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人才培养“四衔接”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21-03-24陈若冰周郦楠邱兰萍王红军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调研课程体系体系

陈若冰,周郦楠,邱兰萍,王红军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一、研究背景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立性、层次性、递进性的两个教育阶段。国家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逐步建立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为《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个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技术产业进步中人民群众对终身教育、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可见,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教育体系建设发展的需求,中高职学校发展的需求,也是人才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内在需求[1-2]。本文以护理专业为例,对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衔接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过程(以护理专业为例)

(一)研究路线

以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生涯发展为出发点,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特点,按照“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评价)—再次PDCA”路线开展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查阅护理职业能力、中高职学生能力特点和中高职衔接相关文献。

2.访谈和问卷调查法

访谈对象为中高职教师、学生、临床护理专家和教育专家。

内容为调研中、高职护理专业相关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和发展特点,调研中高职学生能力特点,调研“四衔接”体系效果。

3.专家论证

请护理一线临床专家和教育专家论证“四衔接”体系。

4.实践研究法

在我院(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和联合办学的卫校实施“四衔接”体系,并不断反馈修正。

(三)研究步骤

研究步骤包括:分析职业能力要求、学生能力特点;制定“四衔接”体系;论证“四衔接”体系;实施“四衔接”体系;反馈实施效果;修订“四衔接”体系;实施修订后“四衔接”体系;总结成果,进行示范、推广应用等八个研究步骤。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衔接的问题

《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个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是国家教育体系完善,实现人民群众终身教育的重要举措,但由于中职学校、高职学院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行政机构,往往会导致中高职两个阶段衔接的不紧密,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机制,成为保障中高职衔接良性运行的首要问题。

(二)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衔接的问题

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不同时期学生成熟度不同。16~18岁(中职阶段)学生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把各种角色及早期培养的技能和当今职业标准相联系;18~22岁(高职阶段)学生具备了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能力。中高职两个阶段学生的心理、能力成熟度均有不同,未来在职业中所面向的岗位发展阶段、发展空间也不同,因此所培养的能力目标也有不同。如何使中高职两个阶段所培养的职业能力既有层次性,又有衔接性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根本问题[3]。

(三)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

课程是教学的载体,是实施人才培养的核心[4]。在前期经调研发现,中高职衔接中存在课程设置重复、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甚至中职教学目标高于高职教学目标的“倒挂”现象,缺少层次性、递进性和衔接性,不能与学生的成熟度、职业能力相匹配,直接导致了中高职教学资源的浪费、教学时间的浪费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使课程体系具有递进性,既有层次性的区分,又有内在的有机衔接成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5]。

(四)中高职教育考核评价衔接的问题

学业的考核评价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也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一个好的学业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学习效果均有约束和促进作用。在前期的调研论证中发现,部分已进入中高职联合办学班的中职学生具有天生优越感,认为自己拿到了大专入学的通行证,进了“保险箱”,造成学习松懈,反而成绩不如普通班级的学生。因此,形成一个互相衔接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保障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

四、解决问题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以人为本[6],关注学生自身成长特点和需求,在人格发展理论、认知结构理论的指导下,要依据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学生的心理成熟度、能力成熟度进行一体化人才培养设计,使能力培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既有层次性,又具有衔接性,突出学生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

(二)对接岗位,以能力为根本

在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促进就业为指导,对接岗位的能力要求,对中高职两个阶段的能力培养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分段培养;对接能力体系,设置和序化课程内容,构建“横向拓展、纵向递进”的课程体系,突出对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科学规范,以质量为核心

借鉴PDCA循环管理理念,设置了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和运行机制:一方面,通过标准化育人机制、常态化调研机制、动态化调整机制的运行,对人才培养过程形成了“调研—实施—检查—反馈—修正—实施—调研”的闭环管理[7];另一方面,通过“岗位能力要求分析—能力目标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构建—评价体系构建”形成“分析—目标—实施—评价”的教学和学习监控体系。

五、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构建了衔接的“一平台三机制”

1.搭建了机制运行平台

职业教育集团是联系专业教育与企业需求、院校和校企之间合作交流的重要纽带[8]。2017年,由我院牵头成立了“辽宁省辽宁医药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包括3家地方政府部门、省内10家中职院校及84家企业,形成了(中高职)校企联合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

2.形成了标准化育人机制

组织专家,校企校联合编制通用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职部)、《护理专业(3+2)专业课程标准》、《课程衔接模块设计方案》,建立了一体化育人的标准体系,在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中形成了标准化育人机制。

3.形成了常态化调研机制

构建了“线上+线下”并行的信息沟通渠道,每年不定期召开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学研讨会,建立了“3+2”联合办学微信群,实现即时化沟通。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交流反馈,形成了调研反馈机制。

4.形成了动态化调整机制

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修正,构建了“调研—实施—检查—反馈—修正—实施—调研”的闭环管理,形成了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动态化调整机制。

(二)形成了“整体设计、分段培养”职业能力衔接体系

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不同年龄人的心理和能力成熟度不同,对职业的认知、所面向的岗位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同,这为能力体系的衔接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护理专业为例,我们访谈、调研了护理临床专家和教育专家30人,分析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对职业能力培养进行整体设计,然后,根据中高职学生成熟度,未来所面向不同岗位阶段的能力要求,进行能力培养目标的分层设计。结果为:中职学生面向基础护理岗位,需具备基础护理能力,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短暂;高职学生面向基础和专科护理岗位,需具备基础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职业生涯具有纵向延伸性(高级职称)和横向扩展性(高层次管理者)(见表1)。因此,我们确定的能力培养要求是:中职以培养高素质护理劳动者为主,培养宽口径的职业基础能力;高职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培养专业化、综合化和复合化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培养衔接体系见图1。

表1 中高职学生能力要求 单位/%

图1 “整体设计、分段培养”职业能力培养衔接体系

(三)形成了“横向扩展、纵向递进”课程衔接体系

认知结构理论认为,新学习到的知识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发展、演化和扩展。这为中高职课程的有机衔接提供了理论依据。中职教育让学生掌握职业基础知识,培养基础能力和基本素质,为高阶段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宽广的适应性和基础性的认知结构。课程设置宽口径、重基础,包括医学基础、专业基础、专科专项和基本职业素质四个模块。高职在中职基础上,提升、优化职业认知结构,向专业化、综合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专科专项、基本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拓展模块。专业基础专项模块、专科模块、职业素质模块是衔接模块,名称相似,内容呈现层次性、递进性,对接岗位的不同阶段。与之对应,教学中,中职以简单工作项目为主;高职以复杂的、综合的工作项目为主,强化职业专项、职业综合能力训练(见图2),形成了横向拓展、纵向递进[9],以项目为载体,模块化衔接的课程体系。

图2“横向扩展、纵向递进”课程衔接体系

(四)形成了“全程质控、双考结合”的考核评价衔接体系

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考核评价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诊断改进作用[10]。在PDCA循环理论指导下,我院联合中职院校设计了全程质控、双考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全程质控,即在中高职整个培养阶段,由我院统一设计考核评价方式、考评内容,统一组织考试。“双考”结合指基础课程抽考和转段升学考试相结合:基础课程抽考指中职阶段每学期随机抽取基础课程,进行全省统考,由我院统一命制试题、组织考试和巡考;转段制升学考试指在中职学习即将结束后,由我院随机抽取三门专业课程进行全省升学统试。从而形成全程质控、双考结合的考核评价衔接体系(见图3)。

图3 “全程质控、双考结合”的考核评价衔接体系

六、创新与特色

(一)实现了“系统化”衔接

一是本研究过程的系统化。从选题、路线、思路、方法、步骤到结题,均按照科研原则进行系统化开展,保障了研究的科学性、规范化。二是中高职的衔接系统化。本成果对衔接的关键要素、关键环节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和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衔接的系统化研究。

(二)实现了“闭环式”管理

一是在一体化人才培养衔接中构建了“调研—实施—检查—反馈—修正—再实施—再调研”的闭环管理。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能力分析、支撑课程、考核评价、反馈修正,构建了“目标—实施—评价—修正”教学过程的闭环管理。

(三)实现了“职业化”培养

一是中高职能力培养目标的分析和设计、课程体系的分析和设计均以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依据。二是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层次、递进性的衔接均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岗位发展规律进行设计。三是以典型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实施教学,校企共育,开展了口腔护士、眼科护士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及与1+X证对接的分层教学。

总之,在“四衔接”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中,我院编制形成了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建设了多门数字化课程资源和项目,承担了中高职衔接相关建设项目12项。2015年学校成为省级示范校,2017年立项省“双高”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近三年就业率平均在95%以上,并与爱尔眼科、春和口腔科技开展护士订制化培养。“四衔接”模式受到社会好评,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行企业深度参与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衔接模式。

猜你喜欢

调研课程体系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