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1-03-24刘少康孙海龙宫若楠
刘少康 孙海龙 宫若楠
摘要:新冠疫情反复,部分返乡大学生需隔离14+7天,因此一些学生出现了慌恐不安、焦虑及压抑等不健康心理,此外蝴蝶效应般引发学生对课业压力、师生亲友交往、实习就业的恐慌等多方心理问题,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文章以疫情再次卷土为背景,以分析应对大学生不良心理问题为目标,构建并实施高校子学院心理危机防御体系。
关键词:疫情反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危机防御体系
分类号:G441
2021年,多个省市受到了疫情的抨击,学生由不在意到担忧害怕再到回归理性等一系列心理变化,本身大学生属心理波动较大的一类特殊群体,多数大学生因异地求学,又经历寒假返乡难,返乡后需隔离等地方政策。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6月印发《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复学复课工作20问》中指出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均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响,主要干部、教师需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的情况并及时心理辅导,建立特殊学生台账,做好心理干预与疏导。新冠肺炎疫情的二次大面积爆发使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二次蔓延、谨防新型心理问题出现。因此,文章以疫情再次卷土为背景,以分析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为目标,构建并实施高校子学院心理危机防御体系。
一、前言
学校秉承抗疫为先、学生安全第一的原则,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做好心理疏导及干预。学生考试结束后,马上组织学生抓紧时间、稳妥离校、安全抵家,尽最大力度保护好大学生。学生经历过2020年超长假期,又经历疫情反复这类重大社会事件,滋生了不少负面情绪,高校依旧严格参照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针对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采取积极干预措施,通过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心理辅导队伍、确定目标人群及数量、一人一方案、重点学生建立台账的方式完善并实施高校子学院心理危机防御体系。
二、新冠疫情反复,学生心理危机分析
1.疫情防控疲乏又恐慌的矛盾心理
2020年的大学生经历了上半年居家隔离加下半年在校封闭式管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病例几乎为零,由长时间常态化紧张抗疫,产生疲乏麻痹状态、内心渴望放松心理;2021年伊始,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全国多地域升级为高风险,加之确诊病例公布,返乡后严格落实隔离14天政策,多次咽拭子、血清检测使学生对未知的新冠疫情严峻形势产生了恐慌。这两者构成了大学生当前矛盾的心理危机。
2.师生亲友交往疏离的危机心理
一方面,常态化疫情防控,使得同学相互之间、师生之间保持1m线、相隔一层“口罩”,这种距离无形中将大家的心理距离拉远;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反复,使得走亲访友,甚至过年探望父母老人受限,减少了大学生践行传统孝道、开展社会交际、实地感知传统文化的机会。连续两年易引发学生内心的孤独感、期望无法达到的焦虑感,严重则导致依赖网络交流、回避人群、封闭自我。
3.课业压力明显增加,考研学生焦虑心理
2020年,学校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在短学期内完成教学计划,学生学习科目多、专业知识难、课时短,很多学生担心理解不深刻、复习不到位,对考试产生畏惧感,即将面临考研同学焦虑心理更重。面对疫情反复,考研同学无法开展实地教学问答、集中培训、集体自习,完全只能依赖居家线上学习或个人参悟理解,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焦虑、烦躁心理。
4.毕业生对实习的向往与恐慌的交织心理
疫情反复背景下,对于面臨毕业与实习的毕业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通过三年专业课理论学习,学生非常必要通过实地生产实习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但是,疫情防控十分严格,部分省市不允许流动或执行14+7隔离政策,毕业生前往实习单位受阻;部分实习单位并不接收其他地区的毕业生开展教学实习或岗前培训。除此之外,实习期间发生感染、封闭等不可预测事件对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毕业生对实习的向往与疫情反复情况下多种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恐慌,成为了毕业生的心理问题。
三、浅谈学生心理危机防御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疫情反复背景下,为了及时应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问题,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再构建、完善并实施心理危机防御体系,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受到疫情反复影响。
1.进一步完善四级心理危机防御体系
疫情反复期间,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高等院校子学院中,针对理工科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系统[1]。在学院(系)、年级、班级、宿舍“四级”防控体系的基础上,做好特殊时期心理危机学生的实时追踪与服务工作。
(1)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
学院书记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任副组长,系部教师、各年级辅导员担任组员,成立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实行多部门协同的心理危机防控工作。对疫情反复期间可能出现严重心理危机的大学生逐一排查,并由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开展谈心谈话工作,了解学生的具体心理状况,为制定合理的心理危机防御体系提供严密的依据。
(2)成立危机干预团队
由于新冠疫情被定为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且有反复的趋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很有可能在这个时期集中爆发,所需的心理帮扶人员的必定会在原基础上陡增,因此各学院务必建立一支有心理学基础的辅导员、专业教师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必要时聘专业大夫,及时干预大学生集中爆发的心理问题。
对各年级与学生亲密接触的辅导员、博士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帮助教师拥有心理自护能力;再对全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建立疫情反复期间大学生心理摸排总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筛查到的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及时进行一对一针对性心理辅。
(3)发挥辅导员、博士班主任的纽带作用
辅导员、博士班主任是大学中与学生相处最多群体,对学生的心理情况了解较多。因此,在疫情反复期间,辅导员和博士班主任要尽己所能关注学生、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充分发挥在心理危机防御体系中的纽带作用,通过与各班班委谈心谈话、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倾听学生诉求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并将疑似或确认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上报、及时干预。针对曾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如遗传性精神不稳定学生,执行一人一台账,一学生一策略的心理跟踪制。辅导员与家长保持日常联系沟通,博士班主任从专业角度辅导,宿舍长采用远程聊天等方式,共同关注关心特殊学生,定期不定时多角度开展教育,形成育人合力。
(4)重视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提供的动态信息
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作为第一道防线,是动态信息获取最快、最便捷的群体。学校对心理委员每年制定专门课程计划,开展专业培训,帮助心理委员切实履職,与同学间保持沟通交流,做好班级同学的心理科普,对有问题的同学早发现、早上报、早干预。
2.线上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充分发挥网络便捷、精准化优势,通过线上调查问卷,完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现实困难与心理健康状况,做好学生心理状况的客观分析,快速定位可能或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针对性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做到预防为主、避免恶化。
3.建立心理辅导平台
辅导员作为学生生活的指导者和心理的疏导者,要及时、有针对性的建立电话、QQ、微信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平台。新冠疫情自身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易引起群体性恐慌或焦虑[2]。疫情反复期间,辅导员务必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时刻做好学生的勤务兵,知心人。对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辅导员要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倾听学生感受,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与行为倾向,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关心与支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自立自强的健康心态。
4.普及与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利用好新媒体工具,学院官方公众号、官方网站,第一时间发布真实、可靠、客观的讯息,做好疫期学生行为方式指导、意识形态引领、思政教育延伸。还可以借助直播软件开展线上心理游戏、知识竞赛等创新活动,切实有效地做好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宣传、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做到理性客观、不信谣、不传谣。
5.以问题导向对毕业生开展考研、就业指导
毕业生面临撰写论文、考研复试、签约找工作等人生选择,受疫情反复的影响,毕业生出现论文实验停滞、签约单位停工停产、考研复试方式改变等诸多问题。辅导员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帮助毕业生以积极的心态正视考研就业问题:首先通过召开线上主题班会,传达教育部出台稳就业、促就业的相关政策,向学生讲解学校的考研、就业安排,宣传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新动能发展带来新的就业机会,稳定毕业生情绪;同时设立就业信息员,每天关注学院招就处、用人单位官网、知名招聘网站等的实时动态,转发传达企业招聘、公务员招考等相关信息;此外整合校内外就业指导教师和优秀校友资源,针对就业方向的简历撰写、面试技巧、创新创业实践、就业手续办理等内容,考研方向的面试考试科目、面试结构化问答等内容为毕业学生提供培训、模拟;最后,帮助学生立足自身定位,合理调整就业期望、考研院校,树立信心与希望,不断学习、夯实基础、抓住契机,顺利度过人生的分水岭。
参考文献:
1王珠,郭健健.构建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志愿服务模式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46):60-62.
2孙宏伟,陈晓丽,王艳郁,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8(3):141-144.
(河北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石家庄 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