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瓶颈问题及对策探索

2021-03-24薛刚牛建刚万馨

大学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学位

薛刚 牛建刚 万馨

[摘 要]课题组总结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概况,阐明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导向,同时从培养观念、招生、培养条件、实践教学、师资五个方面分析了地方院校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介绍了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关键词]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瓶颈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3-0030-05

在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大多数高校针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按照国家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在原有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进[1-2]。这种做法,容易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引发一些问题,比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班底和课程体系一定程度上高度相似,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差异性不甚明显;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习惯沿用传统的“课堂面授—课程考试”的方式,没有按照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设置课程体系、编制教学大纲;学位点在学生专业实践环节的组织上投入的精力不足,专业实践基本依靠导师或者研究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实习内容与学生研究方向毫不相干、学位点监管力度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屡屡出现,造成专业基础与实践运用的脱节,以至到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专业实践环节结束后,学生对工程问题缺乏深入了解,论文选题不能与工程问题相结合,无法体现出实用价值,最终的学位研究成果难以指导工程实践。地方高校特别是地处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资源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暴露出的问题相对更多。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迫切需要用得到广泛认可的,科学性、操作性及实用性兼备的培养对策来解决其存在的瓶颈问题。

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概况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筹备工作,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準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2009年3月,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标准和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前景。2010年以来,应届本科生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逐年提高。2014年至2019年,专业学位硕士的录取人数逐年增长,其招生人数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的比率由2014年的43.5%,提高到2019年的58.3%,如图1所示。不难预料,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占比不久将突破60%。

截至2018年,全国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点有254个,其中地方院校占比超过6成。2018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决定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将建筑与土木工程调整为土木水利。调整工程专业学位类别旨在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好地服务国家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卓越的工程人才。我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是工程教育大国,但工程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3]。为此,国家在本科教育阶段,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我国每年有数百万青年学子从校园走向工作岗位,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卓越计划有望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程教育“大而不强”的现状,是推进我国成为工程教育强国的一项重大举措。卓越土木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在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专业实践锻炼,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大都认为宽口径的培养策略,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现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在当前的高等教育背景下,四年本科教育只能作为工程师教育的基础,要达到卓越的程度,还需在某一专门化领域接受系统、扎实和符合社会需求的知识与能力训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阶段可担负起卓越工程师训练的任务。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4-5]。按照这一培养目标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包括设置课程体系、配备师资、确立教学质量标准、评价学生学业成果等工作,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导向,培养办法与学术型研究生的根本区别在于,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组织教学,而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的培养不作为着力点,甚至可以相对弱化。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瓶颈问题

(一)培养办法受限

截至目前,我国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时间已超过十年。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尚不够完整,培养办法也还不够成熟[6]。地方院校的师资、科研平台、社会影响等研究生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时,更容易沿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办法,培养过程采取了“穿新鞋、走老路”的办法,一定程度上存在路径依赖[7]。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如果不能突出职业素养导向和实践能力导向,则无法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标准。

(二)地方院校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被招生”问题

地方院校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端人才、提高学校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尽管研究生培养规模相对较小,但研究生教育在学校总体工作中始终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扩大之后,地方院校的研究生数量猛增,学术型研究生占的比例大幅降低。一些学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比学术研究生学制短,各培养环节衔接过于紧凑,没有时间协助导师完成纵向课题,这些学生对科研项目的贡献明显比学术研究生小。因为没有充足的学术研究生的招生名额,有些导师抱着无奈和被动情绪接受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

(三)培养条件亟待改善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生力军,是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端人才和科学技术创新的摇篮。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规模相对较小,但研究生教育受到学校的高度关注,各地方院校纷纷把研究生教育作为提高学校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相比于部(委)属高等学校,地方院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得到的建设经费相对较少,学校往往会把有限资源优先配置到学术型硕士点建设,没有条件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条件建设。在师资配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学条件改善方面,地方院校都有明显欠缺。

(四)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工程素养和实践技能,国家要求学生在学期间,应经历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如果不能保证高质量的实践锻炼,仅把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写在文件中或用几个表格进行说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职业技能导向、工作能力导向真的就变成了空谈。目前,部分培养单位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依然过分拘泥于学科发展的目标任务,培养方案不能跟踪行业动态进行调整,专业实践环节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地方院校的教学资源有限,不能根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为其提供相应的实践岗位,保障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实训;二是国家没有颁布相关政令,各单位忙于生产和发展,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动作迟缓;三是校企产学研合作深度不够,学校的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难以做到为企业减负增效,企业因此缺乏参与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的热情,一些用于专业实践的校外实践基地只是流于“挂牌”的形式,没有开展实质上的人才培养工作,也就无从谈及保障规模日益扩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需求。

(五)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没有落到实处

地方院校导师师资力量相对单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由本单位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指导。这部分导师忙于教学、写论文及做课题,没有过多精力思考如何解决工程问题,工程实践经历不够丰富,不能根据行业现状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而习惯于沿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式。出于产学研合作考虑,各学校都聘有校外导师,校外导师大多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单位工作应接不暇,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也是疲于应付,有些校外导师挂了多年的名,一个学生也没指导过。学校对校外导师没有任何约束,“双导师制”很大程度上甚至成为“传说”。

三、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内蒙古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内蒙古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我校于1990年開始招收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2006年获批设立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授予权,2011年获土木一级学科工学硕士授予权。2009年以来,我校有500多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针对地方院校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我校土木工程学院积极应对,不等不靠,不断学习其他地方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与导师队伍等方面探索出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对策。本文将基于我校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探究地方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模式。

(一)着眼地方需求,强化工程素养

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必须首先坚持两项原则:一是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建设,落实和深化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根据区域发展需求设置学科方向与相关课程;二是在培养过程中密切联系企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结合区域特点,充分利用区域发展提供的素材组织教学内容,把地方建设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和成果注入课程与案例库建设中。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筑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研究中心落户我校,依托该中心,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每年完成大量工程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工程结构可靠性鉴定、工程结构检测与健康监测等工作,这些实际工程问题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提供了良好素材。每年有10余名学生选择本地区实际工程问题作为研究背景,最终形成学位论文,包括:《大型重级工作制吊车梁疲劳裂缝检测及控制研究》《包头中小学既有砌体结构建筑抗震加固性能研究》《包头传媒大厦高层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布置方法研究》《Pushover分析方法在鄂尔多斯国信广场工程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包头市奥林匹克体育场钢罩棚健康检测》等,这些论文选题与国家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契合,论文形成的研究成果为类似的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强化兼职导师力量,提升导师队伍实践能力

高水平导师队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前提。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注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让校外导师以多种方式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在研究生开题、选课、实践锻炼及答辩等培养环节中,充分发挥兼职导师的作用。在遴选兼职导师时,不仅需要关注导师的职称、学术水平,更要看重导师的专业技术背景。兼职导师的选择可以是多样性的,既可以是企业的技术骨干,也可以包括其他院校的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的教授(副教授)。与此同时,学位点注重加强兼职导师的制度建设,明确兼职导师的责任义务、选拔程序、聘任资格与考核激励等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保证了校外导师负起责任。当然,给兼职导师分配了研究生后,学院应安排校内专人密切跟踪培养过程。通过不断改革实践,我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兼职导师在安排研究生实践、研究课题、产学研结合、引导研究生就业等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

(三)建立专业实践基地,打造校企联合培养平台

专业实践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重要环节。专业实践的效果是实现硕士生培养类别转型成功的关键[4]。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是落实应用型研究生专业实践的基础,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应当进入实践基地锻炼,在专业实训过程中选择论文主题,经过实践与理论结合后写成学位论文,从这一点看,实践环节直接关系到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鉴于实践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地方高校应当充分挖掘优秀校友资源,并加大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构建应用型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三结合”体系: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研究课题与工程需要相结合,还可以采取与国内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方式来扩充实践教学资源。研究生在兼职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围绕实际工程问题开展研究,既可以锻炼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可以推动高校产学研协调发展。2016年,内蒙古教育厅批准我校与中国二冶集团公司联合成立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学位点一次性在企业聘请了6名硕士生导师,壮大了企业导师队伍,企业导师参与研究生的选题工作,并协助学校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校企导师联合指导的学生学位论文选题侧重于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着重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企导师协作,对学生的学位论文选题进行商榷,对论文课题的研究意义、论文工作量、预期成果、可行性进行探讨。学院每年对校外导师的研究生指导工作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应用,对考核有问题的导师进行告知或者取消其招生资格。校内导师协助校外导师,参与学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对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给予及时指导。校内外导师依托学校与政府共建的内蒙古自治区建筑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工作,有利于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难题,工程研究中心使得教授、研究生与社会的接触更加密切,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我校在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过程中逐步意识到,教育资源困境单靠地方院校自身的力量难以摆脱,需要地方政府的推动和企业的深度参与,形成“政府推动、院校主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基地创建模式。这其中,地方院校是主导者,地方政府是推动者,企业是关键参与者。专业实践环节质量得到保证,会极大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四)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及学位论文标准

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在学期间,容易出现为尽早完成论文而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甚至人为压缩实践学时的现象。为此,本学位点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环节严格要求,完善了实践考核体系,具体包括:专业实践时间为不少于6个月,可以累积,可以到实习基地,可以去企业、公司、设计院,也可以去实验室实践;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撰写8000字的实习报告,并参加实习实践答辩。答辩组由校内外导师5~7人组成,学生答辩合格后由考核组长给出实践成绩。设立学院优秀实践成果奖,并予以奖励。采取灵活的专业实践方式:专业软件学习及工程计算能力实训(建筑结构计算分析、岩土与地下工程计算分析、桥隧结构计算分析、BIM软件建模与分析),选拔相关授课教师,构建“教学内容+课后强化训练+实训+工程案例选择”等实践体系。

应用型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存在差别,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与评价也应区别对待。2011年9月,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订并提出了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五种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各院校应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门别类细化专业学位论文的评审标准。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提出专业学位论文来源优选实践课题,并提倡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陆续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一是导师的基金课题和学位研究生课题突出实践性相矛盾。导师的基金课题侧重科学性,如果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此课题并形成学位论文后,此论文便无法用专业学位论文的指标进行评审,而不让专业学位研究生介入,研究力量又得不到保障。二是专业实践内容与学位论文内容不一致,导致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不能全心投入,需要分出部分精力到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三是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大都仍沿用学术研究生的论文形式,还没有学生用到教育主管部门提及的新的学位论文形式,譬如调研报告、技术发明等。

(五)丰富教学资源,课程学习方式多样化

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契合度不够,甚至出现与工程实际脱节的情况。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土木工程领域对新技术、新业态的需求,也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和对新问题的思考,有些学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研究生的课程大纲甚至雷同。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注重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方案中的结构概念设计与结构体系分析、防灾减灾工程、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工程案例分析等课程,大量采用了案例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混凝土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等课程,在实验室进行授课,可更好地将基本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本文认为基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工程素养的培养导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不必千篇一律地在教室完成,可拓展至岗位上,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也可以更加侧重于工程应用。

(六)制订毕业要求,切实保障学位论文质量

研究生最终成果形式为学位论文,硕士论文的撰写需要有一定的写作经验积累,因此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论文写作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本学位点每年都为研究生组织关于论文写作的讲座和培训。研究生扩招后,学生的专业基础偏弱,有些学生本科阶段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还需补修相关课程。这样,学生课业负担重,还要开展实习实践,学位论文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如不严格要求,最终的成果会出现结构不严谨、研究思路混乱、语言表述词不达意等现象。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学院规定,两年毕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答辩前,需在导师指导下撰写1篇与学位论文主题内容相关的论文,并被CSCD期刊、EI期刊或SCI期刊录用。制订这样的培养要求有如下考虑:(1)高水准期刊审稿严格,在文本的规范性、逻辑性、严密性、独创性等方面均有严格要求。科研论文的撰写与修改过程,实质是科研思维训练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撰写技术文件的能力以及形成缜密的思维方法。研究成果在高水准期刊上发表,是对学生学位论文的一个肯定,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业起到鞭策与鼓励作用。(2)研究成果如果未被高水准期刊认可,说明研究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通过适当延长学制,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专业知识,凝练学位论文中的亮点内容,补充学位论文所必需的知识结构,最终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近五年,围绕学位论文,学院的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撰写的CSCD论文数量逐年增长,学位论文的规范性较之前明显好转。

四、结语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壮大,但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尚未形成公认的且行之有效的标准做法,这需要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和政府共同努力,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水平。本文基于我校土木工程学院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从培养定位、导师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和实践环节考核、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对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认为高校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体,应挖掘企业在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方面的前进动力,政府在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方面提供政策引导和相应服务,三方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都担负着旁人不能替代的角色,三方共同发力方显最优效果。当然,本文提到的一些研究生培养办法在实践中还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需要针对出现的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与不断实践。地方院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充分挖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办学资源,认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担负好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使命,并形成地方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特色,以推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姚矿,娄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8-133.

[2] 赵根田,万馨,陈明,等.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衔接的培养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18(3):17-20.

[3] 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教育报,2015-01-05(001).

[4] 郭进平,张雯,李俊平,等.基于实践能力强化培养的高等工程教育的思考:以矿业类专业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2-96.

[5] 陈以一,何敏娟.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南京:科学出版社,2008:11-14.

[6] 牛荻涛,史庆轩,任瑞,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10-15.

[7] 潘剑波,李安萍,郭登峰.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遇挑战出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35-38.

[責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全日制专业学位学位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基于慕课的学位和传统在线学位的五点不同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笑笑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
一道等比数列习题的拓展
趣谈“学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