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1-03-24杨明月李爱民
◆杨明月 李爱民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不断深入,高校教育思维方式和知识观都发生变化,互联网技术打破了学校的围墙,冲破了知识的禁锢,海量优质的教育资源源源不断生成并迅速传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何有效地将网络学习资源和传统教学环境整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评价方式,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时代的变化呼唤着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线上线下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先学后教已然成为大势所趋。混合式教学的本质是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而不是技术与传统课堂的简单叠加。混合式教学作为在线教育的拓展,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分工,不仅是教育学理念的重构与创新,而且是教与学资源的整合。
1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混合,是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的混合,是真实的教室环境与虚拟的网络环境的混合,是师生之间线下交流与线上交流的混合[1]。混合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将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教师和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此模式下,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
2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突破学校围墙的限制,学习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呈现一种无边界状态,资源提供者、需求者互联互通,按需随时获取资源,创造无障碍的交互与学习环境[2]。基于云班课移动教学APP的混合式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2.1 变革传统教育理念
技术的发明推动着社会的每一次变革,技术的使用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信息化促使教育发生深刻变革。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一直以来都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理念的权威者,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递多为单向主义,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发展。而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学生群体更愿意接受多种形式呈现的知识内容,习惯于在网络中快速获得信息,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面对学生群体的改变,教师也要积极应变,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行为。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则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特征,实现了教与学理念与行为的变革。此教学模式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由课堂教学的权威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以根据学生学情灵活设计教学资源,转变教学大纲。教学不再是传递书本上的陈述性知识,而是作为一个知识节点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最终完成意义建构。
2.2 师生互动有趣多样
教育即服务。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是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显得被动低效,学生因为害怕等原因抵触在课堂中与教师互动。但在“互联网+教育”的冲击下,师生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虽然教师在学生知识传递方面的权威大打折扣,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职能的消弭。在云班课APP的加持下,师生互动变得有趣多样,学生大胆生动,课堂充满活力。无论是线上的资源学习、摇一摇选人、投票问卷,还是线下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举手抢答、作业互评等功能,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比传统课堂更加丰富多维,如此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促使学生个体智慧生成。教师扮演一个学习同伴的角色出现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有助于促进集体智慧的生成。如此一来,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被看到且被科学发掘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自我、培养创造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2.3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是个体有意识地从事自我认知和知识建构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元认知水平都较高,他们会有意识地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运用学习策略。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师讲授的线下学习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学习行为的自主性,通过云班课APP中课前任务式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科学分解学习目标、管理学习时间,进而精准定位自身学习水平和能力;其次体现在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学习方式的协作性,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云班课APP和面对面交流互动解除心中疑惑,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吸收内化;最后体现在学习过程的监控性和学习反思的常态性,学生在课后通过云班课APP的学习数据报告可以清楚掌握自身学习成果,不但可以加强自我监控,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还能提升自己的学习内驱动力,不断巩固和提高学习能力和主动性。
2.4 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客观
传统教学模式下,评价往往采取单一的期末考试的形式,这种结果性的评价经常会蒙蔽师生双眼,无法真实反映教学过程信息和学生真实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难以被教师所监测。云班课移动教学APP是国内唯一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教学工具,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的评价方式多样,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内嵌的蓝墨人工智能是基于课堂即时互动反馈采集的行为大数据,采用用户画像技术,为每一位学生和教师进行画像,并依据用户画像提出针对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建议。云班课还有完整的学生激励与评价体系,学生过程性激励与评价,学生每一次进行资源学习、参加每一次活动都可以获得经验值,每一个教与学的行为都能够被记录,教师可以轻松实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每个班级的教学报告、每个学生的学习报告、给予学生行为数据的智能挂科预警、基于智能画像的勋章体系,都有助于教师全面掌握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云班课教学提出许多传统教学根本无法提出的教学设想,达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3]。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三个阶段,即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阶段、课中集中讲解互动交流阶段和课后反思巩固提升阶段。其中,课前和课后的学习在云班课APP中进行,课中的学习在云班课APP与传统课堂的融合环境中进行,具体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3.1 课前阶段
教师将需要学生自学的资源上传至云班课,并在云班课中发布问题讨论,以此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浏览并下载学习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期间不仅能阅读纸质学习材料,还可以浏览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在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的疑难点和收获,可以参与在线讨论答疑,亦可以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分享交流。学生的上述学习行为在云班课APP中均能留下痕迹,后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记录与程度给予相应的经验值。教师在云班课中可以查看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对那些没有完成课前学习的学生发送提醒通知,以此掌握班级整体学习状况,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以便聚焦课程重难点,在一定程度上为课堂教学扫除了盲点。
3.2 课中阶段
课中阶段的教与学是云班课与传统课堂的有机融合。教师利用手机在云班课中发起签到,学生在移动终端即可完成签到。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展开课程内容的重难点讲解,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听取讲解并完成知识的建构与内化。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也可一对一答疑,升华课前学习成果。在讨论交流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营造自由活泼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交流探索。教师还可以利用云班课APP中的头脑风暴功能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深度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发起随堂测试,学生在移动终端独立完成测评,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情况显性化、数据化,从而使得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总结都更加科学。
3.3 课后阶段
教师结合课前、课中两个阶段的教学情况,在云班课中适当上传拓展性学习资料,学生不再囿于学科内容的学习,知识边界在拓展学习中得以不断延伸。教师可以通过云班课的人工智能助教小墨查看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及改进建议,并且可以观察到最积极的学生和需要帮扶的学生。专属于学生的人工智能助学小蓝会在每周一的早上整理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建议,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会相应地提出表扬和建议,让学生的学习之路有了情感陪伴和努力方向。由此可见,课后阶段基于云班课的学习和管理,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让课堂学习得以延续深化,师生得以共同发展,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4 结束语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本质即基于云班课的线上学习与传统课堂有机融合,发挥两者优势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此教学模式对师生双方都是教与学理念的挑战与重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扮演好师生关系中的主导者角色,要适应时代和技术发展,大力提升信息素养,熟悉使用云班课的各项功能,视教学内容将其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应用云班课极大便利教学步骤并减轻教学负担,更加客观、数据化地评价学生;学生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有效激发学习的内驱动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的任务式学习,充分利用云班课,更好地实现个性与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