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华:让每一件衣服都有“心”的温度
2021-03-24李纳
李纳
苍翠挺拔的竹林、不加掩饰的钢管水泥、摆满民族手工艺品的深山集市、顶天立地的手工刺绣屏风、精致高端的定制男装……走进位于丰台区园博园内的“依文城堡”,夏华20多年来精心打造的世界时尚创意设计王国在我们面前精彩展现。
从“新零售”到“心零售”
“喂,是夏华吗?能不能请你们为非洲国家的几位元首紧急制作几套西装?”2006年11月2日晚9点,夏华接到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电话, 有几位非洲国家的元首想在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时穿上在中国定制的西装,希望她可以帮忙。
挂了电话,夏华立即安排依文时尚管家团队前去为元首量体设计,并要求工厂按最高工艺与品质专门赶制这批服装。11月4日中午,一套套精致的西装被送到钓鱼台国宾馆,元首们试穿后非常满意,对中国服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夏华是依文集团董事长,也是“管家服务”的推出者。1994年年底,夏华依靠借来的3万块钱注册了公司,进军男士西装市场。她前往北京毛纺厂挑选出口面料,亲自参与服装设计和制版。“从公司创立伊始,我就坚持用情感缝制每一件服装,立志将依文打造成一个有温度的品牌。”很快,拥有时尚品位、高端品质的国产男士西装品牌“依文”一炮而红。
所谓“管家服务”,就是顾客在哪儿,“管家”就到哪儿,点对点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2003年“非典”暴发后,依靠门店销售的依文,业务几近瘫痪。为渡过难关,夏华创新推出了“管家服务”,通过一支由时尚管家、设计师、量体师、工艺师等人组成的依文时尚管家团队,打造 “N to 1”的多对一上门服务模式,针对每位消费者的体型及对色彩、风格特点等要求,为客户提供适合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的独家定制着装搭配服务。
通过在“匠心、场景、体验、服务、极致”五个维度共同发力,依文的“管家服务”模式逐渐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2017年4月,“依文时尚管家”体验空间落地河南郑州。“可以说,它是我们‘管家服务的升级版本。”体验空间突破了传统零售模式中“店”的概念,消费者从购买者变成了文化的分享者以及设计的参与者,可以享受到“商品+服务+体验”的新型定制服务。
“温度不仅仅来自产品,更来自产品后面的服务,我们要将情感和温度嵌到产品之中,并且让消费者体会到。”夏华说。
让绣娘拥有感到自豪的职业
“我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创业初心——做一个中國品牌。没有文化做支撑,我们的服装就不可能在世界的舞台上赢得尊重。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服装中植入中国美学。”夏华说。
2002年,夏华的一次黔西南山寨之行,让她感觉“就像一场艳遇”。
在山里,村村绣种不同,家家绣法各异。同样是蝴蝶,东家的胜在振翅欲飞的神态,西家的赢在娇艳瑰丽的色彩;同样是绣娘,村头的只擅绣花不擅绣蝶,村尾的只擅绣人不擅绣景。更奇妙的是,每个刺绣图案背后还隐藏着少数民族的神话、诗歌等文化遗产。随便一张人物绣片,苗族绣娘就能娓娓道来:“这是蝴蝶妈妈和水泡恋爱的传说,蝴蝶妈妈生下12个孩子,其中一个叫姜央,是我们的祖先。”
“最美的艺术就在民间,我要让绣娘成为有价值的群体,活下来、火起来、富起来。”夏华暗下决心。
2003年,夏华创办了依文·中国手工坊。她亲自带领团队走入川、贵、滇等深山地区,收集少数民族手工艺人、民族特色纹样、手工技法等信息,建立了线上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平台,远在巴黎、米兰、伦敦等地的品牌和设计师可以与大山里的绣娘一对一合作,绣娘坐在家里,就能接到来自全球的订单。
手工艺品制作耗时长,价格相对高,除了面向国际市场,夏华还想寻找打开国内市场的方式。经过反复思考,夏华认为集动机、场景、体验、个性化于一体的新零售模式最适合民族手工艺品销售。2018年8月,“深山集市”模式正式落地。
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商场中庭,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数百种巧夺天工的手工艺术作品、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引人入胜的图腾纹样让人眼花缭乱。在上海静安大悦城,身着盛装的侗族、苗族绣娘唱着来自深山的民歌,跳着象征祈福的竹竿舞,为每一位“都市赶集人”带来了一场“看见、听见、遇见”的城市派对。就这样,“深山集市”逐渐发展成集民族手工艺展卖、绣娘技艺展示、民族手作体验为一体的消费扶贫模型。
一张张绣片创造了近10亿元的产值,让贵州、云南、四川等30多个少数民族村依靠“指尖产业”逐步走出了贫困,1.3万多名绣娘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未来,我们希望与全球几万名设计师一起互动,把中国文化古老的故事和绣娘巧夺天工的技艺,带进每个人的生活中去。”夏华信心满满。
助力打赢防疫阻击战
“大家这么辛苦,下次还愿意来吗?”“愿意!”
在依文集团10万级无菌净化车间里,连续的加班让大家都有些疲意,但每个人依然干劲十足。生产流水线上,一件件防护服正被裁剪、拼接、压条、打包……速度很快,但有条不紊。
时间回到2020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依文集团第一时间组织员工筹集捐赠了价值120万元的医用物资。
了解到国家号召保障医疗物资供应,依文集团立即决定向政府部门申请生产医用防护用品资质。“作为一家老牌服装企业,转产防护服是我们最现实的选择,也是一家企业应有的担当。哪怕再苦再累,我们都要助力打赢防疫阻击战!”夏华说。
很快,依文集团医用防护服扩能项目被纳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扩能改造方案中,依文集团也被列为防疫重点保障企业。
仅用10个昼夜,依文集团就完成了6条生产线、10万级无菌净化车间的改造,从净化生产、洁净压条到密封包装、消杀灭菌,每一道工序都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执行。夏华说:“这个速度让我相当自豪!”
从服装转产防护服,看似二者比较贴近,但实际做起来夏华才发现,从车间、原料、设备,再到专业工人,处处都是困难。防护服不同于普通衣物,需要用特制的压条压住每一个针眼,这个技术对工人的要求非常高。为保证操作规范,夏华从服装生产线上抽调技术过硬、健康有保障的工人接受培训,严格按照防护服、隔离衣生产程序生产。为扩大产能,她开出远高于市场价的薪水招聘熟练工,有的工人远在东北,她就派专车过去,守在村口连夜把人接出来。哪怕是临时工,住宿也全部安排在三星级酒店,包吃包住。短短一个多月,依文集团给武汉、北京等一线医院提供了数百万套防护服和隔离衣。
每天看着新闻里医护人员疲倦的面容,夏华感同身受,不停琢磨着怎么能让产品更舒适一些。“我就跟打版师沟通,看能不能设计成蝙蝠袖,让空间更大一些。”最后设计出来的衣服得到了生产许可,“最让我高兴的是,后来遇到一些穿过依文防护服的护士,他们说真的很舒服。”
夏华说,这是她25年的创业经历里最艰苦也最快乐的时光。“工人们第一时间赶回投入生产,同事们连夜筹集物资、安排对接一刻不停,没有一个人想过放弃,依文集团‘正念利他的文化就是这样形成的。我们要让每一次服务都有力度,让每一件衣服都有‘心的温度。”
(责任编辑:曹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