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经济统计课程投入产出表解读中的关键概念辨析

2021-03-24韩中

大学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进口部门价格

韩中

[摘 要]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统计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投入产出核算的核心,投入产出表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投入产出表,教师需要系统讲授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及其关键概念。课题组详细介绍了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数据解读以及重要平衡关系,并对投入产出表的“部门”“价格”和“进口”三个关键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投入产出表;部门;价格;进口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3-0164-03

国民经济统计课程作为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主干课,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和数量关系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投入产出核算作为国民经济统计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延升与拓展,其核心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列昂惕夫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贸易、资源、环境、就业等众多领域,为政府部门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政策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然而,投入产出表编制采取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口径(部门、价格等)与我们常见的核算数据并非完全一致。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相关分析,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投入产出表中部门、价格及进口等关键概念,以便学生准确解读表中每一个数据,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初识投入产出表

为了正确认识和使用投入产出表,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从结构上来看(见表1),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形状为缺了一角的长方形,可以看作是由一张横表和一张竖表交叠而成。横表从横向上反映了各个部门产品的使用去向。从使用去向来看,一个部门产品要么用作中间使用,要么用作最终使用——中间使用刻画了某一部门产品用于满足各个部门生产过程的中间消耗(即中间产品),而最终使用则描述了该部门产品用于满足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三大最终需求。竖表从列向上记录了各个部门生产过程的投入结构,反映了各部门为获得其总产出所投入的各种产品或要素的价值量,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其中最初投入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增加值,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从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上看,学生需要掌握投入产出表的横向和列向分别描述的产品用途或去向、产品生产的投入结构。

同时,为了更好地把握投入产出表的核心结构,学生需要准确知道表中数据所反映的含义。通常将投入产出表划分为四个象限(见表2),第I象限记录了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流量,第Ⅱ象限为最终使用流量,第Ⅲ象限为最初投入(收入形成)流量,第IV象限只是某种理论意义的存在,现实中并没有数据。值得注意的是,第I象限是横表和竖表重叠的部分,该象限数据具有双重含义,可以从横向和列向来解读。如部门2行、部门1列对应的数据为X21,从横向来解读,表明第二部门产品中有X21用于第一部门生产过程的中间消耗;从列向来看,则反映了第一部门为了实现其总产出,消耗了X21第二部门的产品。与第I象限数据不同,第Ⅱ象限、第Ⅲ象限数据均只有一种含义,如第一部门行、资本形成列表示第一部门产品中K1用于资本形成,第一部门列、劳动者报酬行V1表示第一产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要素所获得的报酬。

投入产出表不仅刻画了各部门生产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经济技术联系,记录了各部门的产品用途及其生产过程中的投入结构,同时蕴含着两个重要的平衡关系,这两个平衡关系是进行投入产出建模并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第一个平衡关系是横表的平衡,即各部门中间使用加上最终使用减去进口等于总产出;第二个平衡关系是竖表的平衡,即各部门中间投入加上最初投入等于总投入,由于各部门的增加值等于其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于是可得各部门的总产出等于各部門的总投入。需要注意的是,横表平衡式中有一进口项,为何要减去进口才能等于各部门的总产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这一问题,要说明投入产出表横向反映的是产品的使用去向,但从产品来源来看,产品或者是国内生产的,或者是从国外进口的,所以横向平衡式中一定要减去进口这一项。

二、投入产出表的关键概念辨析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解读投入产出表中每一象限的数据,需要弄清楚投入产出表中部门、价格和进口三个关键概念,课堂教学需要明确辨析三个概念的基本内涵、数据口径等问题。

(一)投入产出表的部门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它是否和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产业部门是同一概念呢?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部门,而是更具有同质性的产品部门。产业部门基于基层单位来界定,而产品部门的基础则是同质生产单位,即生产同质产品的单位。根据SNA2008的定义,基层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的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一组从事相同或相似活动的基层单位即构成一个产业部门。而同质生产单位只从事一种生产活动、生产一种产品,一组从事相同或相似活动的同质生产单位即构成一个产品部门或纯部门。由此不难发现,相比于同质生产单位,基层单位往往同时从事多种生产活动,在进行部门归属界定时,一般会根据其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所属的部门来进行划分,从而造成同一产业部门中同时包含不同类型的产品,而同质生产单位则相对“单纯”。采用产品部门口径编制的投入产出表更能真实地反映不同产品生产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产业部门和产品部门的区别,现假设有两个企业(企业A和企业B),均从事两种生产活动,分别是发电和炼焦,所不同的是,企业A的主要生产活动是发电,而企业B的主要生产活动是炼焦。按照产业部门的归属原则,企业A的主要生产活动为发电,因此应将其归属为电力生产供应业,其总产出(包括次要生产活动炼焦的产出)全部记录为电力生产供应业产业部门的产出;同样,企业B归属于炼焦业,其主要生产活动炼焦和次要生产活动发电的产出全部核算为炼焦业产业部门的产出。为此,若按照产业部门数据口径,此例中电力生产供应业的产出为企业A的22万元,炼焦业的产出为企业B的33万元。若按产品部门口径进行核算,则需将次要生产活动按其性质分离出来,将同类生产活动的产出相汇总。于是,电力生产供应业的总产出等于企业A发电活动产出20万元加上作为企业B次要生产活动的发电产出3万元,共计23万元,炼焦业总产出等于企业B炼焦活动产出30万元加上作为企业A次要生产活动的炼焦产出2万元,共计32万元。一般而言,产业部门和产品部门的名称是相同的,但具有不同的数据口径。

(二)投入产出表的价格

现有投入产出表主要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这就涉及价格的选择,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其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实际支付的价格,生产者价格是购买者价格扣除商业附加费、运输费后的部分,基本价格是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者所支付的产品税净额后的部分。

目前,国际上投入产出表编制通常采用生产者价格,而在实际核算体系中,特别是最终使用数据往往是采用购买者价格进行核算,为此,编制投入产出表时不能直接使用此类数据,需要对其按生产者价格进行分解。例如顾客从超市以5元/公斤购买了20公斤大米,而超市从大米生产企业的购进价为4元/公斤,同时承担了0.4元/公斤的运输费用,因此顾客支付的5元/公斤为购买者价格,超市购进的4元/公斤为生产者价格,两者之间的差额为超市支付的0.4元/公斤运费及其获得的0.6元/公斤的商业毛利。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不能将100元全部记录为批发零售行业的居民消费,而是按照生产者价格将其分解为不同部门的居民消费,其中80元记录为食品制造业的居民消费,8元记录为物流业的居民消费,剩余的12元记录为批发零售业的居民消费。

(三)投入产出表的进口

目前对于进口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是将进口品单独作为一列,第二种则将进口品按用途详细列成矩阵显示。

在第一种处理方式下,进口作为单独一列显示在横表中。从产品来源来看,横表各部门产品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或者是本地区本部门生产的产品,或者是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只有将从国外进口的部分从各部门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数据中剔除,剩余的才是本地区本部门的总产出,这也是为何上文横表平衡式中需要减去进口这一项的缘由。绝大多数国家投入产出表采用此方式处理进口项,此类投入产出表又称为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其明显的不足是仅仅提供了进口的总量,而未能详细反映进口品的使用用途,教师应告知学生在使用该类投入产出表时一定要注意其缺陷。

相比之下,对于进口的第二种处理方式则弥补了这一不足。第二种处理方式将进口产品按部门进行分类,并按用途详细分解,将原来的横表扩大了一倍,横表的上半部分反映了本地区本部门产品的使用去向,下半部分则反映了各部门进口产品的使用去向,清楚地描述了进口品分别有多少是用于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的,但其对基础数据的要求更高,编制的难度相对更大。目前,由欧盟资助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 World Input-Output Table)采用的就是此种处理方式,也称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不仅详细记录了一国(地区)各部门产品在國内和国外的具体使用去向,同时也描述了一国(地区)进口品的来源地及其使用去向,为刻画和分析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下国家(地区)间经济技术联系提供了翔实的数据资料。

三、结语

投入产出核算作为国民经济统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决策制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地解读并运用投入产出表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其基本结构和平衡关系,同时需要学生掌握投入产出表中部门、价格和进口三个关键概念: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采用的是产品部门分类,不同于核算实践中的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为生产者价格,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需要将以购买者价格核算的最终使用数据按生产者价格进行分解;投入产出表中的进口项不仅包括各部门中间使用中所包含的进口部分,同时也包括最终消费等最终使用中的进口成分。通过系统讲授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及其核心概念,学生才能正确地将其应用于宏观经济、环境、资源、就业等领域的研究,更好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2] 高敏雪,李静萍,许健.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M].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3] 蒋萍,计宪春.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中国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 王勇.中国投入产出核算:回顾与展望[J].统计研究,2012(8):65-73.

[5] 齐舒畅,王飞,张亚雄.我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编制及其应用分析[J].统计研究,2008(5):79-83.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进口部门价格
进口食品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价格
价格
价格
2014年1~8月我国猪肉进口38.3万t
价格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年终总结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