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开放科学战略生态体系建设及其特征分析*

2021-03-24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1年1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欧洲科学

张 娟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成都61004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许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与社会挑战的规模和复杂性已经远远超出了单个学科、机构乃至国家的能力,促使科研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开始向开放科学范式迈进,开放协同、大众创新、知识共享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科研活动中。

开放科学目前尚无一致的正式定义。西方学者尼尔森[1]曾针对开放科学给出过一个非正式的定义:开放科学是指尽早在科学发现过程的初期实现各种形式科学知识开放共享的理念。费歇尔和弗里斯凯[2]认为,开放科学是一个概括性术语,涵盖了未来知识创新与传播的多种假设,涉及技术架构、知识创造、替代性影响评估、知识获取和合作研究五个方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让开放科学变为现实》报告[3]中指出,开放科学是科研人员、政府、科研资助机构或科学界本身为使公共资助的科研成果或产出以数字形式不设任何限制或尽量少限制地向公众开放而做出的努力,是加速研究的一种手段。欧盟在2016年5月发布的《开放创新、开放科学、向世界开放》报告[4]中,对开放科学给出的定义是:“开放科学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它依赖于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和新型协作工具上的协作型研究和新的知识传播方式。开放科学的理念反映了50年来科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以前的标准做法是将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出版物上,而目前的趋势是在研究过程的早期阶段就共享和使用所有可用的知识。”

开放科学已成为全球性现象,许多国家、地区和机构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实践。美国成立了开放科学中心(Center for Open Science,COS)[5],致力于打造一个科研过程、内容和成果全开放的未来学术社区,提升研究的开放性、完整性和可重复性;欧盟提出开放科学公地(Open Science Commons)愿景[6]并推出一系列行动和举措;芬兰教育与文化部在2014—2017年推出开放科研计划及相应路线图[7],旨在通过提升科研开放性和社会影响力促进开放科学发展,使芬兰能在2017年前成为全球开放科研的领先国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8]、英国数据典藏中心(Data Curation Certer,DCC)[9]、地球观测组织 (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GEO)[10]等机构也针对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措施。另一方面,国内外学者针对开放科学开展了若干研究。尼隆[11]等研究了开放科学相关合作工具、标准、政策和最佳实践的发展;尤文[12]等以天文学应用为例,探讨了如何使用网格、公共云或私有云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来执行开放科学工作流程;兰德公司[13]则主要探索了公民科学的定义、机遇和挑战,分析了公民在开放科学中的职责与贡献;顾立平[14]简介了开放科学的含义及其结构与动因,认为新一代科技信息交流需求是开放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并分析了开放科学计算工程的发展条件;吴建中[15]探讨了科研数据开放共享对推进知识开放和共享的重要意义;陈秀娟[16]等分析了驱动开放科学发展的因素及当前开放科学发展的优势和障碍;刘桂锋[17]等从开放科学的概念、体系、理念三个角度对开放科学进行了深度解析;盛小平[18]等解析了开放科学、开放共享、开放数据之间的两两关系和三者关系,指出三者间存在三位一体的逻辑关系。

开放科学趋势下,科研合作、知识共享、科学组织及科研评估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从概念建立到数据采集和分析,再到科研成果出版与科研质量评估,科学研究整个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都因开放科学而改变,所有参与其中的机构,包括科研机构、管理机构和资助机构都深受影响。为了在新兴的开放科学潮流中抢占发展先机,欧盟推出了自成体系的开放科学战略及相应的行动部署。本文梳理了欧盟开放科学战略的整体布局、重点项目部署、决策支撑体系建设,分析并总结了其特征,以便为我国开展开放科学政策规划和行动实践,或是进行开放科学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1 欧盟开放科学战略规划与整体布局

1.1 战略规划与项目部署

欧盟及欧洲多个国家早在2015年前就已经针对开放科学开展了若干部署与行动。欧盟2009年启动面向欧洲科研的开放存取基础设施(Open Access Infrastructure for Research in Europe,OpenAIRE)建设[19]。2013年 12月,在“地平线2020”计划的资助下,欧委会启动了开放科研数据试点项目[20],旨在改进对科研数据的访问与再利用。欧盟FP7框架计划资助的“关于欧洲研究数据开放存取的政策建议”(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Open access to research Data in Europe,RECODE)项目[21]通过利用既有网络、社区和项目经验为欧洲科研数据的开放存取提供政策建议。创立于2012年的在线数字化仓储Figshare[22]可以让用户免费发表、查询和共享包括图表、数据集、视频等在内的所有科研成果。开放科学链接(OpenScienceLink)项目[23]在科研信息开放存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针对科研成果发布、共享、链接和评估的整体方案,并推出了相应平台。诸如此类行动与项目,极大推动了欧洲乃至全球的开放科学进展。

虽然,这些行动都多少涉及了开放数据、开放存取、数据共享、政策建议等开放科学的各个层面,但仍相对零散,未能形成一个比较综合的生态体系。2015年,欧委会将开放科学列为其科研创新政策的三大战略性优先领域之一[24],标志着欧盟将开放科学提升至战略高度。也就是说,欧盟开始立足欧盟层面进行长远规划,从全局谋划如何推进开放科学发展,实现全局目标。因此,欧盟的开放科学战略从顶层设计出发,致力于由上至下设计和打造一个开放科学生态体系,并在此大框架下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部署与举措,包括提出战略愿景、制定政策规划、设立决策体系、进行项目部署等,以大力支持欧洲的开放科学发展。表1展示了欧盟是如何稳扎稳打,通过一系列战略规划和项目部署逐步打造开放科学生态体系的。

表1 欧盟开放科学战略规划与项目部署Tab.1 EU Open Science Strategic Planning and Project Deployment

1.2 整体布局与生态体系建设

根据欧委会2016年2月公布的欧洲开放科学议程[25],欧盟开放科学战略有5项重点:促进开放科学发展,消除开放科学的障碍,建设开放科学适用的科研基础设施,继续推动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最终将开放科学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为此,欧盟的开放科学战略设置了8大目标[26],如表2所示。

表2 欧盟开放科学战略的八大目标Tab.2 Eight Ambitions of EU Open Science Strategy

欧盟开放科学战略从顶层规划到具体实施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生态体系(图1),从空间上将基础设施建设、计算与数据服务、学术活动及支撑环境等要素集成在一起,从时间上则与科研生命周期共融。在这个整体统一的生态体系中,开放科学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循环往复、吐故纳新,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并不断演进。具体而言,欧盟开放科学生态体系的建设首先通过开放创新、开放科学、开放科学公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地(e-Infrastructure Commons)[27]等愿景规划和政策制定,为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其次是针对具体目标部署和实施相应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工具、数据服务、科研成果发表与评估、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等多个层面,全面覆盖整个科研生命周期。例如,欧洲开放科学云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了元数据与数据的采集、分析、存储、管理和再利用;OpenAIRE、Figshare等示范性项目大力推进各类科研成果、科研数据及相关出版物的开放存取,并为开放的学术交流和讨论提供平台;基于替代计量学的开放科学监控器尝试利用新一代计量指标来评估科学研究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再次,创建开放科学政策平台并设立一系列高级专家组(High Level Expert Groups,HLEG),就总体规划和各重点领域的项目实施提供相应决策支撑。此外,欧盟的开放科学战略使欧盟及欧洲多个国家、多家科研机构、资助机构、基础设施运营商和服务供应商,以及部分企业和普通大众参与进来,共同推进科学研究的进展,实现了多利益相关方的治理模式。

图1 欧盟开放科学整体布局与生态体系Fig.1 Overall Layout and Ecosystem of EU Open Science

2 重点领域与代表性项目

2.1 信息化基础设施:欧洲开放科学云

欧委会于2016年4月推出“欧洲云计划”[28],拟在之后5年重点打造欧洲开放科学云(European Open Science Cloud,EOSC)和欧洲数据基础设施,确保科学界、产业界和公共服务部门均能从大数据革命中获益。EOSC利用云计算,将欧洲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联合起来,约定统一的访问接口和协议,形成一体化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实现对欧洲和全球科学数据资产的长期轻量型管理,为数以千万的用户提供科研数据存储、管理、分析与再利用服务。欧洲数据基础设施负责为EOSC提供有效支撑,全面部署高速宽带网络、大规模数据存储设施和高性能计算能力,推进百亿亿次超级计算和量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2018年11月,EOSC正式上线,汇集了EGI、最大的泛欧数据基础设施项目EUDAT、欧洲先进计算合作伙伴关系(PRACE)、泛欧科教网GéANT等诸多重量级信息化基础设施,并不断与科研基础设施建立连接,可提供极为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与服务。例如,EGI拥有100多万颗内核,总的数据存储容量达740 PB,可提供大量云计算和高通量计算服务;PRACE汇集了欧洲多家超算中心的超算资源;EUDAT连接着欧洲35个数据与高性能计算中心;而作为EOSC支撑的GéANT,其骨干网网速最高可达500 Gbps,每天传输的数据量达4000 TB。

EOSC的实施是一个过程而非项目,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相互调整的循环过程[29]。欧委会为此成立了一个高级专家组,主要就EOSC的政策、管理和实施为欧委会提供相关建议,涉及平台架构、数据、服务、访问与接口、规章和治理框架等诸多方面。在欧盟层面,EOSC项目的管理主要由欧盟通信、网络、内容和技术总司(DG CONNECT)数字化卓越与科学基础设施局下属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与科学云”部门负责,尤其关注关键数据基础设施和开放科学。一系列EOSC科研试点项目[30]的实施为EOSC治理框架提供了测试平台,向建设可靠的开放数据研究环境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也为欧洲开放科学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进一步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当计算yj和yk两个点yi与之间的M时,yj和yk可以合并为一个点来考虑。BHSNE通过使用Barnes-Hut算法[18]来决定哪些点可以合并,ST-SNE也沿用这一做法。进行近似后计算式(16)后半部分的时间复杂度降为O(N log N)。ST-SNE算法实现具体描述如下:

2.2 开放存取与开放数据:OpenAIRE平台

科学领域的开放存取(Open Access)是指为用户提供免费且可重复利用的在线科学信息,一般包括同行评审的科学出版物和科研数据两类。欧盟早于2009年就启动了面向科研的开放存取基础设施OpenAIRE的建设,旨在收集在欧盟资助下产出的科研元数据,为欧盟科研人员、企业和公民提供免费、开放的科研论文访问,实现对科研出版物与数据的重复使用并获取更多科学发现。OpenAIRE平台提供了一系列高价值的资源,使科学研究变得可发现、可获取、可互操作、可再利用,科研人员将其科研成果存储到知识库中,而资助方通过具体的数据来量化科研影响和投资回报率[31]。

OpenAIRE既是一个创新性数字化基础设施,也是一个完善的人际网络。来自研究型图书馆、开放学术组织、各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专业人士及IT专家和数据专家经由OpenAIRE打造的知识网络汇聚到一起。OpenAIRE的关键组成部分国家开放存取服务台,由欧盟各国及更多地区的开放科学专家组成,致力于制定相关政策和帮助科研人员进行开放科学实践。此外,OpenAIRE还针对开放科研数据的法律问题、开放存取托管实施、学术信息链接、开放同行评审等诸多课题开展开创性研究,并设立创新性试点项目来支持和改进欧洲在开放科学和开放存取方面的工作。随着欧盟开放存取和开放科学工作的不断拓展,2017年新启动的OpenAIRE-连接(OpenAIRE-Connect)项目[32]引入了“开放科学即服务”(Open Science as a Service,OSaaS)这一前沿理念,致力于为开放科学提供即插即用、按需、可部署的工具;同时还从地理位置和主题两方面扩展其人际网络,通过促进用户参与、填补用户需求与服务间的差距继续推动开放文化建设。

2.3 新一代计量学:开放科学监控器

传统的期刊影响因子及论文被引量并不能充分反映科研成果产生的科学、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开放科学为开发新的科研成果及其影响评估指标创造了一个机遇,有助于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强有力的激励。基于替代计量学或新一代计量学开发的开放科学监控器(Open Science Monitor)[33]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它主要负责评估开放科学的发展及其趋势,并能对各国及各科学领域的开放科学活动进行比较,同时也对开放科学评估的可行性与价值进行测试。

开放存取、开放科研数据、开放合作是开放科学目前发展相对成熟的三个领域,易于理解和进行评估。因此,开放科学监控器以这三大领域为核心特征,设定了一套指标体系(表3),用于评估开放科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开放科学合作指的是在科研过程中不属于开放数据和开放存取的合作,包括开放代码、开放硬件等不同类型的产出、合作平台的使用、公民科学现象等。

表3 开放科学监控器关注的核心特征与具体指标Tab.3 Core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fic Indicators Focused by Open Science Monitor

2.4 技能培训:FOSTER项目

开放科学技能对高质量的研究和创新而言日益重要,包括科研机构、资助机构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都意识到需要尽快提高开放科学技能。但开放科学方法的应用目前还相当有限,缺乏实用的指南和培训来帮助科研人员学习如何在特定的领域或科研环境中开展开放科学研究。在此背景下,欧盟2014年启动了“促进面向欧洲科研的开放科学培训”(Facilitate Open Science Training for European Research,FOSTER)项目[34],在欧洲28个国家开展了100多场培训活动,通过在线学习、混合学习、自学、服务台、分发培训材料、面对面培训、专职教员培训、研讨会等多种渠道和方式,为各类利益相关方提供一系列的培训方案、实践指导、相关支持和帮助,覆盖开放存取,开放数据,开放可重复研究,开放科学的定义、政策、工具、评估等诸多内容。项目创建的FOSTER门户网站汇集了最优质的培训资源,并负责组织和运行各类在线学习课程。

为促进欧洲科研人员行为模式的真正和持久转变,确保开放科学成为常态和规范。2017年,欧盟在前期项目的基础上,启动了新阶段的FOSTER Plus项目,重点针对特定学科领域并完善已有培训材料。该项目与生命科学、社会人文等学科的专家合作,开发针对特定学科的指南和新的培训内容,便于各学科的科研人员直接应用于其日常实践中。FOSTER项目事实上极大促进了欧洲科研人员对开放科学的认知和理解,以及欧洲研究区(European Research Area,ERA)参与者对开放存取的采用。

2.5 公民科学平台:EU-Citizen.Science

EU-Citizen.Science平台还提供许多实用资源,例如,多语种的免费结构化知识库维基数据(Wikidata)可将用户生成的数据与在开放科学和开放政府框架内生成的开放数据进行汇总,并链接至其他开放数据集,科研人员可使用其数据开展研究。维基数据还具备教育功能,任何人皆可从中学习如何制作、管理和查询数据。公民科学活动评估开放框架从社会、科学、社会生态/经济三个维度对各类公民科学活动的质量和影响进行评估,可为外部资金审查和内部项目开发提供支持。

3 决策支撑体系建设

3.1 创建开放科学政策平台

欧盟研究与创新总司于2016年创建了一个高级顾问小组——开放科学政策平台(Open Science Policy Platform,OSPP)。该平台直接向欧委会负责,主要职责是就欧洲开放科学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向欧委会提供建议,以从根本上提升欧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影响。OSPP基于一种动态的、由利益相关方驱动的机制,致力于提出并解决欧洲科研界及其代表性机构关心的问题,就所需开展的政策行动提供建议,为政策制定提供有益支撑,并为相关政策的实施及最佳实践的评审提供支持。同时,OSPP针对任何影响开放科学的跨领域问题提供建议,制定政策指导方针并鼓励利益相关方积极采用。开放科学政策平台的成员由来自大学、科研机构、学会、资助机构、公民科学组织、出版商、开放科学平台、图书馆等利益相关方的代表组成,这是一种新的政策制定方式:通过协同的方式为欧洲设计和制定一份开放科学政策议程,并以此为欧洲的开放科学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除了制定纲领性的开放科学政策议程外,OSPP还负责审阅和决策各优先领域高级专家组提交的政策和实施建议,为各优先领域的项目部署提供支持。

3.2 设立优先领域高级专家组

根据OSPP的建议,欧委会确定了欧洲开放科学面临的重要挑战,将解决这些挑战确立为欧洲开放科学战略和实践的优先领域和重要目标,并为此设立了相应的高级专家组就如何解决这些挑战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其中,EOSC高级专家组主要就开放科学云的政策、管理和实施提供相关建议;FAIR数据高级专家组致力于将FAIR数据原则运用到实践中,确保科研数据的可发现、可获取、可互操作和可再利用;未来学术交流高级专家组要负责针对未来的开放存取出版与学术交流制定通用原则,他们通过评估新兴的开放存取商业模式来探索开放存取商业化的可行性,从而为开放科学的研究与创新政策制定提供支持;替代计量学高级专家组着重研究各种替代计量学及其与成熟的科学计量学间的关系,针对开放科学中评估指标的设计与合理使用为开放科学政策平台及欧委会决策人员提供建议,他们希望通过替代计量学的合理使用来追踪和评估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影响,从而促进开放科学发展;奖励与激励高级专家组关注科研人员的职业发展、开放劳动力市场及科研人员评估与职业框架,就如何解决现有学术认可和奖励机制的局限性提供相关建议,并开发了一个开放科学职业评估矩阵来对科研人员进行综合评估;职业与技能高级专家组负责引入适用于科研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开放科学教育和培训,包括在所有的欧洲博士培养计划中纳入有学分的开放科学模块,将创新性博士培养原则与开放科学实践联系起来,形成开放的科研环境等;开放科学参与及其影响指标高级专家组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如何鼓励科研界负责任地参与开放知识实践、目前的评估协议以何种方式阻碍了开放科学的发展、可以开发哪些新指标来确保实现开放研究的潜力、这些指标如何为更高质量的新知识创造做出贡献等,该专家组特别关注现有的科研评价指标及其对现有知识生产和共享实践开放的影响,最终将针对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相应建议。

4 欧盟开放科学战略的特征分析

4.1 重视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

开放科学是一个全球性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工具的成熟,以及科研项目复杂度的日益增加应运而生。德国的ResearchGate、美国的Academia.edu和荷兰的Mendeley都是近年出现的知名的开放型学术交流平台,其发展对学术交流、科研评价甚至学术过程本身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过,此前的开放科学运动多限于某个机构、某些学术团体甚或是某些公民的行为。而欧盟将开放科学上升至战略高度,十分重视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围绕顶层确立的核心理念和目标进行项目设计和行动规划,可以使各类部署更加有机地关联、匹配与衔接,规避了重复建设的问题,也使现有相对分散的资源实现了整合和协调,能更加有效地流动和运作。同时,各国和地方政府、科研机构、资助机构、普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也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推动力,促进开放科学更加健康和快速的发展。例如,欧洲开放科学云的建设并不是从头开始,而是基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地的理念,在欧洲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之上建立的一个科学数据共享和再利用联合环境,采用轻量型管理,以确保其通用性、灵活性和长期可持续性。

4.2 坚持重点先行、以点带面

开放科学涵盖开放数据、开放存取、开放基础设施、开源软件和开源代码、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创新、开放学术出版和开放学术交流等多个领域。其中,开放的科研数据和基础设施以及开放存取是基础。同时,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也是开放科学公地理念的两大核心。因此,欧委会坚持重点先行,竭力打造欧洲开放科学云和数据基础设施,借助云的理念,将欧洲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联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实现对欧洲和全球科学数据资产的长期可持续管理。OpenAIRE项目在创建可互操作的数据基础设施和开放存取方面做出表率,并得到了欧委会持续的资金支持。此外,欧委会还推出了开放科研数据试点项目,要求获得“地平线2020”计划资助的项目制定数据管理计划,将数据存储于科研数据仓库中,保障数据可被其他人发现和获取,并着重考虑了科学信息开放与保护之间的平衡、商业化与知识产权、隐私保护与安全等问题。这些项目作为欧委会开放科学战略的重要抓手,形成了示范效应和放大效应,以点带面,可以有效推动开放科学的发展并为未来的相关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4.3 布局全面覆盖科研生命周期

科学研究的整个生命周期,或者说科学流程包括概念的提出、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成果发表、科研质量与影响的评估等几个阶段。开放科学趋势下,这些过程都深受影响。欧盟的开放科学战略在设计和部署上完整覆盖了整个科研生命周期。首先是通过开放科学云联合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科研基础设施,实现实验数据从产生、采集、传输到分析、结果输出以及再利用的闭环流动;其次通过各类示范性项目,大力推进各类科研成果和科研数据的开放存取和开放出版,为开放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供平台;再次是研究新一代计量学并开发适用于开放科学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开放科学的质量和影响,以及科研人员的参与度和贡献;最后是针对开放科学趋势设计更合理的回报和激励机制,并提供针对性教育和培训课程,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发展其职业生涯。此外,开放科学战略还强调标准化与安全的重要性。对治理层面而言,欧盟的开放科学战略采取多利益相关方的治理模式,针对开放科学的重要领域及总体统筹创建了决策支撑体系,为相应的政策制定和项目部署提供方向指导。

4.4 注重公众咨询和专家意见

欧盟在进行开放科学活动规划和部署时,十分注重公众和专家的反馈意见。在推出开放科学战略规划前,欧委会率先于2014年7~9月在网络上组织了一场有关“科学2.0”的公众咨询,以便汇集欧洲科研界对正在演变的科学体系的各种看法,更好地理解“科学2.0”的潜在影响和政策行动的可取性。咨询结果显示,大多数利益相关方更倾向于使用“开放科学”这个术语来代替“科学2.0”,并对开放科学持肯定的态度。在开放科学成为欧委会科研创新政策的战略性优先领域后,欧盟成立了开放科学政策平台,为开放科学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纲领性建议及方向指导。此外,欧盟还针对开放科学的重点项目和重要方向陆续设立了多个高级专家组,以便集众智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和项目布局指明方向,更好地支持决策。

5 结语

在当前全球化和“大科学”的整体趋势下,开放科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科研范式趁势而兴,影响遍及整个科研生命周期及参与其中的每一机构。欧盟将开放科学上升至战略层面,打造了一个布局全面、开放互动的开放科学生态体系,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FAIR数据落实、激励机制、科研诚信、未来学术交流、新一代计量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欧盟的开放科学进展与其预期相比仍稍嫌落后,存在不少障碍需要克服。首先,参与开放科学实践的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研究人员之间,以及不同学科之间在动机、性质和目标方面存在着差异,对开放科学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很难达成共识,很可能导致在具体执行上的分歧及参与者之间的两极分化,对开放科学的推进造成阻力。这需要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开展建设性对话,尽量弥合差距达成共识。其次,由于研究中的大部分资金和创新都涉及产业界,而产业界在采用开放科学做法和原则的同时还需满足知识产权和商业做法的要求,这是一个两难问题,需要学术界和产业界就公私合作中的开放科学挑战进行沟通和交流。此外,欧盟、欧盟各成员国、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管辖范围内的政策不一致,也缺乏统一且明确的法律或监管框架,这同样会影响开放科学在全欧盟范围内的顺利实施。

从欧盟的开放科学发展来看,未来的开放科学必将进一步提高其开放性、公平性、透明性、可靠性和协同作用,并真正成为一种工作方式,融入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在此趋势下,未来的科研体系建设需要明确的政策法规、可互操作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及相关工具与服务、合理的监管框架、透明的竞争市场,以及一个真正对全民开放和公平的共享研究知识系统。新冠疫情危机也警醒我们,全人类彼此之间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开放科学使我们有机会以超越个别学科、组织、文化和政治的方式在科学研究方面重塑共同的价值观,并共同创造和维护一个可以造福全人类的开放、共享的科研知识体系。我国目前的开放科学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参与方多限于科研机构或科学家个体行为,各自为政的情况较为突出,缺乏整体统筹和协调,难以形成合力。面向未来的科研发展,我国应将开放科学上升至战略层面,通过纲领性政策制定和重点项目部署,以点带面、从上至下全面推动开放科学的实施。具体而言,首先要通过联合现有的网络、超级计算、科学数据、软件算法、重要科研装置等资源,打造一体化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资源与工具的互通共享;其次要推进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学术交流和公众对科学研究的参与,开发更为合理、适用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最后需要建设职责分明的治理体系,有序推进和及时协调各类开放科学行动与实践。此外还需重视人才培养,大力提升科研人员的开放意识和开放技能。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欧洲科学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欧洲“芦笋季”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