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味相投
2021-03-24
墙面上展陈的是海南黎族麻布衣,淘自印尼的柚木椅挨着宋代青瓷折肩大罐,柚木桌上放有元代磁州窑的白釉梅瓶。
工作室里辟了一角用于展陈橱窗,墙面上挂的是清代竹制房梁建筑构件,印尼柚木椅上放置着唐代巩县窑的白釉小罐,旁边是民间的纸质米桶,近处是清代福建地区的酱釉锔钉大罐。
“ Oneof”的三位主理人,片儿(左)、刘广(中)、敬一(右)。
刘广在杭州广告圈20年,他的另一张资深名片是老物件藏家,收藏多到以至于让他买下一个500平米的房子来安放。先前一段“坐拥杭州150m2最美地下茶室”的视频让他火出了圈,也让很多人倾慕他的生活和审美。刘广说自己玩收藏是工作上的一种“反向生成”,在广告专业领域里,他追问客户的喜好;在收藏领域里,他从“买买买”中得到解压和满足。在十年收藏史中,他首先爱上的是茶文化中的“古道具”,为此还开了间茶室,也因此结识了志趣相投的片儿和敬一——三个有“收藏癖”的男人便—起租下了+200多平米的展示空间,“One of”工作室就此开张。
命名为“One of”,是因为希冀每个人到此都能挑到心头好,工作室里全是上了年头的东西,桌椅板凳、罐瓦碗盏许不稀奇,但你还能看到耕地的犁、雕花门板、纸做的米筒、缝补过的粮袋、通体锔钉的酱缸、氧化出山形的漂流木、明清的家具构件……大多都是出自民间无名工匠的手艺,并非大师经典之作或者网红爆款——在时下看来,买这些老物件不啻另类的购买行为。
“买古董是现成的,工艺、年代、窑口都已断得一清二楚。”刘广说起三个人的“离经叛道”,其更多地源于享受自我发现的乐趣。“你挑中的每一件东西,其实都有你创作的参与,发现就是一种创造。”他告诉我们,从不起眼的东西里挖到宝,那一刻特别治愈和令人愉悦。
在工作室最大的空间里,他们做了一个高台,留出一面刷白的墙,作为定期更换展陈的橱窗:竹篓木刻、残缺罐瓦都登上了“大雅之堂”。“这些民间的日常物件原本是没有展示价值的,我们几个通过民艺才真正理解了传统哲学里‘抱残守缺的寓意,即接受平常和不完整。”刘广吐着烟圈儿,圆眼镜后的眼睛发亮。空间里开了一扇拱门景窗,光透进来,照在满屋子的老物件上,意韵深远不尽。
虽然三个合伙人的年纪分属“70后~80后”和“90后”,他们的爱好和审美却在同一个体系。年纪最大的刘广爱收藏大件和家具,热爱拙樸和沉稳的物件;平面设计出身的片儿更喜精细优雅、平和温润造型的物品;“90后”的敬一学的是产品设计,兴趣涉猎更随性自由。古玩市场、旧货贩子、路边档口、国外店家的社交媒体号、国内二手交换的网站和App都是他们的淘货地儿,谁淘回了好东西,三人就会约在一起探讨、互相启发。“淘东西凭借的是敏锐的直觉,再微小的器物也会带出独有的情绪和氛围。当你发现别人也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时,你就会特别高兴找到了同类。”刘广这样解读这份三个人的众乐。
1.墙角小桌上放置的是清代山西窑口黑釉大罐,插着刘广的妻子所创作的花艺作品,条凳上摆的是南朝岳州窑的青瓷碗。
2.拼布门帘是来自朝鲜的老物件,屋角摞了很多收来的老桌面,自然老化的质感是它的第二层肌肤,留下岁月的温润。
3.柚木桌椅都是从印尼淘回来的,壁龛上安放了一溜儿小件赏玩。
对器物背后情绪和氛围的解读,落到实处其实跟个体的经历有关。三个人小时候都在农村长大,看到老物件和旧器物就有熟悉和亲近感。例如,敬一过去一直收藏各种陶罐,就缘自他一次回到河南老家时,无意在旧货店里发现的惊喜:罐子通体的烧火痕让他想起小时候玩泥巴、搭烧锅灶台的日子,他便更醉心于收藏这份记忆之美。工作室里不少家具都是刘广和片儿从印尼收来的,那里有上等的柚木。因为农业文化和历史融合出一种原始古朴的风格,他们在当地发现,那里的人生活闲适而随性,做家具无甚章法,甚至拿整木来做,好用就行。这种“soreal”的设计越是率真直接,越是能打动他们。
看的东西多了,人的审美体系也会不断扩展,进一步延伸到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刘广他们也越发觉得眼光是无价的,如同他们欣赏的藏家:日本的坂田和实(Kazumi Sakata)和比利时的Axel Vervoordt之所以受欢迎,正是因为他们的独特眼光。“美到一定程度是通用标准,但最后决定收藏品位的是你的趣味、想象力和创作力。”刘广说道。
近处是印尼的柚木整挖长桌,搭配Pierre Jeanneret的Office Chair(来自Gallery Sohe),和南洋的老藤编椅。地台上的茶案用的是东南亚黑檀老桌面,自行配了桌腿,靠墙抵的是明代木质大漆批灰家具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