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郴州梨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03-24唐志敏骆夏辉谭李梅简路军蔡建国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1年2期
关键词:郴州市梨树果农

徐 严,唐志敏,骆夏辉,谭李梅,简路军,曾 蓓,蔡建国

(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423000)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东临江西省赣州市,西接湖南省永州市,南与广东省韶关市接壤,北连湖南省衡阳市,素有湖南省“南大门”称号。境内地貌复杂多样,以丘陵地貌为主,山地丘陵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4。因其位于南岭山脉北麓,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还有明显的地方小气候特征,非常适宜水果尤其是梨树的种植。本文分析了郴州市梨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郴州市发展梨产业的优势,从种质创新、苗木繁育、栽培技术、科技支撑、品牌建设、加工转化、政策扶持、政府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提升郴州市梨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1 郴州市梨产业发展现状

梨树在湖南省栽培面积较大,仅次于湖南省传统水果柑橘,在湖南省水果产业中面积排名第二。2017年湖南省梨栽培面积为50.4万亩,产量为16.6万吨,栽培面积排名全国十三,产量排名全国二十。

郴州市梨产业基础好,2018年全市梨种植面积达12.5万亩,产量达14.0万吨,总产值达4.2亿元。其中,汝城县水晶梨3.5万亩,宜章县金秋梨3.1万亩,苏仙区黄金梨1.1万亩,资兴市翠冠梨1万亩,北湖华塘黄金梨约0.5万亩。郴州市梨树平均亩产1.5~2.0吨,其中资兴东江梨亩产可达2.0吨。从事梨生产的专业合作社有12个,社员510人。年产梨苗100万~150万株,主要品种为翠冠、黄金。

2 郴州市梨产业面临的问题

2.1 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更新缓慢

目前,郴州市梨树栽培品种较单一,主栽品种为水晶、金秋梨、黄金、翠冠,均为传统品种。早熟梨品种主要为水晶,果实耐贮运性差、货架期短,早熟品种翠冠面积过小,晚熟品种主要为湖南省选育的地方品种金秋梨。新优品种所占比例较小、栽培面积小,且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不够合理,集中为早熟和晚熟品种,缺乏中熟梨品种。

2.2 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

郴州市年育梨苗100万~150万株,品种主要为翠冠、黄金。全部为露地裸根苗,没有开展无病毒容器苗繁育,多为农户和企业自行繁育,苗木质量不佳,苗木不按标准生产,生产经营分散,市场监管缺失。苗木质量缺乏保障,尚未推广梨无病毒良种苗木,且生产上用种子播种方式获得砧木,造成种苗一致性差。同时,郴州市缺乏规范的梨苗木繁育基地或龙头企业,苗木繁育无资格准入制度。

2.3 栽培管理粗放,轻简化栽培管理技术应用不足

在栽培管理方面,多采用稀植开心形栽培模式,普遍存在树形结构复杂、树冠郁闭、光能利用率低、管理粗放、整形修剪繁琐、果实品质差等问题,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劳动力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

结果枝更新多采用短梢修剪,修剪技术要求高,果农难掌握,易大量抽发直立枝条。全年修剪次数过少,基本上只采用1次冬季修剪。不注重人工辅助授粉,产量易受花期极端天气影响。果农轻视疏花疏果,留果量过多,导致果实品质欠佳。结果量过大,导致树体营养不足,树体衰弱,易出现秋季早期落叶和二次开花现象,严重影响来年产量。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不佳,果农多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用药次数过多,增加了果品安全质量风险。

2.4 果实品质欠佳,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由于郴州市梨多为个体农户栽植,农户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少梨农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产业化程度低,低产低效梨园比例高。果园郁闭,负载量大,偏施化肥,土壤贫瘠,生产的梨果口味淡、品质差。部分梨农为抢占市场,未等果实表现出品种应有特性就采收上市,导致果品质量和耐贮性较差。同时,病虫害防治不到位,极少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农药乱施滥用问题较为突出。果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优质商品果生产基地少,缺乏品牌。土肥水管理粗放,施肥凭经验,化肥滥施现象普遍存在,土壤生态破坏,导致梨园病虫害尤其是生理病害愈加严重,果实品质下降。

2.5 科技成果转化慢,技术服务机制不全

专业技术人员缺失,全市没有专门的梨树科研机构,没有较好的技术服务机制,技术力量不强。果农对栽培管理技术服务的需求量大,但得不到有效的技术服务。没有系统对市县乡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导致成果转化和新技术应用推广缓慢,对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带动力不足。

2.6 采后商品化和精深加工环节薄弱,品牌意识不强

郴州市梨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低,存在采后处理不科学、不规范,冷链流通极少;梨果实进行机械化分级之后包装上市的比例极低,导致梨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明显偏弱,果实整齐度不一、果形不正、色泽和风味差等问题频发,严重时甚至失去商品性,成为制约梨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目前,郴州市并没有引进梨商品化处理及精深加工企业,梨果实加工开发几乎为零,没有专业加工企业,产业附加值不高。仅有少量农户将商品性不佳的果实手工制作成梨干进行售卖。郴州市没有引进相应的果汁及果脯加工制造企业,导致商品性不佳的果实无法利用,整个梨产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作用不突出。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形成统一的郴州梨品牌。

2.7 果实贮藏与保鲜研究过少

仅有少量企业及合作社建设冷库用于保鲜,延长货架期。大部分果农采用的都是现摘现卖的农家乐模式,等客上门。

3 发展优势

(1)政策优势。湖南省相继出台了《湖南省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关于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将水果产业打造为湖南省千亿产业。近年来,郴州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突出“产业主导、全面发展”,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基地”,打出了“食在大湾区、食材在郴州”的口号。一大批蔬菜、水果种植基地直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2)光热资源优势。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和罗霄山脉交汇处,东经112°13′~114°14′、北纬24°53′~26°50′,北纬25°左右是国际公认的水果适宜生长区。郴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温度适宜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7.4℃,平均年日照时数1300多小时,平均年降水量为1452.1毫米,绝大部分地区适宜梨树种植。郴州市作为长江中下游砂梨适宜区,发展特早熟、早熟砂梨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高海拔地区优势。郴州市处于南岭山脉和罗霄山脉交汇处,地形复杂,以山丘为主,海拔200~2061.3米。高海拔山区如汝城、桂阳、资兴、宜章全年降水量少,物候期适宜,病害少,昼夜温差大,种植梨具有早熟、果品优等特点,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

(4)交通优势。郴州市距离湖南省会长沙市350千米,距离广东省会广州市393千米,距离江西省赣州市364千米。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湖南省的“南大门”,被誉为粤港澳的“后花园”。京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夏蓉高速、107国道、106国道等纵横境内,物流畅通无阻。

(5)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郴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旅游观光胜地,拥有东江湖、苏仙岭、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名胜风光,尤其郴州是十八福地,为郴州市梨产业文化品牌打造和三产融合、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6)价格优势。湘南地区早熟翠冠梨近几年市场行情较好,普遍批发价在6元/千克以上,零售价格在12元/千克以上,果农亩收入为9000~12000元。在郴州市发展优质特早熟、早熟梨品种,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4 发展对策及建议

4.1 优化品种结构

在梨种质资源收集、优异资源挖掘与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南方早熟砂梨等新品种选育。加强早熟梨品种选育,延长鲜果供应期,降低贮藏成本。加大引种力度,推荐果农多发展优质早、中熟梨品种,调整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平衡鲜梨供货期,避免集中上市,适当发展加工鲜食两用的品种。

4.2 建立良种苗木繁育体系

建立梨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优化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培育和推广无病毒良种苗木。建立生产企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苗木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化的梨育苗基地,制定苗木出圃的规范化标准,杜绝使用不合格苗木建园。规范苗木企业及合作社的经营活动,按照区域布局的要求,引导种植户发展适宜的品种。

4.3 研发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推广梨树轻简化栽培技术

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研发优质、安全、高效的规范化综合栽培技术。制定湘南地区相关梨树标准,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研发与品种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推广。研发花果管理、减肥减药、节水灌溉、果园生草覆盖、标准化树形及简易修剪等新技术,提高梨果质量。示范、推广宽行密植栽培,肥水一体化以及树形改造等省力化栽培新模式。重点开展南方产区梨树早期黄化落叶及二次花形成原因的研究。引进与郴州市地形相适应的小型机械,减少劳动投入,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4.4 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示范与推广

以提高梨果品质和安全性,实现梨园安全生产为出发点,示范、推广梨园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如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病虫害物理与生物防控技术,利用粘虫板、性诱剂、迷向丝、杀虫灯等进行病虫害防控等。示范推广梨园节水灌溉、营养诊断与平衡施肥等土肥水管理技术,从而实现梨绿色栽培。与公司合作,开展基于AI模式下梨树病虫害智能识别与诊断研究,制定梨树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治方案,杜绝果农盲目用药,减轻生产成本,保证梨果质量安全,增强梨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4.5 开展老龄果园及中低产果园改造

针对品种老化、管理水平较低的果园,通过与县市区农业局合作,选择一批中低产果园进行改造。包括:利用高接换种进行品种更新;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肥力;树形改造,由开心形改造为矮化密植;加强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4.6 开展梨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以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依托,组建3~5人的郴州梨产业技术研究团队,涵盖梨产业产前、产中及产后处理,申报成立郴州市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中心为依托,开展与科研院所的对接;为郴州市梨产业发展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负责湘南地区梨树的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的研发、示范与推广,制定梨树建园、栽培技术、采后商品化处理、深加工等技术示范和推广。

建立郴州梨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将郴州县市区的科技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梨树技术服务网络,为种植户提供最新的技术信息及有效的技术服务。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交流会、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对郴州市果树技术人员、一线果农进行培训。

4.7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产业稳定发展

市委及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提升郴州市梨产业的整体水平,使其在农民增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促进生产销售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实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支持和鼓励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认证,申请产品地理标志,打造高山优质梨品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增值提效,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第三方平台,在打造产品包装、策划、营销方面为种植户提供服务,引进生产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强产销对接,应通过引进大的销售商、在大型批发市场开设档口、举办产销对接会、建立销售大数据平台等方式,帮助果农找市场,让果农吃上“定心丸”。

4.8 制定标准,确保质量,打造品牌

制定郴州市砂梨生产技术标准,完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市场准入机制,保障果品安全。加强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监督,严格查处禁用农药的行为;建立梨果质量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确保果品质量。进一步完善郴州市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发展订单农业,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东江湖梨”及“郴州福梨”的宣传与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举办“丰收节”和农博会展销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全方位推介和展示“东江湖梨”和“郴州福梨”,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培育品牌,形成品牌优势。

4.9 加强加工转化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加工工艺,引进1~2家水果加工企业,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果汁、果酱、果脯等产品。同时,也可积极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改造,以奖代投,促进其加大对梨产品加工的投入。

猜你喜欢

郴州市梨树果农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小气的梨树
“健康中国”背景下郴州市城区全民健身运动现状研究
湖南郴州市北湖区龙女寺全国征联揭晓榜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龙女寺全国征联公告