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临床医学高等教育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2021-03-24黄俊飞苗芸
黄俊飞 苗芸
[摘 要]目的:探究国内与国外医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分析中国医学生教育存在的特点及优劣,并讨论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调查以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简称GMER)为基础,以“自我认同、多能高效、人文情怀、专业知识”4方面为中心编制问卷,对来自国内12所医学院校和国外53个国家的医学生的教育差异进行比较,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来确保问卷信效度,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国内外医学生教育的差距。结果: 中国医学生在自我认同感、多能高效、人文情怀方面的培养与国际平均水平仍存在差距(P<0.05)。结论:中国医学教育应进一步改善教学思维,以GMER为引导,结合本国国情来进一步强化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团队合作、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医学教育国际化;医学教育改革;验证性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3-0066-04
1999年,国际医学专门委员会于纽约成立,该委员会的责任为确定一套全球的医学生都必须达到的医学教育最基本的标准,并搜集全球医学教育的信息。2000年,该委员会经研究制定出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简称GMER[1]。GMER对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几项医学素质,包括职业态度、团队协作、沟通技能及专业知识等做出基本要求,并以“放眼全球,立足本地”作为宗旨来阐明和遵循[2],即医学院毕业生应同时满足全球医学教育最低要求和国家要求医生所具备的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科学技术和医学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医学教育业的改革和发展受到来自社会、环境、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制约和影响,GMER已得到中国医学教育界的重视[3-4],医学本科课程作为跨学科多元化统一的一门科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的教育需求[5],国内医学本科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接軌刻不容缓[6]。研究国内外医学生本科教育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GMER为基础,以当今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为导向[7],在“自我认同、多能高效、人文情怀、专业知识”4方面调查国内和国外医学生本科教育的差距。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在斯洛文尼亚共和国举行的第68届IFMSA全球医学生交流会议(68th IFMSA General Assembly Meeting 2019)上来自53个国家的医学生发放问卷433份,回收样本407份。国内样本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的2019年临床医学学科排行榜,选取目前我国开设有临床医学专业的排名在前30位的按地域特征分层抽取的12所高校[8],发放问卷446份,回收412份。国内样本有9份未通过重复问题检验,国外样本有4份未通过重复问题检验,故予以排除。最终样本分布如表1、表2所示。
(二)研究方法
以“自我认同、多能高效、人文情怀、专业知识”4方面为中心编制问卷,共36道题,其中28道单选题,1道重复检验问题,6道多选题,1道开放性问题。对其中18个单选条目进行赋值,按照高低程度分别赋值3分、2分和1分[9],运用统计学软件Amos21.0对问卷进行结构效度检验,用SPSS22.0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国内外医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三)效度与信度检验
验证性因子分析( CFA,Confirmative Factor Analysis) 是检验问卷结构效度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10],利用SPSS22.0软件对问卷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KMO值为0.720>0.5,球形检验结果值为0.000<0.001,故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利用Amos21.0软件,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问卷是根据4个维度来评定的[11],自我认同、多能高效、人文情怀、专业知识作为问卷结构效度评价模型中的潜变量,分别用 F1、F2、F3、F4来表示;各个维度的测量指标共18项:未来规划与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度、榜样意识、职业荣誉感与崇高感、社会实践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社团活动参与度、人文素养重视度、人文教育满足度、人文课程重视度、人文课程实用度、基础课的重视程度、学生的学习态度、网络工具的应用度、学生课堂参与度、 教学方法多样性、临床思维的间接培养程度、循证医学理念灌输度作为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可测变量。在结构方程模型图中可测变量分别用SI1-SI18 表示。用软件构建问卷结构效度评价模型,最终得到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SI1—SI18 为可测变量,F1—F4为潜变量。
根据Amos程序的语法进行编程,运行程序得到的拟合指数值结果如表3。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在国外样本与国内样本中分别为1.622和1.817(<3.0),均方根残差(RMR)分别为0.035和0.027(<0.05),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分别为0.067和0.061(<0.08),均达到较佳的拟合标准,故可以认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用SPSS22.0计算问卷总体克朗巴哈系数(α系数)来检测问卷的内在信度,国外和国内样本α系数分别为0.746和0.702(>0.70),可以认为问卷整体具有较稳定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
二、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一)国内与国外样本的比较
某一领域得分=该领域所有条目得分相加/条目数,对国内外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图2为国内外医学生本科阶段培养情况的均值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4。
其次,针对中国医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基础学习和临床实践差异过大的分析结果,要想改善这一现状,须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教学理念扎根,从学校的现实状况出发,进一步完善分组教学、小班授课、PBL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引导学生在质疑、探究、实践中提高自学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早期接触临床的机会,可通过举办临床实践相关活动、临床技能比赛、增加临床见习机会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于临床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临床思维的建立打下基础,尽可能缩小基础学习和临床实践的差距。
[ 参 考 文 献 ]
[1] 梅人朗.医学教育全球标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Wojtczak A, Schwarz M R.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road to competence-oriented assess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s[J]. Educación Médica, 2003, 6(3):13-14.
[3] Zhang X, Li X, Wan X, et al. Attitudes of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 toward the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esta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J]. Teaching & Learning in Medicine, 2004, 16(2):139-144.
[4] Schwarz M R, Wojtczak A, Stern D. The outcomes of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GMER) pilot implementation in China[J]. Medical Teacher, 2007, 29(7):699.
[5] Gwee M C.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institutional, nation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s[J]. Medical Education, 2011, 45(1):25-8.
[6] Stern D T, Wojtczak A, Schwarz M R. The assessment of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J]. Medical Teacher, 2003, 25(6):589-95.
[7] 关红军,鲁俊华,郭毓鹏,等.“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目标”的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11):7-9.
[8] 朱旭红.中国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与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一致性评价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5.
[9] 王蓉,宁超,苏天照,等.《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实施情况调查:以S大学为例[J].卫生软科学,2016(6):65-68.
[10] 田飞.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构指标体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92-95.
[11] 郭华,张芬,孔江联.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与全球基本要求的差距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75-77.
[12] Zinski, A, et al. Is lecture dead? A preliminary study of medical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preclinical curriculum[J]. Int J Med Educ, 2017, 8:326-333.
[13] Vasan N S, Defouw D O, Holland B K. Modified use of team‐based learning for effective delivery of medical gross anatomy and embryology[J]. Anatomical Sciences Education, 2008, 1(1):3.
[14] Takamura A, Misaki H, Takemura Y. Community and Interns' Perspectives on Community-Participatory Medical Education: From Passive to Active Participation[J]. Fam Med, 2017 July, 49(7):507-513.
[15] Morrison G, Goldfarb S, Lanken P N. Team training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21st century: would Flexner approve?[J]. Academic Medicine, 2010, 85(2):254-259.
[16] 梁金锐,虞燕波,郑玉.死亡与临终关怀在医学教育中的实施与思考[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2):287-288.
[17] 张韵婷,姚雪,季梦遥,等.美国医学院医患沟通教育对我国八年制医学生教学的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15(6):964-966+1002.
[18] 刘震雄,窦维佳,赵曙光,等.当前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浅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6(5):972-973.
[19] Finnerty E P, Chauvin S, Bonaminio G, et al. Flexner revisited: the role and value of the basic sciences in medical education[J]. Academic Medicine, 2010, 85(2):349-355.
[責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