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线城市90后的“育儿战役”

2021-03-24李卓沈方伟宋美璐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区家长孩子

李卓 沈方伟 宋美璐

2021年已至,最早的一批90后也走完了他们的而立之年。三十而立,意味着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中坚,开始承担更多责任,面对更多挑战,而“育儿焦虑”也近在眼前。

作为“独一代”成长起来的90后,对下一代也有更高的期待,而期望越大,压力越大。特别对于一线城市的90后来说,随着社会流动性的降低,代际传承过程中如何防止下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驱动着大家走向“内卷”。

推高的育儿成本,巨大的竞争压力,信息爆炸下各种“隔壁家孩子”带来的对比,让养娃成了一场“军备竞赛”。

顾虑重重的孕育历程

“计划提上日程了,才发现并不是想要就能要上。”王星在一线城市当律师,她结婚三年了才计划要娃。但她的工作节奏快、出差多,导致她一直有些内分泌失调,还经常失眠。

王星调理了半年终于怀孕了,结果发现有些孕检指标不好。她一边频繁请假去医院,一边担心自己因怀孕丧失工作中的好机会。“我甚至带着电脑去医院。最终孕娠中断,对我打击很大。”

2020年春天她再次怀孕,心里有了很多顾虑。先是关于去哪生的问题,王星和丈夫做了三个方案对比:家附近的公立医院、比较远的公立医院国际部、私立医院。最终综合考虑服务质量和医疗实力,决定在公立医院的国际部建档。缺点是价格略贵,大概得花费七八万元;距离也远,得牺牲一部分工作时间。

因为有过孕娠中断的经历,王星这次格外小心,初期恨不得每周都去做B超。她没事就浏览小红书、知乎、豆瓣上的各种经验帖,还加了一些群。她说:“我甚至还做了一个电子表格,包括奶瓶从价格到材质的优缺点对比,纸尿裤、婴儿车、衣服要买哪一种,等等。”

另一个问题就是请月嫂还是去月子中心。王星所在的城市请月嫂基本上是1.2万元起步,去月子中心要5万元以上。“家里因为这个分歧比较大,老人觉得没必要住月子中心,但是我觉得生娃已经让我承受很多了,想给自己更舒服的环境,孩子也能由更专业的人照顾。”她最后定了一个“中档”的月子中心。

她没想到,在哺乳期时又办了一张“通乳卡”,还在月子中心订了盆底肌、腹直肌修复服务。生产后,她身体欠佳,又办了一张健身卡。“这些花费只是刚开始,‘四脚吞金兽的威力之后会越来越大。这个阶段我只想自己尽快恢复。”

王星表示,焦虑是多方面的,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打乱了以往的生活节奏,而职场竞争也步步紧逼。“怀孕、生娃、哺乳,再到未来带娃,感觉自己在职场上基本没有空间了。”

家长群里的刀光剑影

在金融机构任品牌总监的狄云是“朝阳妈妈”,小孩今年7岁,在北京东城区上小学一年级。她的家长群有三个,一个是有老师的官方群,另外两个是只有家长的班级群和年级群。

“最让我焦虑的是年级大群,有420个家长。”狄云的孩子2020年9月入学,所以也是那时才组建了这些群。最开始,会有家长分享一些育儿观点,但慢慢群里氛围就不太对了,她感觉出现了一些“炫耀式”的内容。

有的家长会拉小群,说是让孩子每天在群里做英语打卡,结果狄云进群后发现这个家长完全就是在炫耀自己女儿英语口语有多好。

“‘鸡娃分成‘荤鸡和‘素鸡。”狄云介绍,“荤鸡”就是以学科内容为培养方向,比如以提高语数外等主要课程的成绩为目标。她说群里有一些“荤鸡”家长送孩子去上“超青队”“创新班”,是“很可怕的超前教育”。

而“素鸡”就是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提升美育意识,加强美育实践。“‘素鸡相比‘荤鸡没有那么血腥。”狄云说,她加了一个清华毕业的家长组织的群,主要活动是看一些美术展、话剧。“小孩3岁时,我们就一起看话剧,一个月大概看3—4场,这种‘鸡娃方式就挺好的,也打开了我们家长认知的大门。”

狄云说:“焦虑不可避免,但你要尽力找到让自己舒适的方式,在偏素质教育的群里,我自己也乐在其中。”她认为,这是一个是促进家长自我迭代的方式,还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狄云的孩子3—4岁时和她关系不好,但5岁多时突然就明白她的心思了,关系变得很好。狄云说:“她正在上围棋班,我就让她看我小时候喜欢的动画片《棋魂》。”孩子看得很认真,还跟她说:“妈妈,原来小光学棋也有遇到瓶颈的时候。”现在即使孩子被对手吃了37个子时还是会哭,但比过去更平常心了。

“看到我喜欢的东西被她喜欢,这是亲子关系中最有成就感的一环。”狄云说。

争夺学区的购房博弈

上海白领李珊在结婚的第一年就确定了要在2020年买房,这个“五年计划”也按时实现了。“在上海浦东,大概三档学区吧,但环境挺好的,打算过几年经济条件好点了再换房。”她说。

买房子时,她没犹豫太多。她的丈夫工作比较忙,都是她去看房,从决定要买到签合同也就1个月的时间。“孩子4岁了,也该考虑上学的问题了,没有学区房只能上‘菜小,生源師资都不是很好。但是上海的一档学区房基本买不起。”

李珊利用两个周末的时间,大概看了20套房子。“是真累,但也没办法。”她感觉最后看的这个还不错,就和房主商量先付定金,等拿到购房资格再买。

她最开始是找中介谈的,要价345万元,中介要两个点的返点,光服务费就7万元。她觉得太高了,后来又找了一家中介公司,这个中介帮忙压到了340万元,只要一个点的返点。坐到签约桌上时,房东又反悔了,说一定要345万元。李珊当时很生气,最后磨了好久加了1万元,341万元成交的。她说:“签完合同,房东才给我说实话,说是因为第一个中介给他打电话说,这个房子345万元一定能卖掉之类的。”

李珊夫妇想着过几年也许还要换新的学区房,就没动公积金。她表示,买房后其实也谈不上消费降级,“主要是原来也不高级,为了攒钱一直过得紧巴巴的。不敢逛街乱花钱是真的,因为身上背着这么多贷款。”

李珊曾想过去小城市发展,觉得在上海买房压力大,买学区房压力更大。但她丈夫听了还挺生气,觉得她不上进,“以后的压力就是孩子的教育了。”

躲不过的“教育投资”

现居北京的王天是“小镇青年”出身,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他和很多晚婚晚育的同龄人不同,孩子已经8岁了。“孩子妈妈年龄比我大一些,比我要着急,所以很早就要了小孩。”

王天的女儿4岁时开始上早教课,那时的早教班费用是每年2万元,后来陆陆续续又报了课外培训班。“那才是花钱的大头,现在还在学的班有5个英语、奥数、舞蹈、古筝和乒乓球。”

奥数班和古筝班是王天夫妇给孩子报的。“我因为数学不好最后只上了个三本,就想让她数学学好一点,反正文理都需要。古筝的话,女孩子嘛,会点才艺可以考个艺术院校,万一她学不好数学呢。”王天夫妇说这是“对冲投资”。

乒乓球、舞蹈和英语是孩子自己要学的。报这5个班一年共花费16万元,是养娃支出的大头,剩下的大概花个3—4万元。“一年大概20万元,不算贵,也不算便宜。”王天说,“我有些同事在生娃前嘴上说着坚决不报班,等生了之后比谁都‘鸡娃。”

也有的家长是被迫报班,孩子的同学都在上辅导班,报班变成了家长和孩子的一种社交需求。“不报班的话,孩子和其他小伙伴也没有话题可以聊。在现在这个节点,教育方面真的没有办法‘佛系,每个家长都被卷进来,也挺无奈的。”

王天刚买了套学区房,他的税后收入还完房贷也就刚刚覆盖养娃支出。王天的妻子是高级工程师,目前家里的花销主要靠她。“现在开始体会到什么叫节衣缩食了。我这个人喜欢喝两杯,每周要去趟馆子。现在能在公司食堂解决就在食堂,买菜、买水果会看价钱,北京最便宜的早市可以买到1.8元一斤的黄瓜。”他本来打算换台车,但想了想又算了,省下来的钱可以多给女儿报一年辅导班。

猜你喜欢

学区家长孩子
13城整顿学区房炒作
学区房还能买吗
家长错了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