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尺度
2021-03-24朱隽
朱隽
在天平路的小院里住了近三年后,西濤设计工作室搬到了莫干山路上的商户楼里。沿着狭长的白色楼梯上去,好像走进了光的通道,头顶上隐隐有光晕荡漾开来,接着,一个巨型银色金属框架笼罩下的办公室剖面清晰地矗立在你的面前。
不同于一般办公室的横平竖直,这是一个“手枪形”的异形结构。工作室的联合创始人CC(蔡春燕)和刘涛介绍道,在这个28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前区是商户,前端部分没有一条直线;后区是居民楼,是由承重墙隔好的一扇扇开间。面对这把棘手的“来福枪”,两人带着团队一点点地做自适应设计。
朝北的前区被划分为主要的办公区域,这里有一整面弧形窗户,西涛用建筑材料轻钢龙骨相应打造了一个圆形框架,又从下往上嵌套了一个方形结构。朝北没有直射光,团队用阳光板做了顶棚。有了框,再添些植物和装置,就自然“长”出了角落。一旁的空间做了会议室,设计师特意将这里的地面抬高,让人的视野聚焦在窗外非常宽的绿色带上,外面绿影婆娑。
在刘涛看来,这恰好达到了一种限定又自由的状态。原本开放式的办公空间有些散漫,通过框架的限定设计,保留了灵活而有秩序的动线。办公区域的墙面也被利用起来,团队购置了货架系统的A柱,用镀锌板DIY了可拆卸的折页,固定上墙便是开架阅览室。地面简单地涂了环氧树脂漆便强调了工作区,随处可见西涛对材料的多样化运用,以及在功能和需求之间的平衡考量。
当办公区域过渡到后区居民楼时,团队面对的难题是一个个零碎的空间。CC和刘涛为此设计了一个11米的长桌,把隔断的墙体“嵌套”在桌子里,当它们连接起来时,破碎化的感觉便消失了。“这是室内家具建筑化的手法,一体化的长桌把规模扩大化了,达到了建筑上的效果。”CC表示,家具从某种程度来说也能替代建筑。
关于设计的尺度和比例,一直是西涛关注的重心。建筑本身有固定的常规尺度,通常大家都按规操作。但在西涛看来,尺度和空间场地、人的使用紧密相关,对于每个项目,他们都像做算术题一样精密推导。刘涛谈及青龙坞的胶囊旅馆和书店项目,他们对楼层重新定义和规划,杭州的普通读者书店项目中也没有照搬阅览书架的通行尺寸。“我们根据每个场地来发掘新型尺度,不介意由此推导出非常规的形状。”CC解释道,“这可能也是大家觉得我们的设计很新的缘由吧,我们针对每个项目都有单独和特定的回应与态度。”
虽然员工都有固定工位,但考虑到设计师特殊的工作方式,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灵活办公。后区还配备了材料室、茶水间,大的开间是设想以后与不同的设计团队跨界合作时做联合办公场地。最新的创作是借一扇窗做了榻榻米的小型装置,伏案久了就看看窗外的芭蕉,木板在光的折射下流淌出蜜一般的颜色,整个屋子都亮堂了。
西涛之前在天平路的工作室是通过院子连接起的三间房,就像一个家,推开门外面就是市井巷陌。如今他们搬到了这个280多平方米的商业空间里,这无疑是非常大的变化。“我们热爱田园牧歌,也拥抱城市生活。”CC说道,“设计师要做的就是在这些空间缝隙里填补一些,改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