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2021-03-24倪守敏
【摘要】当前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相对薄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本文以山东省某县应对生产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为样本,着眼补齐短板弱项,提出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 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能力
分类号:R197.3
基层是应急管理的前沿阵地,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应把基层作为重点。近年来,山东省某县通过一系列措施,在应对域内应急性问题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从社会发展需要和群众期待来看,某县应急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形成符合时代需要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是当前基层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某县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1.应急管理队伍不足。部门及乡镇监管人员不精不专,换岗频繁,没有专门的执法机构,执法人员缺乏,部分承担划转的职能,业务性强,没有专业人员。某县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救灾等有关方面,职责已划转,但缺少专业人员,相关业务知识不足,力量匮乏。大多数乡镇街道应急管理事务服务中心人员少,编制少,且有在编不在岗情况,无法满足应急管理工作面广量大任务重的需求。
2.体制机制不健全。当前,某县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工作格局虽已基本形成,但县乡政府和专业部门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一是体制不健全,虽然各乡镇街道已成立专門机构和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但运转尚不协调,社区、农村等村级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也不完善。二是机制不健全,应急联动响应机制运行不够顺畅,指挥机制不够快捷有力,存在一定的响应滞后问题。三是有些部门在对待“三管三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问题上重视不够,落实措施不够具体、有力。
3.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应急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依靠专业技术方法才能完成。但基层工作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应急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低,突发事件现场快速获取信息并及时应对的能力不够,而且缺少专业化应急救援的装备,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不够齐备。同时,社会成员应急管理意识不强,能力薄弱,民众安全意识和应对技能相对缺乏,较少主动参与应急管理工作。
4.预防监控体系不完善。预防是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应急管理方法。但在不少地方,“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理念尚未真正树立,“重处置、轻预防”的现象仍相当普遍。同时基层应急管理监管监控体系薄弱,体现在:消防装备设施建设和监管滞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运输、使用监督管理不到位;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和地质环境问题监测不够;网格员对网格内企业底子掌握不够清,问题隐患摸排不够准,企业动态信息掌握不及时,网格化实名责任制落实还有些虚。
二、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应急管理工作涵盖预防准备、应急处置、灾后恢复的全过程,需要进行全方位系统谋划和设计。要瞄准问题,对症施策。
1.加强基层应急管理队伍体系建设。一是发挥好专业安委会职能,定期召集专业委员会召开协调会,引导各专业委员会协调联动,切实抓好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二是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要积极发挥作用,将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与网格化管理、公共服务相结合,落实好网格实名责任制,督促网格员切实负起责任,对辖区内情况认真摸排,对企事业单位、村(居)委会开展业务指导。三是重视基层相关人员的整合,把域内基层警察、医生、民兵、退伍军人、工青妇、志愿者等人员组织起来,组成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四是构建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公共安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组织社区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科普宣传教育、治安巡逻、脆弱群体帮扶等工作。
2.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机制。一要加强机构设立,建强配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各相关单位也要按上级要求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职能科室或办事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二要强化应急指挥与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通信、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火等职能机构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密切配合。三要健全基层风险预警评估机制,建立重大风险隐患台账,打造应急工作APP平台或云指挥中心,制定分级管控和动态监测方案,加强基层风险沟通和灾害预警工作,完善预警响应程序。四是强化“三管三必须”责任落实机制,让安全观念在所有部门、行业、单位、环节真正落地生根。
3.开展基层应急管理宣传考核教育。深入基层社区、农村、中小学、企业事业单位等,开展一系列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一是跟上宣传,通过电视、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传播安全发展观念,增强全民安全防范意识和素质,让安全成为全民共识和自觉追求。二是跟上考核,把应急管理相关知识和政策规定纳入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应急演练,让基层干部意识到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突能力的重要性,并加以主动学习。三是跟上培训,面向基层组织和单位工作人员开展系统化的的应急知识培训,并不断扩大培训受众面,增强其判断、警戒、响应、应对突发事件的专业化能力。
4.提升基层应急预备、储备。明确应急管理建设的标准要求,开展应急管理示范单位创建等活动,提升基层重点场合和设施的应急韧度。一是加强重点场所应急建设,加强城乡建筑、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评估,加强人口密集场所如大型超市,和重化工园区等高风险场所的应急设施建设、配备,设立专门的应急避难场所,经常性开展应急演练,提高设备设施应用能力。二是加强重点时间节点防范,做好春节、清明节、五一等节点的森林防火工作,深入排查和整改存在的火灾隐患,严控火源;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预警系统建设,提早做好抢险物资和人员队伍准备。三是抓好重要物资准备,确保应急资源“备得有、找得到、调得快、用得好”;企业要定期检测、维护预测预警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四是以大数据驱动应急管理智能化发展,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运用,在监测分析、应急响应、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现代科技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国政府网
[2]李雪峰.应急管理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倪守敏,男,1977年1月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党建、社会治理等。中共莒县县委党校科研室主任、高级讲师。
山东省莒县县委党校 山东 日照 27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