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视角下的独立学院体育专业人才发展方向探析
2021-03-24李克森陈敬
李克森 陈敬
摘 要:本文从大健康的视角出发,对云南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进行剖析,分析大健康背景下,新冠疫情之后的社会,围绕着健康问题,对体育专业的新需求,对转设期独立学院的快速准确转型和体育专业精准就业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健康; 独立学院; 体育人才;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2-117-00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旨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其建议在闲暇时间进行适当体育活动以增进健康。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伴随休闲时代的到来,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磨难,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最为关心和最想追求的目标。“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即生活,花钱买健康”等理念逐渐被国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居民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对体育活动越来越亲近,我国的大健康时代已经到来,这对体育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健康这种全局理念,提倡自我健康管理,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健康,这与多年前世卫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相吻合。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让人们意识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让人们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更让人们意识到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独立学院是高校教育中机制最灵活的,有其优越性,对社会适应性培养较普通院校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大健康背景下的云南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应抓住机遇,建立“快+准”的培养路径,大力培养社会所需体育人才。
1.大健康产业带来的机遇
所谓大健康,就是围绕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保证生活质量,增加长寿,减少生病频率,或者延迟疾病或大病的出现,提高生命的质量,让人们更好的体验和享受生活的快乐。同时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和引领,是努力减少亚健康的出现频率,切实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提高人们的抵抗力,提升人们自我管理和维护健康的能力,引导人们自我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新的健康模式[1]。虽然大健康产业目前没有统一的概念,但基本上都包含了医药产业、医疗产业、保健品产业、健康管理产业、健康护理产业及与健康相关的产业。对体育专业的机遇是健康管理产业,这个产业包含的内容有:第一,健身服务(体育健身服务、健康旅游/训练营、健身咨询服务);第二,健康生活服务,其中包括健康休闲养生服务、调理康复。第三,健康管理,此次疫情暴露出健康管理的薄弱环节,在封闭后以社区或村委会为基础的社区健康管理称为保障健康的第一线。
体育运动一直都是健康获得的首选要素,同时,伴随休闲时代的到来,“体育即生活,生活即体育”的理念逐渐让体育走进了日常生活,尤其是疫情期间的“禁足”,让人们再次提升了“家庭体育”的热情,也让家用体育器械的销售提高到新的档次。在八九十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高校中,已经设置了休闲与运动管理学士专业,休闲与旅游,健康与人类服务学院,娱乐科学学士等专业或者学院,足以看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而我国刚刚起步,正在加大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纲要的提出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我国“大健康”的提出,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潮流,顺应了休闲的时代需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体现在体育专业面前的巨大机遇和挑战。从一般的体育运动,到健身运动;从传统的休闲体育活动,到现代化的娱乐体育和休闲娱乐,这些都是和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的因素,生活中不能没有休闲,生活中不能没有娱乐,这些都是健康因子,更是生命的快乐因子。
2.独立学院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
云南省独立学院往往都是依托母体学校的师资力量逐渐发展起来,这几年,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独立学院正在转型,脱离母体学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提升就业率是独立学院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云南省独立学院体育人才的培养往往具有很大的雷同性,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传统的体育招生方向,休闲体育专业并不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方向也仅仅局限于考研、体育教师、公务员、健身教练和自主创业或从事与体育不相关的行业等。由于与母体学校具有很大的雷同性,而毕业证的影响力又不大,所以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竞争压力比较大,不占优势,导致很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改行从事了其它行业的工作,导致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缺口比较大。
3.市场经济下的独立学院体育人才培养策略
3.1大健康提出要注意养生
《黄帝内经》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养生,就是要赶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积极地进行预防。平时如果不注意养生和保健,等到疾病发生再去医治,就为时已晚。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预防重于治疗,养生重于吃药。因此,健康养生尤为重要。大健康产业中的健康管理产业,与古人之训相吻合,尤其是健康咨询及健康服务,讲究健康养生,其必将成为比较受欢迎的产业。体育运动是养生的首选,其次,体育专业学生在学校阶段,应该跨学科多学习医学及养生的相关知识,尤其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考试内容中,必将加大健康管理和养生服务的相关内容,加上平时运动知识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针对老年人的养生服务,针对老年人的休闲,必将成为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养生并不是等到退休了才开始,而是在年轻时就开始养生,因此,终身体育必将会被人们所接受和坚持。
3.2健身咨询及服务
健身服务个性化是发达国家体育健身产业发展的一个特点,也是我国健身休闲产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新时代大健康背景下,体育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健身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健身教练市场需求很大。健身教练需要根据消费者的身体状况和健身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健身方案。包括根据消费者的不同情况安排形式多样的健身锻炼方式;配备私人教练,在健身的时候给予客人适当的指导和关心,不仅仅是技术的指导,更多的是服务的质量,以求得更好的健身效果;配备私人营养师,在客人健身的同时指导客人如何安排食谱、控制饮食等等;实施心肺功能监控,使消费者感到健身锻炼是在科学指导下进行的,既享受科学的健身过程,又增加消费者的忠诚度;为消费者建立健康個人档案,并让客人参与健康档案的管理,实行一对一的咨询、指导等等[2]。
3.3休闲体育旅游及服务
休闲体育旅游在国内是一项新兴的旅游产品,与此相应的体育旅游也是一门新的学科。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健身方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收入阶层差异变化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使得旅游产品向休闲、运动等多个方向发展,旅游者从传统的观赏型旅游向参与体验型旅游发展,要自身参与到旅游项目中去,促进身体健康,加强体育锻炼。其中通过休闲旅游方式参与登山、攀岩、溯溪、观看比赛等体育活动就是其中形式之一。
云南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多样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以及其多彩的边境旅游是其他省份无法企及的。而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云南省体育旅游的一大障碍。独立学院的体育专业,尤其是休闲体育专业,要抓住此契机,把休闲体育运动和旅游进行结合,把云南省自然特点和民族风情与休闲体育结合,培养体育旅游方向的人才,把体育旅游结合云南省特色,打造云南省体育旅游的品牌,同时也为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广阔的天地。
3.4慢病的运动康复
WHO数据显示,慢性病每年使3800万人失去生命;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这四类疾病约占所有慢性病死亡人数的82%。在全球范围内,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占所有死亡的60%,其中80%的慢性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包括中国),这些国家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全球慢性病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三(约2800万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慢性病在疾病负担所占比重达到了70%。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随着我国老龄化慢性病的疾病负担增加40%。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三种慢性病运用社区运动康复疗法,合理制定运动方案,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肺功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继而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3]。
在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中增设运动康复相关课程以便培养学生的此类技能,在运动人体基础课程上开设运动疗法原理与技术、运动损伤学、理疗学、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等课程,对接慢性病患者,运用运动疗法提高生存期限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5抓住社区体育的健康管理工作
在疫情期间,大大凸显了社区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正在努力利用好城市的“金边银边”,让健身设施像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那样,渗入社区的肌理,为生活带来更多的养分。同时结合互联网+,努力建立数字化健康管理,以社区为核心、家庭为单位,以老人、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为重点服务对象;以健康为中心,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优生优育指导为服务内容,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一些医疗设备终端,将医疗服务、医疗延伸服务、健康教育引入家庭,最大程度地体现这些服务的及时性、实时性、随时性、交互性、多媒体化[4]。居民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可充分地享受健康服务和健康教育。
在体育专业课程中开设健康教育学、卫生保健、健康指导、卫生信息管理、疾病预防与康复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健康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疾病防控等相关领域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有利于缓解社区医生运动知识结构和公共服务不足的情况,实现“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社区管理。
总之,围绕着大健康的背景,云南省独立学院的发展面临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验证“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在巨大的健康需求下,培养出既懂体育运动知识,又懂休闲养生及医学、健康服务等相关知识的高素质的体育专业学生,对独立学院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金项目:2018年云南省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18257
参考文献:
[1]邹淼,大健康产业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策略[J]产业科技创新,2020,(9):8-9
[2]吴志焕,张晓伟,谢晓莉.基于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专业发展方向探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2):165-167
[3]宁小春,彭迎春,孙秋芬.对接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2020(8):130—131
[4]郑朝莎,符壮.体医融合相關产业创新发展研究[J]2020(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