体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人与景观之间还要达到和谐统一。大空间的自在豁达,小空间的专注静谧,用两把“尺子”平衡各方面因素,使空间呈现平衡、沉稳、协调的美感。
4 无锡灵山拈花湾景观设计
灵山小镇拈花湾位于无锡马山西南面,内部景观设施都以“祥”文化为核心打造而成,依山傍水,禅韵环绕。拈花湾依靠当地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从景观小品、石径小路、古朴建筑三个方面,将禅意文化很好的融入景观设计中。
4.1 景观小品
在园林景观上,拈花湾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借助水石榕、芦苇荡等小品营造禅意文化中隐逸深处,不涉凡尘的意象表达。特别是在一些小品景观的处理上运用“留白”的手法来营造禅意文化的氛围。拈花湾景观小品中运用留白营造出简洁、素雅的格调,同时也赋予了空间丰富的内涵,这与禅宗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语义相契合。这样的留白意追求更高、更深远的思想内涵,这些都需要通过“受想行识”来实现,这也就形成了人与景观的互通,用人的思想来丰富空间的留白,从而达到拈花湾“花未全开月未满”的意境。
4.2 石徑小路
在石径小路的设计上,一步一景,步步生莲.通过弯弯曲曲的小路将各个空间联系起来,体现出一种“幽微”的禅意意境。“幽”常用来形容玄妙之意,在表述佛学大义时常常会被提及,是指想要获得真正的佛理,需要通过一段曲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玄妙幽微。当走出这段弯曲的小路,得到的便是顿悟后的豁然开朗。拈花湾在景观设计中,通过运用阻隔、曲折、回环等手法营造“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虚与实相互穿插,含蓄、委婉而又充满深意。
4.3 古朴建筑
在整体建筑上,拈花湾融合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直棱窗柃、唇檐板瓦、立柱斗拱与四周山水相依,尽显古朴禅意。围绕建筑,用景石、景墙、景观灯、植物等尽可能的围合,并运用纱、布、竹、木等材质,来营造禅意文化中静逸的环境氛围。“静”是祥宗由内而外传达出的一种意识形态。拈花湾景观设计中把禅宗的“静”赋予到空间环境中,给人一种“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的情境,这种意境是佛法的境界也是现代人们的追求。拈花湾守望着灵山大佛,依托着太湖山水,通过独特的山水园林、古典建筑、商业活动各方面景观的规划设计,营造禅意浓厚的文旅小镇。
5 结语
禅意文化自传入中国之时,历经沧海桑田沉淀至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禅意文化融入景观设计中,将富有禅意文化的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可以赋予景观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传统文化以物质形态的方式进行弘扬与延续。同时融合禅意文化的景观所蕴合的精神内涵为现代生活提供一个可以让人们寻求精神安宁、平和的途径,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带来了一片净土,在其中可以思考、可以休息、可以娱乐,欣然感受世间的美好。
本文系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地区祥瑞图形的构建保护与形象传播》(项目编号:2018k06)。
参考文献
[1]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刘晨,周瑾,韩学颖,等,禅宗思想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05):31-32+40
[4]谢添宇,杨柳青,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禅学源流探讨[J].绿色科技,2012 (04):79-81.
[5]丁亚静,陈玮,熊瑶.浅析禅意空间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9 (24):65-66.
[6]张玥.景观园林中的空间艺术设计解析[J].工业设计,2018 (1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